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太微上半年营收同比大涨43.41%,战略产品获突破性进展,亏损收紧,布局机器人领域

裕太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43.41%,其中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1.39%,环比增长73.74%。公司战略产品2.5G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YT8821系列市场表现突出,营收同比大增88.34%,达到7,290.46万元。新品研发成果显著,产品线不断丰富,特别是在车载通信领域,公司已形成完整车规级产品规划矩阵,预计2025年车载高速通信链产品线将实现量产。

裕太微2025半年报显示,2025年二季度实现营收14,079,10万元,同比增长71.39%,环比增长73.74%。相较于2024年同期,公司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收同比上涨43.41%,整体营收呈现稳步攀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新品导入卓有成效,2.5G战略产品有望突破营收新高

近两年,在公司强研发战略的指导下,裕太微产品更新迭代加速,产品矩阵不断完善。从2023年的2口千兆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8口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4+2口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和千兆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再到2024年的4口2.5G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2口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16口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24口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和车载以太网TSN交换机芯片,公司新品层出不穷。这些新品在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较之2024年同期营收增幅高达183.77%,验证下游市场渗透不断加深,公司细分领域市场领先地位得以加固。

其中,2.5G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作为公司战略性产品,展现出了不俗的市场潜力。

所谓“2.5G”是根据正式颁布的IEEE 802.3bz规范中包含的2.5Gbps(2.5GBASE-T,即 2500Mbps)传输速率规格,IEEE 802.3bz 的意义在于无需耗资更改现在广泛应用的Cat 5e网络线材,即可获得高达现有带宽2.5倍的资料传输速率。随着wifi、5G、光纤等各应用场景的带宽需求越来越高,2.5G的以太网口在WIFI6路由器、高端计算机、家庭光纤宽带接入等设备中的应用正在快速增涨。

基于上述市场需求,裕太微在千兆PHY的基础上,推出了单口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YT8821系列,是中国大陆首款量产的自研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在性能上,该产品通过了封装验证、芯片制造可靠性验证、电性验证、失效筛选验证等一系列认证,支持极性校正、自适应均衡、回声消除、定时恢复及纠错等功能,保障信号传输稳定性。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国内通信设备供应链安全提供关键支撑。

自2022年年底问世以来,裕太微的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业绩。该产品2023年全年营收为2,085.92万元,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870.94万元,而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增88.34%,达到了7,290.46万元。在2024年该产品整体营收破亿的良好势头下,2025年全年有望再创新高。 

目前,公司已进入第三轮研发投入期,该轮次研发投入金额较大,研发投入周期较长,研发产品难度系数大幅提升。该轮次核心研发投入为补充 2.5G 系列网通产品、24 口及以下网通交换机芯片、5G/10G 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片、车载高速视频传输芯片、车载网关芯片。这一系列产品将陆续于 2024 年到 2026 年量产出货,为后续的营收份额的提升做出贡献。

国产车载方案落地,车规级芯片营收较2024全年大幅上涨

另一方面,裕太微电子在车载通信领域的全栈布局也已开启,形成了涵盖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交换芯片及未来高速视频传输SerDes芯片解决方案的完整车规级产品规划矩阵,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核心应用场景。预计2025年,其车载高速通信链产品线将实现量产。

根据2025半年报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公司现有已量产的车规级芯片,包括百兆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千兆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和车载以太网TSN交换机芯片,较2024年全年上涨215.48%。

目前,高阶智驾加速渗透,2025 年将进入汽车智能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多家车企宣布将推动“智驾平权”。这意味着车的价格需要尽可能低至更多、更广泛的用户能够消费得起。而这一技术愿景跟公司的车载以太网产品战略不谋而合。车载以太网不仅能够支持较高的速率传输,具有大带宽、低延时、低电磁干扰等优点,而且对链路连接形式有归一性,使整车链接种类降低、成本降低,可广泛应用于娱乐、ADAS、车联网等系统中。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 2024 年 12 月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也将加速国产车载芯片的国产替代进程,进而显著打开长期市场空间。

裕太微作为国内车载以太网领域的先行者,自其车载方案发布后,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开始采用裕太微的技术支持。据介绍,裕太微车载以太网产品已覆盖比亚迪、吉利、奇瑞、理想、小米、小鹏、蔚来、德赛西威、立昇、富赛、广汽、上汽、一汽等客户或终端客户中,并已进入更多客户的供应商序列等待产品测试通过和出货。

据了解,公司未来将聚焦车载高速视频传输(SerDes)芯片,相关芯片产品基于HSMT及MIPI A-PHY等车载专用协议,旨在满足智能汽车摄像头、传感器、显示屏等模组与域控制器之间的高速、高可靠性数据连接需求。作为电动汽车智能升级的必需品,其迎合了高清摄像头、车载大屏幕以及未来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的高带宽数据实时传输需求。

面对海外大厂垄断市场的局面,国内厂商在车厂层面加速导入,实现国产导入的 0-1 时刻。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高速视频传输 SerDes 芯片的研发进展也实现了飞跃,测试样片的各项数据均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在国产 SerDes 芯片产品处于发展初期的当下,公司有望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市场渠道,助力国产 SerDes 芯片行业发展、实现自主可控。

高度重视机器人领域技术需求,已形成少量营收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25 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 472 万台,中国以 198.3 万台(占 42%)连续 12 年稳居全球第一,新安装量占全球 50.3%。中商产业研究院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 2025 年有望突破 900 亿元(本体口径),延续高增长态势。

据了解,裕太微基于在以太网芯片领域积累的高可靠性、低延迟等核心技术优势,已开发出适配机器人运动控制(包括人形机器人)的以太网通信产品,并在部分客户项目中实现应用,逐步开始产生营收。当前应用主要聚焦于工业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的通信模块,部分应用场景涉及客户原型开发及测试阶段的需求。公司专门组建了负责战略及市场洞察的团队,其中就包括关注人形机器人市场,被视为公司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裕太微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PHY)在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中扮演着“神经系统的基础物理层”角色 。它们广泛分布于机器人的“大脑”(主控)、“小脑”(关节控制)、“感官”(各类传感器)以及连接内外的接口中。

例如在关节驱动单元,PHY芯片集成于分布式关节控制器内,通过支持时间敏感网络(TSN) 的工业以太网(如EtherCAT或Profinet IRT)连接主控制器与关节的电机驱动器、高精度编码器和力矩传感器,从而实现高精度同步和确定性低延迟通信,确保所有关节的运动指令能精准送达并执行,状态反馈也能以极低延迟回传,保障了复杂动作的流畅、敏捷和整体鲁棒性,并为简化布线提供了可能。

对于感知系统,PHY芯片是各类传感器数据高速回传的“管道”。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深度传感器、麦克风阵列以及力/力矩和触觉传感器产生的海量数据(图像流、点云、音频流、触觉数据),都依赖高速PHY芯片实时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或本地预处理节点,为机器人快速实现精准的环境感知、物体识别、语音交互、实时定位与建图(SLAM)以及全身状态估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传输保障。

随着机器人产业,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裕太微有望凭借其技术积累和产品布局,在机器人产业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通信底座”角色。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