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雅琳
8月19日,正海磁材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57亿元,同比增长20.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24.39%。
这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折射出磁性材料行业面临的普遍性困境。但在看似不尽人意的财务数据背后,正海磁材在新兴应用领域的布局正在为未来积蓄能量。
成本高企挤压盈利空间
上半年,正海磁材营收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突破30亿元大关。公司产品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亮眼,出货量同比增长超30%,家电领域也实现超10%的增长。
然而,盈利指标却呈现另一番景象。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近四分之一,毛利率下滑至12.07%,同比减少4.15个百分点。细究财务数据可以发现,营业成本同比增速达26.39%,明显高于营收增速,成为利润下滑的主要因素。
据东方财富援引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稀土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加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空间受到双重挤压。
研发加码构建技术护城河
面对盈利压力,正海磁材选择通过技术创新寻找突破口。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投入达1.86亿元,同比增长18%,持续加码技术护城河。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晶粒优化技术(TOPS)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扩散技术(THRED)覆盖率约80%。两项创新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无重稀土磁体产量同比增长55%,超轻稀土磁体出货量同比增长82%。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已授权和在审中的发明专利约302件,同比增长47%,技术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储备为公司参与高端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兴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
据悉,正海磁材已被行业权威机构评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具价值材料类企业”。
公司产品高度匹配人形机器人用空心杯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部件需求,目前已实现向下游客户小批量供货。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布局低空飞行器等前沿应用场景,这些新兴领域有望成为钕铁硼需求增长的新引擎。
二级市场上,正海磁材股价近期也曾呈现震荡走势。截至8月19日收盘,公司报收18.66元/股,当日下跌2.71%,总市值约153亿元。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多家机构仍对公司前景保持乐观。西部证券最新研报指出,随着出口许可证稳定获批和市场对无重稀土磁体接受度提升,公司海外业务已呈现回暖态势,业绩拐点或许正在酝酿之中。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浪潮渐行渐近,作为上游核心材料供应商,正海磁材的技术储备和客户卡位能否兑现为业绩增长,将成为影响公司未来价值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