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坚韧破局“四无”,以创新走向世界——山西中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田青对话实录

程田青凭借新晋商的坚韧与创新,带领中德集团从“无资金、无场地、无人才、无技术”的困境中崛起,成长为业务版图遍及国内外的现代化企业。

文丨赵鑫原

作为从山西长治走出的企业家,山西中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德集团”)程田青凭借新晋商的坚韧与创新,带领中德集团从“无资金、无场地、无人才、无技术”的困境中崛起,成长为业务版图遍及国内外的现代化企业。

本期《晋界Talk》,程田青董事长将回顾企业从“四无”困境中的崛起故事,介绍“五多”核心理念的实践逻辑,解读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战略布局,并分享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未来发展的别样观点。

界面山西:您最初怀揣着怎样的初心和梦想创立中德集团?

程田青:主动迎接市场挑战,脚踏实地去做事情。

在1999年之前,我经营铝合金,2000年我意识到,铝合金正失去竞争力。危中有机,我认为机会来了。当时兴起塑钢型材,我要筹办中德塑钢型材有限公司。当时的条件可以用“四无”来形容: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没有人才、没有技术。

针对资金问题,我把基本户、所有的钱都存在了城市信用社。从1995年到2000年,每天骑摩托车,把四五千块钱的营业款存在农村信用社,到后来他们每天开车上门去收款。正是因为这种长期积累的信誉,2000年贷款100万的时候,就很容易实现了。

没有场地,我就在拖拉机厂租了半个车间,5万块钱的租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没有人才,我就去上海挖人才。人才不能为我所有,但能为我所用。通过解决人才的问题,相应带来的技术难题也解决了。

界面山西:中德集团的核心经营理念是如何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体现的?​

程田青: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我们的核心理念是“五多”,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办企业最关键的是人,只要把人的事情搞明白,企业的一切都好说。

我的一个同学曾问我,在全国那么多的讲座,竟然不照稿子就背下来了。我对他说:“在每个周日的早晨,我都会从七点学习到八点,25年来雷打不动。”25年来,我的知识大厦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是“点点论”——比别人早起一点点,比别人晚睡一点点,比别人多干一点点,比别人多想一点点,比别人的创新再多那么一点点,点点汇聚起来就是巨大的能量。

多学习。高尔基说过,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观察。观察是对认识事物的最重要的途径。我去设备厂家去考察,他的办公室打扫得再干净也不足为奇,如果他的卫生间角角落落和办公室打扫的整洁程度是一样的,他家的设备我肯定敢用。他们管理的思想和制度已经形成了系统和体系,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多思考。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换位思考,换向思考,换心思考。我们公司25年来,每个月10号发工资,没有迟过一天。我和我们的领导干部说,你们的收入高,也有存款,你们是能够生活很美好的,但是员工5000到6000块钱,你给他开不了工资,让他怎么生活呢?

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多总结。总结就是反省,反省你的人生,反省你的工作,反省你的一切,吾日三省。大的活动、大事,再苦再累也要开反省会,对的发扬光大,错的一定要摒弃。

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和员工都要以“五多”标准来工作,才能实现我们公司的价值观——企业增效,员工增收,合作共赢,永续发展。

界面山西: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德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投入和举措?​

程田青: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在技术上必须得创新。

竞争三要素即总成本领先、差异化、聚焦。差异化是竞争的壁垒,也是创新。所以我们在企业文化里提出了技术的五大关系和两大支撑——技术与市场的关系、技术与生产的关系、技术与质量的关系、技术与成本的关系、技术与管理的关系,这就是技术的五大关系。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在技术上必须得创新。

比如说我们在创业初期,仅在长治市就有六家企业在我们前面,如何弯道超车?我们必须从方方面面做出差异化,我就把这六家企业的产品断面(也就是型材的横截面结构)收集起来,然后逐步排除劣势,最后锁定1到2家,我开始研究这个断面。比如说我把密封胶条和型材挤在一起,形成双重密封,即“塑胶共挤双密封”,这一项技术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还有“卡槽式”技术,即把型材的一侧设计成卡槽结构,安装时直接把另一部分卡进去。这两项专利使我们从山西走向全国,这就是技术的创新。

界面山西:中德集团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

程田青:面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萎缩,企业必须有清晰的战略和持续的创新。

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上半场”进入了“下半场”。上半场就像百米冲刺,靠的是速度和勇气,企业赚的是“双增长”的钱——只要敢拼敢干,抓住机会,有资源,就能成功。下半场更像马拉松,拼的是耐力和策略。面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萎缩,企业必须有清晰的战略和持续的创新。

我们中德有四个产业,塑钢型材、塑料管道、断桥铝,还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我们必须得转型,就是从“ToB”到“ToC”转,这是艰难的、复杂的、困难的。怎么转呢?必须从“五个新”转,即新模式、新平台、新系统、新技术、新产品。

比如说我们要打造一个新的平台,把全国各大城市的门窗企业放到我们这个平台上来,在这个平台上共生、共存、共赢。新的系统是把互联网数字技术,智能制造也要放进这个产品,用到这个产品里面和项目当中,就成为新质生产力。

此外,我们要打造出新的产品,用断桥铝打造“五隔”(隔音、隔热、隔水、隔气、隔风)门窗;通过我们的家装管道打造出“五恒”(恒湿、恒温、恒氧、恒洁、恒静);此外还有安全门窗,当煤气探测到煤气泄露的时候,我们就会报警开窗。这就是解决消费者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通过我们的“五恒”产品支撑我们中德家品牌。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进行了营销战略的部署。从长治市场起步,中德集团相继开拓太原、郑州、西安、济南、石家庄市场,并在成都建厂,逐步打开全国市场。同时,我们中德已经出口了非洲、亚洲、欧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的出海是生产的出海,把我们剩余的生产力转移到海外去。此外,我们一定要有长期主义的思想,深入到当地国家的人文理念和国家建设当中,才能赢得出海的效益和效率。

界面山西:您认为企业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程田青:企业家应该有信仰、有信念、有理想、有思想、求真理、捍正义、懂经营、善管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晋商精神不仅是仁、义、礼、智、信,还有商德文化。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商无德不从。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通过这些理念,打造山西一大批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即有信仰、有信念、有理想、有思想、求真理、捍正义、懂经营、善管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这支队伍是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正能量的改革者、实践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还有中国的共同富裕的实践者。

界面山西:对于中德集团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愿景和寄语?​

程田青:要做晋商楷模、民族典范、行业标杆、世界强企。

我们的愿景是我们要做晋商楷模、民族典范、行业标杆、世界强企。我们的使命是要做世界上最好的门窗材料,要造全球最优的塑料管道,创行业尖端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德制造,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我们一定要弘扬和传承企业家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晋商的精神就是仁、义、礼、智、信,是无中生有。我们只有弘扬和传承晋商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新时代的企业家。

我常对年轻人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这个区别,会让两个年轻人的人生在20年后产生巨大差异。我想对大家说:“你今天受的罪、吃的亏、担的责、扛的苦,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做企业也是如此,没有一帆风顺的,只有咬牙坚持,积极面对,才能走到最后。

 

 

来源:推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