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川观新闻 蒋君芳
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研究成果。
该研究成果包含了2025年全国百强县名单,四川共有7地上榜,分别是简阳市、西昌市、宣汉县、江油市、射洪市、彭州市和金堂县,排位分别为79位、81位、87位、88位、90位、92位和94位。(>>>详情回顾)
“万丈高楼平地起,县域经济是整个大都市、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发展的最基础的环节,也是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枢纽环节。”论坛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的一句话,道出了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更有数据印证这一重要性。据统计,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40%左右,县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约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47.8%。
全国百强县“卡位战”中,四川表现如何?如何更上一层楼?
看排位
下滑背后的激烈竞争
川观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对比上一年的全国百强县名单,四川上榜阵容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7个县域,这一数量是西部最多的。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7个上榜县域,仅有简阳市实现了进位,从上一年的80位上升至今年的79位,其余6个县域的排位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幅度最大的下滑3个位次。
“2024年,简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2.8亿元,增长7.6%。”简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苏呈祥受邀参加了当天的论坛活动。在分享简阳市的发展经验时,他提到“活镇”这一关键词,“我们积极培育壮大一批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制定推行镇街道经济考评体系,镇域经济占县域GDP比重实现逐年提升。”
“今年的评价结果整体来说变化不是很多,但是竞争尤为激烈。”论坛上,赛迪顾问副总裁、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说。
记者将2024年和2025年的全国百强县名单作了对比发现,仅有广东实现了“新席位”突破,该省的惠东县以第100名的位次,挤入了2025年全国百强县名单。
连续两年上榜的98个县域中,江苏省高邮市上升位次最多,从上一年的64位上升到今年的59位,上升5个位次。但大幅进位的县域并不多,前进位次在3位及以上的,仅有4个。
很多县域的排位变化很胶着,至少有13对“邻居”排位对调。比如,福建省晋江市和江苏省常熟市,2024年分别排第五和第四,2025年为第四和第五。
在这种激烈竞争中,西部地区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县域经济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仅占3席。与2024年相比,不同区域进入百强的县域数量有所波动,东部地区上榜县域数量增加1个县域,西部地区减少1个县域,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数量不变。
谋突破
谁能成为百强“新锐”?
尽管近3年,四川百强县阵容未发生变化,但“后备军”并不少。记者梳理发现,德阳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南充南部县、达州大竹县等多个县域都已明确提出争创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向新的席位发起冲刺。
GDP大于等于600亿元是全国百强县的门槛之一。目前,广汉市已经突破600亿元,什邡突破了500亿元,绵竹、南部、大竹等均突破了450亿元。
百强县之争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头部比拼中。赛迪顾问此前发布的“2024年62个千亿县GDP排名”中,62个千亿县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15个省份,其中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分别为22个、11个、6个、6个。四川尚没有县(市)突破“千亿”这一门槛。
千亿县中更有超强县。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成果指出,截至2024年,我国共有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7个“超强县”。7个“超强县”经济总量均超2000亿元,昆山、江阴GDP突破5000亿元。
四川如何向千亿县发起挑战?如何缩小与“超强县”的距离?
余德彪认为,县域经济下一步增长发力点,是要推动县域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是存量优化结构调整。”
“我们将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深入实施工业扬长补短追赶跨越行动计划。”苏呈祥提到,简阳工业用地规模达到61平方公里,位居成都市前列,具备承接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西昌也在向千亿发起冲击。“去年我们已经突破了800亿元,2027年我们将突破1000亿元。”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透露,立足“近、多、长”三大核心优势,西昌将商业航天列为未来产业的“一号工程”。目前,深圳市魔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在西昌的卫星工厂已完成70%的建设进度,预计年底前实现首颗卫星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