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集团(603949.SH)中报解读:扣非净利劲增47%,新能源布局构筑成长极

2025年上半年,国内商用车市场迎来周期性复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绩普遍回暖。雪龙集团(603949.SH)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前瞻性布局,交出了一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高质量增长"答卷。

2025年上半年,国内商用车市场迎来周期性复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绩普遍回暖。在这轮行业复苏中,雪龙集团(603949.SH)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前瞻性布局,交出了一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高质量增长"答卷。

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增长质量突出

8月29日,雪龙集团(603949.SH)发布中报显示,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9.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27.69万元,同比增长26.00%,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7.36%,两项关键指标共同印证了雪龙集团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提升与增长质量的优化,同时表明业绩驱动主要源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增强,而非临时性因素。

雪龙集团盈利能力提升源于多方面的努力:充分发挥龙头优势,不断提升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推动整体毛利率优化,同时持续推进精益生产管理,优化采购渠道,提升生产工艺自动化水平,借助规模化效应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实现从"增收"到"增利"再到"高质量盈利"的转变。

核心业务乘风而起,产品结构优化驱动量利齐升​

受商用车市场复苏带动,重卡行业产销量显著提升,雪龙集团核心产品节能降噪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系统销量同比增长3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得益于下游市场的回暖以及产品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雪龙集团依靠节能降耗、提升发动机效率方面的产品价值获得了整车厂和终端用户的广泛认可。

成本端来看,雪龙集团拥有几乎完整的产品生产链,产品自制率高,从自主开模、材料改性到成品产出的全流程化生产,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也通过工艺流程协同效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至业内较低水平。

此外,公司深入推进精益管理措施,通过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和岗位考核机制,为持续降本增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能源产品迭代,单车配套价值显著提升​

面对行业新能源化、智能化趋势,雪龙集团积极优化低压电动风扇总成性能,加快高压大功率电动风扇总成的技术突破。目前,其低压电动风扇总成产品性能已对标国外竞品,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主要客户认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纯电动工程机械等领域。

新能源产品带动公司单车配套价值显著提升。以新能源电动重卡为例,平均每辆车配套4-9个低压电动风扇总成,价值量为传统产品的2-4倍;新能源纯电动轻卡的单车配套价值也达到传统产品的2-4倍。报告期内,公司高压大功率电动风扇总成已基本完成设计方案,正与主流主机厂开展对接测试,为未来放量奠定基础。这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有望打开全新市场空间,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产能扩张与客户拓展双管齐下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正积极推进新生产基地建设,致力于打造集研发与智能制造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基地。新基地建成后将有效突破产能瓶颈,提升规模化制造与订单响应能力,同时通过高水平研发中心建设,强化产学研协同,加速新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

客户资源方面,公司已与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福田、重汽、潍柴等国内主流厂商,以及卡特彼勒、沃尔沃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随着配套率持续提升和排放标准切换带来的单车配套价值增长,公司全系列商用车冷却系统配套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为长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回顾上半年,雪龙集团凭借在传统优势领域的深入挖掘与在新兴领域的前瞻布局,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深化降本增效、推进战略布局三大举措,成功将行业复苏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果,实现了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和发展质量的同步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

展望未来,随着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的加速和新能源产品的持续放量,以及新生产基地建成后产能瓶颈的突破,雪龙集团有望继续保持高质量增长态势,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youlianyunpindao@163.com
以上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