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鹿泉区:文明和谐新农村 石美如画悦民心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白鹿泉乡水峪村,千年古村的肌理中正流淌着文明新风。

“群山苍翠,岭峪起伏,泉生山间,四季长流”。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白鹿泉乡水峪村,千年古村的肌理中正流淌着文明新风。作为石家庄市“乡村文明十条”的生动实践者,如今它正以看得见的“颜值”、摸得着的“幸福”,诠释着新时代乡村文明的深刻内涵。

水峪村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但多年前,这个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土路泥泞、吃水靠挑、产业单一,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村庄日渐凋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春风吹进太行山麓,水峪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打响了“翻身仗”。

陈华 摄

如今的水峪村焕然一新,2000米沥青路蜿蜒山间,串联起家家户户;1.2万米污水管网藏于地下;9座公厕干净整洁,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在拆违腾退的土地上,村子建成了7个小公园,老人在石凳上晒太阳,孩子在花丛中嬉戏。

水峪村村民梁庆玉说:“村里变化特别大,以前的道路坑坑洼洼,现在是洋灰大道、柏油路,村里基本上都给铺完了。村里的灯全部都是太阳能路灯,全部普及完了,老百姓都说干得挺好。村里有健身器材、小广场,一到晚上老人们都愿意去转转,现在村里工程弄的挺好。”

近年来,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水峪村大力发展连翘产业,种植规模3000多亩,1.2万斤连翘果变成绿茶、红茶、手工皂,与神威、以岭等药企的合作,让“御竞香”商标越叫越响。村子人均年收入翻了一番,集体经济达300万元。

刘露 摄

村民梁庆玉说:“以前打工都是去获鹿镇城区,或者是其他县市,在村里挣钱渠道少。现在在西部长青打工的活儿越来越多,村民们就没人出去了,都在自己家附近干活。”

陈华 摄

产业富了口袋,文明浸润人心。水峪村广泛宣传“石家庄市乡村文明十条”,“大事小事莫攀比,量力而行皆欢喜”“红白喜事简单办,节俭持家人人赞” 等观念深入人心,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青山绿水间,浸润在百姓心田。

水峪村村委委员高婵说:“我们把‘石家庄市乡村文明十条’融入村规民约,过去有办喜事攀比的现象,现在村里统一标准,既体面又省钱。通过党员带头、村民议事会监督,我们村连续多年无高价彩礼、赌博等陋习。红白事简办、敬老爱亲、邻里和睦在村里蔚然成风。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发生巨大的改变,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产业得以良性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在和美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让水峪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让乡村文明的新风越吹越盛。”

从“行路难、吃水难、增收难”到“生态美、产业美、乡风美”,水峪村的华丽蜕变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今年5月,水峪村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如今的水峪村,产业兴、百姓富、环境优、文化活,展现出一幅和美乡村的新图景。

(陈华、刘露 综合整理)

来源:推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