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看山东 | 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示背后,折射出山东产业升级路径

从东营高端绿色橡胶到烟台航空航天,从聊城精密轴承到菏泽生物医药,覆盖全省的产业布局,勾勒出山东制造业迈向高端的区域新版图。

文 | 牛星钧

日前,山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2025年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济德泰安全应急装备集群等13个集群入选。

这份名单:这份名单成为观察山东制造业转型的重要窗口。从东营高端绿色橡胶到烟台航空航天,从聊城精密轴承到菏泽生物医药,覆盖全省的产业布局,勾勒出山东制造业迈向高端的区域新版图。

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山东此番公布的13家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覆盖安全应急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体育装备等前沿领域,是山东制造业正在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向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方向加速转型的有力证明。

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全面覆盖与特色突出。13家集群分布在全省各地市,每个集群都代表着当地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方向。

济德地区(济南、德州)聚焦安全应急装备和集成电路,青岛抢占人工智能高地,淄博则深耕精细化学品及聚合物新材料领域,东营依托橡胶产业基础发展高端绿色橡胶;烟台借力航天513所等科研资源打造航空航天集群;临沂则发挥农产品优势深耕健康食品领域……

区域协同效应在名单中清晰可见。以“济德泰安全应急装备集群”为例,跨越济南、德州、泰安三地的产业协作,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限制。

同样,菏泽生物医药集群与相邻的聊城精密轴承集群形成差异化互补,共同构建了鲁西地区高端制造产业带。

这种布局并非偶然。山东在产业规划中精准定位各市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思路,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形成了全省制造业“一盘棋”格局。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烟台航空航天集群的创新突破

在这一转型大潮中,烟台航空航天集群的入选尤为亮眼,它代表的不只是一座城市的产业升级,更是山东制造业进军空天时代的战略宣言。

2024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东方航天港引领工程,推动东方航天港与国内优势航天企业合作,建设世界首个坐底式火箭发射平台;建设空天飞行试验中心,延伸海上发射组团功能等。

目前,烟台已形成以海阳市、高新区为领建区市,黄渤海新区、龙口市、福山区有力协同的良好发展态势,整体具备了星箭研发生产、高端装备制造、空天信息处理应用等能力。

烟台航空航天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其前瞻性的产业生态构建。其中,高新区聚焦卫星研制、空天信息应用等领域,打造“两龙头、三片区、多亮点”的高新特色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华宇航天、钛金科技等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空天信息港、卫星产业园、航天航空产业园等“一港两园”作为核心载体,搭建了山东省微纳卫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分山东烟台中心、国家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烟台中心等6个省市级创新平台,集聚了航天智能、中羿智能等6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进培育了航天领域专家及高层次人才50余人,形成了以空天信息应用及高端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区。

图片来源:烟台网信

这些企业不是简单的空间聚集,而是形成了紧密协作的创新共同体。

此外,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是我国最年轻的卫星发射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正全力打造全国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

六年来,从首次海上发射任务成功,到如今航空航天链上企业超过70家,东方航天港搭建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已成功保障我国4型火箭15次海上发射,累计将8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目前,东方航天港已成功招引23个产业项目,总投资273亿元。同时在烟台市政府和烟台国丰集团的支持下,设立了20亿元的航空航天产业基金,展现出强大的资源集聚能力与发展后劲。

烟台航空航天集群的崛起,是山东制造业勇攀高峰的一个缩影。在这份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上,从济德集成电路到青岛人工智能,从聊城精密轴承到临沂健康食品,13个集群共同勾勒出山东制造强省建设的壮阔图景。

当齐鲁大地上更多产业集群蓄势待发,山东制造业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中破浪前行,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磅礴力量。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