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换梅》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5-5
一片平坦开阔的盐碱地里,换梅遇见了一只游食的母狼,她背着娃娃,一手高举树棍,一手从腰间拔出钢钎,准备与狼展开搏斗。这是小说《换梅》中的一幕场景。背上的娃娃就是作者曹乃谦,而换梅是他的养母。与过往年代文小说中逆来顺受的女性形象不同,换梅对生活充满反抗精神,绝不受气,也绝不让孩子受欺负,“凡是欺负过我的人,她都打,而且还是从来都没有输过,有打必胜。”小说源自曹乃谦本人的成长经历,从孩童、少年、青年等不同阶段的视角,刻画了换梅这一复杂多维的女性形象,以及二人间长达七十年的超越血缘、难以言喻的深厚亲情。书中并无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通过“一锅稠米粥”、“半捆黄苗莜麦”等日常细节还原出20世纪中国农村的真实生存图景。
曹乃谦是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其作品以“莜面味”的独特方言运用和对山西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著称,曾被诺奖评委马悦然誉为“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之一”。
《人鼠之间 长谷》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5-6
约翰·斯坦贝克出生于美国加州的萨利纳斯山谷,它位于两道山脉之间,使不远处的大海显得遥不可及,这成为了斯坦贝克日后创作多数故事的背景,小说集《长谷》的书名指的就是狭长的萨利纳斯山谷。这部短篇集被法国作家纪德誉为足以媲美契诃夫,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斯坦贝克在书中精确刻画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他们迷茫于自己真正的渴望,也因此不知如何追寻。他们活着,基于一种未经省思的原始力量驱动。《人鼠之间 长谷》为简体中文世界首度引进这些短篇作品,并收录“世纪之书”《人鼠之间》的全新译本,后者讲述了两个局外人竭力在残酷的世界寻找一席之地的动人故事,曾入选多家媒体的“世纪好书”榜单。
斯坦贝克曾于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美国文学的巨人”,其作品多描写底层的社会大众,展现他们广阔壮丽的生活图景,刻画他们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深刻影响了美国民权运动,曾被改编为奥斯卡获奖电影。
《都铎谍影》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7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在动荡不安中即位英格兰女王,面对来自各方的威胁,她一次次化解内忧外患,重塑了英格兰的国运,在此后的45年里开启了成为全球强国的蜕变之旅。这一切离不开一位幕后功臣,首席国务大臣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作为当时最具权势的政治家之一,他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信息情报系统,从敏锐捕捉背叛行径,到挫败妄图颠覆王朝的阴谋诡计,这位“谍海巨擘”一次次拯救着危机中的英格兰。这一时期的谍报服务被认为有可能是当今英国国家安全局和秘密情报局的前身——后者因虚构角色詹姆斯·邦德而闻名于世。
在《都铎谍影》一书中,历史学家约翰·库珀深入还原了沃尔辛厄姆跌宕的人生经历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风貌,写作生动翔实,描述了隐形墨水、双面(甚至可能是三面)特务、黑色宣传和秘密藏身处等诸多真实故事,为读者展现了当时英格兰内廷外朝的波诡云谲。
《关于爱的五种幻想》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7
爱是一种让人琢磨不透、无法驯服的复杂情感,它令我们欣喜若狂、难以抗拒,也让我们内心交织着痛苦、困惑、羞耻、平静与愤怒,当我们谈论爱时,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
在《关于爱的五种幻想》一书中,情感史领军学者芭芭拉·H.罗森宛恩通过对文学经典、私密书笺、影视剧作、婚姻誓词等材料的爬梳,将对爱的想象归纳为“五大幻想”:志趣相投、超越提升、责任义务、痴迷渴望和贪求无厌。她发现,这些经典的主题在文化史上反复出现,从柏拉图到中世纪骑士,从但丁、拜伦、歌德到福楼拜、德波顿,从《断背山》到《那不勒斯四部曲》,无不照见这些爱情幻象。透过这些幻想,我们也能窥见其背后承载的不同时代价值观,其源流和意义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作者所说,爱的故事就像爱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重新阐释和产生新幻想的过程中,它是在文化碎片上不断重建的体验,仍然熠熠生辉,召唤着我们。
《妥协与对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5-6
日本思想家鹤见俊辅曾指出,近代以降日本知识人普遍都患有“第一病”,就像优等生总是善于揣摩老师心思,他们也能在短时间内与掌权者协调立场,并给出正确答案,在民主主义盛行时期高喊民主主义口号,法西斯主义掌权时就追随法西斯主义。当然,其中也有在“大合唱”中的“异端分子”。这种混杂着纠结、恐惧与憎恨的复杂处境反映了二战以及战后初期日本知识人的个体命运。在《妥协与对抗》一书中,作者王升远从战争史中的“个人”这一角度出发,以日记、随笔、文学作品等为切入点,细致呈现了多位日本知识人在战争前后的复杂立场和思想波动。此外,作者还结合宫崎骏等当代文化作品,揭开了影片叙事背后的现实情境,以及童话叙事暗藏的战争隐喻。如历史学家葛兆光所说,这不仅是一部日本研究著作,也启示着读者思考:在中国的“极端语境”也就是那些时势比人强的时代,中国知识人是怎样回应时代的,是妥协、是反抗,是沉默,抑或转向?
《慈善有什么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5-7
几个世纪以来,慈善——动用私人财富服务公共利益——参与塑造着我们身处的世界,无论是反奴隶制的成功还是现代医学研究的进步,都与其紧密相关;从微观层面上讲,慈善也反映着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及我们互动的方式。但在另一方面,慈善在当下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批评与争议:精英慈善家是否拥有过大的权力?慈善根植于贫富不均的现实,如何反过来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为什么说慈善事业一方面是对民主的加强一方面又是对民主的损伤?《慈善有什么用?》一书试图通过深入详实的探讨回应这些问题,作者罗德里·戴维斯将关于慈善的当代辩论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避免了陷入一味赞扬或过于严苛的两极立场,并最终指向一个核心命题:我们需要怎样的慈善,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镜像》

大风SilentRhapsody·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6
如果我们不再忽视当下与古典艺术之间数百年的时间差距,而是以现代人的目光审视过去的艺术呢?这是《镜像:艺术作品中的时代对称》一书提出的问题,作者韦内齐亚尼试图通过跨时空对比,发现古典与当代艺术之间的鸿沟与默契。全书采用“对照式阅读”的形式,通过列举西方艺术史上十组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作品,使之彼此构成镜像,引导读者在时空交错中重新审视艺术——马萨乔的透视法,能否解释丰塔纳切割画的创作初衷?维杰·勒布伦的美丽面庞和席勒的夸张表现,是否出自同一种绘画语言?这些讨论展现出一条清晰而持久的思想线索:艺术包含了对人类共通命题的深刻探索,可以在变化中保存共同的精神核心。
作者雅各布·韦内齐亚尼拥有艺术史博士学位,自2017年开始活跃在意大利的电视节目与互联网,在Instagram上积累了超10万名粉丝,是知名青年学者、科普博主。
《朋友无用》

新行思·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8
“朋友就是一起虚度无用时光的人。”在新书《朋友无用》中,超级畅销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作者佐野洋子这样写道。当越来越多现代人饱受社交内耗的困扰,佐野洋子给出了自己的独特、率性的回答。这是一本以友谊为主题的人生回忆录,佐野洋子以对谈形式展开回忆,穿插以本人撰写的随笔,每位对谈者都以表情包为代号登场,其中包括她曾经的丈夫、日本国宝级诗人谷川俊太郎。回忆里既有哥哥、儿时邻居,也有三宅一生这样的名人,从恋爱、玩耍到亲情,甚至校园霸凌的点点滴滴,佐野洋子以至情至性的笔触写下人生的酸甜苦辣,在她看来,友情无用但重要,朋友不会带来财富,也不会帮忙提升社会地位,人会收获朋友给予的各式各样看得见以及看不见的东西,然而这只是结果,绝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