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芊
8月12日上午,雨后冰城秋高气爽,金色的阳光晒在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黄房子上,市民三五成群在园区打卡拍照,“我小时候经常在这边玩,现在改成这样变化好大,真好看。”一位市民感叹。南岗区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8月9日正式开园,这片承载着哈尔滨人城市记忆的百年建筑群落正以“文旅新地标”的姿态,焕发出勃勃生机。开园3天,园区客流已达8万余人次,成为冰城文旅发展的又一亮点。

百年黄房子里的城市印记
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建筑群落,始建于20世纪初期哈尔滨开埠的黄金年代。这里曾是原中东铁路职工住宅,建筑整体采用砖木结构,属于独立式房屋。每户门前都自带门斗、大门和小栅栏,墙体厚度达两砖半,双坡式屋顶设计科学,房屋冬暖夏凉。因其外墙统一涂刷明黄色涂料,被哈尔滨人称为“黄房子”,这是哈市现存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俄式居住建筑群。
在鼎盛时期,这片“黄房子”与中央大街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哈尔滨欧陆风情的城市标志。

岁月流转,曾经熠熠生辉的建筑群逐渐褪去光彩。墙体斑驳,门窗朽坏,一度成为被城市发展遗忘的角落,只剩下破败的庭院和日渐模糊的异域风情。“我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了。”曾在“黄房子”居住的市民张女士坦言,看到老宅新生,内心充满激动与感慨。
重生再造的活化智慧
为了让老建筑重新得到活化利用,南岗区成立专项工作专班,举全区之力推进修缮改造工程。住建、城管、街道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展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 “活化攻坚战”。
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工作专班宣传组长邵鹏介绍称,专班4月28日接手相关工作,街区一共20300平米,15栋建筑,36棵古树名木,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保留建筑历史原貌,又注入现代生活元素。

6月9日,园区招商工作全部签约完成。“后续我们在这个基础设施上又做了大量的补充工作,包括正式用电的接入、园区路面的改造、灯饰亮化景观、各式打卡的景观等,在此期间,南岗区园林局、城管局、住建局各单位都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如今的街区,不仅建筑风貌焕然一新,商业业态包括马迭尔、秋林、波特曼、贝加尔时光、格鲁吉亚餐厅等哈尔滨西餐头部企业已悉数入驻。
邵鹏表示:“园区整体风格是这种欧陆风情,我们引入的业态也是高端的俄式西餐,旨在打造一个聚集于俄式餐饮和文化的会客厅,我们希望,当游客想寻找高品质、多样化的俄式西餐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这将成为哈尔滨旅游必不可少的体验。”


3天8万人次开门红,初显文旅潜力
开园首日,街区即展现出强劲的商业活力,各类特色活动同步上演,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体验。复古老爷车前闪光灯此起彼伏,孩子们围着巨型玫瑰熊追逐嬉戏,马迭尔精酿啤酒馆啤酒桶舞台的文艺演出引众多市民围观。
市民李先生兴奋表示,“以前道里道外都有特别受游客欢迎的街区,南岗就没有,现在南岗区也把老建筑重新利用打造了这么一个街区,还弄得这么好,我作为老南岗居民看着觉得特别高兴,这里不仅承载着我们以前的城市记忆,现在更是成为了能让外地游客更了解哈尔滨的文旅新地标。”

编者注意到,园区中游览拍照的本地市民居多,对此邵鹏表示这在意料之中,“目前街区刚运营几天,外地游客还鲜少知道,而且黄房子在老哈尔滨人记忆里的分量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有很多值得追寻的地方。”
街区开园仅几天已经表现出巨大的文旅潜力和商业潜力,开园前三天,人流量已经突破8万人次,商家连续三天的经营数据也突破了30万元。“目前我们正在和市级的文旅部门沟通,计划在向外推荐的旅游线路当中,把这里作为一个重点推介的点位,让外地游客能在这里感受哈尔滨的欧陆风情和历史文化。”邵鹏说。
南岗区将持续优化街区运营,结合季节特点和市民需求,丰富文化活动和消费业态,深化文旅融合,让这片焕发新生的百年街区成为展现冰城独特魅力的亮眼名片,为城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