文丨赵鑫原 杨晓飞 张阳阳
近日,山西41家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悉数披露完毕。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合计实现营收约2691亿,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展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求变”的发展态势。

头部引领,分化显著
在这41家上市企业中,共涉及能源与煤炭、材料与重工业、交通运输、医药生物、新兴产业、食品饮料六大行业领域。部分头部企业凭借行业规模、市场布局和品牌影响力,持续保持着营收的领先地位,但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太钢不锈以459.67亿的营业收入“营收榜”独占鳌头,大秦铁路、山西汾酒紧随其后,分别达到372.86亿和239.64亿。这些头部企业凭借自身强大的规模优势、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在行业内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山西上市企业营收的顶梁柱。
太钢不锈作为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高端钢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市场份额。大秦铁路则依托其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在煤炭等大宗商品运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山西汾酒更是凭借深厚的品牌底蕴和精准的市场策略,在白酒市场中不断拓展疆土,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
与这些头部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科发展、金利华电、大禹生物等企业营收分别为1.29亿、0.94亿和0.62亿。这些企业或由于所处行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激烈,抑或自身业务处于发展初期等原因,在营收规模上无法与省内头部企业相比。
“大家有大家的规模,小家有小家的突破。”报告期内,新科发展建筑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413.54%,这一增速在全省位居前列。新科发展通过不断增加工程相关的资质证照,成功实现了从单一大客户向多元化客户群体的转变,在业务洽谈、承接及报价等方面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实事求是,加快转型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部分企业受到行业周期、市场竞争、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营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安泰集团上半年营收23.84亿元,同比减少35.47%;山煤国际营收96.60亿,同比下降31.28%。部分企业则出现了亏损情况,如美锦能源归母净利润为-6.74 亿元,虽同比增长1.29%,但亏损局面依然严峻。
一些企业的主营业务盈利情况却不容乐观。潞安环能、山西焦煤等企业的扣非归母净利润极低,这反映出它们的主营业务可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行业竞争激烈、煤炭价格波动以及环保压力等。这些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主营业务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以提升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面对业绩下滑的压力,这些企业纷纷积极寻求变革和突破。安泰集团加大了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市场渠道,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阳煤化工则加强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型化工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早在2021年,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围绕“十四五”期间山西省上市公司数量倍增、直接融资额翻倍、资产证券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三大目标,科学分解上市任务,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80家,其中省属国企25家,太原(含山西综改示范区)20家,运城6家,长治、晋中各5家,临汾4家,晋城、大同、吕梁各3家,忻州、阳泉、朔州各2家。任务由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国资运营公司、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对于头部企业而言,要继续保持创新活力,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巩固自身的领先地位。同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而对于盈利表现不佳的企业来说,则需要深刻反思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模式。要加强成本控制,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此外,山西41家上市企业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既有亮点也有挑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强者”需继续保持优势,不断创新升级;“弱者”则要坚定求变决心,加快转型步伐,努力实现逆境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