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7月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分析师认为,受制于出口下行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动能或将有所减弱。

2025年7月31日,山东潍坊,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内检测智能水表。图片来源:CFP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较1-6月小幅回落1.1个百分点。1-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

三大门类来看,7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制造业增长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

行业层面看,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2%。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3.6个百分点。

设备更新政策激活了各行业对装备的更新需求。通过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手段,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鼓励企业淘汰老旧设备,购置先进的生产装备。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周三发布消息,近期,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住宅老旧电梯、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往后看,分析师认为,受制于出口下行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动能或将有所减弱。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经过各类抢出口、转出口之后,后期出口下行压力会逐步显现,而国内促消费、扩投资力度有望显著加大。综合以上因素带来的复合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增速或将呈现一定回落趋势,后期需要密切关注反内卷政策对生产端的影响。

王青预计,总体上看,接下来工业生产增速或有一个持续放缓过程,全年工业生产增速将会持平或略低于GDP增速,经济增长动能将向服务业拉动切换。这是今年经济增长结构与去年的一个显著区别。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分析称,往后看,各类存量增量政策进一步发力显效和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有望继续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支撑;但下半年内外需放缓压力均加大,经济供强需弱矛盾依旧突出,加上中央加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工业生产增速大概率趋于放缓。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表示,8月往往是工业淡季,随着北涝南旱异常气候逐渐结束,天气对生产的扰动减弱,但反内卷短期内可能导致部分上游行业小幅停产减产。

再往后,徐天辰认为,在美国基本面转弱、上半年“抢出口”效应消退之后,需要关注外需对工业领域的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71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下阶段如何稳定工业增长时透露,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谢少峰表示,工信部支持重点工业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包括落实支持政策、培育新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提高运行质效、应对外部风险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基础。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