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雅柳
从A股退市到工商更名,这家曾拥有201亿元市值的矿产公司,悄然完成了一次身份切换。
7月29日,天眼查APP资料显示,山东玉龙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新名称为“山东鑫升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牛磊变更为侯成州。
此次更名距离其5月27日从上交所摘牌,仅过去两个月。名称变更之外,一场彻底的管理层洗牌也同步完成。这一系列密集动作,折射出这家企业在退市后寻求突破的明确动向。

更名背后的战略转向
从本质来看,公司名称的变更从来不是简单的标识替换。据天眼查APP记录,这已是该公司的第三次更名——从“江苏玉龙钢管”到“玉龙黄金”,再到如今的“鑫升矿业”。三次调整折射出其业务重心的迁移轨迹:从钢管制造转向黄金开采,如今则聚焦矿业全链条开发。
回顾其发展历程,控制权亦几经更迭。同花顺资料显示,玉龙股份2011年11月于上交所上市。2016年7月,控股股东由创始人唐氏家族变更为知合科技,实际控制人变为王文学。2019年8月,厚皑科技成为控股股东,赖郁尘成为实际控制人。2020年1月及2021年7月,经过两次股权转让,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高控股”)最终持股29.00%,成为第一大股东,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实际控制人。
事实上,聚焦矿业的战略转向早有信号。2024年11月,公司董秘在投资者互动中即明确表示,将“做好公司简称变更工作,凸显矿业属性”。如今“鑫升矿业”这一名称的启用,正是这一思路的落地。此外,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鑫升矿业的注册资本仍高达7.83亿元,显示了其资本层面的体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伴随更名的人事调整。根据7月18日公司公告,原管理层12人集体退出,新任命的管理层8人均来自企业治理相关领域。公开资料显示,新任董事长侯成州曾任职济南高新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经理,财务负责人阎雯靖等人同样具有国资关联企业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侯成州同时是济高(济南)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济高资本“)“一把手”,新任监事会主席曹海滨则为济高资本总经理。如此彻底且由控股股东核心人员接棒的管理层换血,在A股退市案例中实属罕见。
退市:困局下的主动抉择
解读退市后更名的深意,需要回溯其退市的原因。这场退市,表面是经营困局的结果,深层则蕴含着主动布局的考量。
从公开信息看,经营困境集中爆发是触发退市的直接原因。今年3月公司公告披露,玉龙股份面临“整体运营停滞,现金流紧缺,基本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窘境。司法查封导致核心资产冻结,并涉及多起诉讼纠纷及5.29亿元执行立案,每一项风险都指向严峻的生存压力。
财务数据提供了佐证。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0亿元,归母净利润2.88亿元。然而,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高达22.71亿元;同时,其短期借款9.26亿元,而货币资金仅5.26亿元,形成了显著的流动性缺口。
资产状况亦不容乐观。今年7月,中泰证券关于玉龙黄金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指出,澳大利亚帕金戈金矿资源面临衰竭问题,而陕西钒矿项目仍需追加数亿元投资却尚未有产出。这两大困境直接导致了现金流的枯竭。
然而,细究之下,退市并非完全被动的“失利”。事实上,2024年上半年,帕金戈金矿仍贡献了7.9亿元收入和3.2亿元净利润。且退市前夕,国际金价正处于历史高位,COMEX黄金价格一度突破3000美元/盎司。尽管公司因大宗贸易收缩导致营收下滑,但黄金采选主业仍处于盈利通道中。这意味着,退市决策更像是一场主动的“战略收缩”。
更清晰的线索在股权变动中。2024年6月,济高控股将所持股权全部划转至新成立的济高资本。随即济高资本以每股13.20元(高于停牌价12.83元)的行权价向中小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斥资超17亿元回购股份,将持股比例从29%大幅提升至86.71%。截至目前,济高资本持有鑫升矿业6.79亿股。
显然,股权集中化是退市的核心诉求之一。这种集中既能为后期资产重组扫清障碍,也可阻断风险向资本市场的进一步传导。 这无疑为其退市后通过更名、人事更迭等动作进行业务调整创造了必要条件。
如今,“山东玉龙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历史。新管理层接手的鑫升矿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澳大利亚金矿资源量的持续衰减是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陕西钒矿项目的建设进度与未来产出也仍存在不确定性。
转型的成败,终究要落回到实体项目的运营实效上,这将直接检验这场战略转型能否为鑫升矿业打开新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