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赋能非遗传承 花丝镶嵌助力乡村振兴 宁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受欢迎

今后宁财院卜禾暑期实践团的大学生们还将依托自主创业公司积极为乡村链接资源,为当地开发“非遗研学 + 乡村旅游”线路提供助力,相信有了宁财大学生深入基层巧思赋能,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这群大学生做调查、拍视频宣传我们的村庄,还为我们规划了好多‘致富经’呢!”“这么复杂的花丝镶嵌,没想到大学生们竟把小孩子都教会了,真了不起!”……8月以来,宁波财经学院卜禾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浙江省云和县安溪畲族乡的黄处村、雾溪村开展实践调研,以数智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为当地乡村文化传承贡献了青春力量。

“这个畲族图腾纹样要这样掐丝,像编畲族彩带一样顺着纹路走。”“上色的时候我们要先上底色,耐心地一层一层上”……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黄处村文化礼堂,实践团成员胡卜文、杨熠帆等正与当地老手艺人们一起手把手教畲族小朋友们制作着花丝镶嵌书签。孩子们虽然年纪尚小,但在大学生们带来的3D模型积木、动画解析教程等道具的协同指导下,学得格外认真,他们捏着金丝在铜板上耐心勾勒,一丝不苟地按照“教程”完成了一道道工序,在大学生们的“配件包”支持下完成了自己的花丝镶嵌作品,孩子们高兴得眉飞色舞。

让复杂的花丝镶嵌技艺变得“易学简单好玩”,让传承困难的非遗技艺成为新生代少年儿童们的喜爱的“游戏”,这群大学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在先期开展调研基础上,将畲族文化和本地金丝镶嵌技法进行采集整理,进而运用AI模型分析、3D扫描仪等数智化技术进行了建模与动画制作,借助计算机仿真和3D打印等优化了难点步骤,努力将它变得更具操作性和趣味性了。”该团队负责人周佳涛介绍,8月5日到8月10日,他们先后走访了当地花丝镶嵌老艺人和相关工艺品工厂,系统学习和整理了当地技艺特点,并做了数字化记录与工匠访谈,“我们希望通过改良创新,可以构建出‘花丝镶嵌技艺’的梯度进阶项目体系,开发出更适宜青少年学习体验的‘花丝镶嵌’项目,在保留传统技艺特色同时,让更多青少年爱上这门技艺,实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花丝镶嵌是畲汉文化的纽带,它的复兴能推动文化与经济双重发展,但由于其技艺相对复杂,过去村里也只有几位老师傅会做,年轻人们都觉得费事费力,不愿意学习传承。”黄处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强坦言,实践团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记录,更是让非遗 “活起来”的新思路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金点子”,“同学们不仅解决‘花丝镶嵌技艺复杂体验不佳’这个痛点,还提供了调研报告、研学项目策划书和数字化模型、工艺教程视频等,为乡村后续开发‘畲族特色花丝镶嵌技艺’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学们充分运用数智技术,让乡村的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当地传承人蓝海莲也为宁财院的大学生们竖起了大拇指,“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这才是真正的非遗活化传承。”

今后宁财院卜禾暑期实践团的大学生们还将依托自主创业公司积极为乡村链接资源,为当地开发“非遗研学 + 乡村旅游”线路提供助力,相信有了宁财大学生深入基层巧思赋能,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徐凯阳综合整理)

来源:推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