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正成为地区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水蜜桃之乡”,也是国内六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所在地——成都龙泉驿区,这座以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正释放出年轻生命力。
在其高质量发展策略中,“人才路径”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成都龙泉驿区2024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7人、创新团队6个,新增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4个,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8家,“四上”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增长53%,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形成创新项目落地,高端人才涌入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龙泉驿区人才总量已突破37.3万,技能人才总量达25.06万,其中高技能人才8.77万、高技能人才数量及占比位居全市前列。
在人才、资金、产业的三流交汇里,龙泉驿区以“先进制造业专项人才政策”“驿都工匠礼遇办法”“硕博毕业生奖励”等引才方式,大开人才之门,逐渐形成“科创突破-场景焕新-人才聚集”的创新生态。

500余家创新企业,智造基地成人才“新磁场”
展望全球,城市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才的驱动;区域中心城市,更是人才热力所指。
根据《IMD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中国在全球人才竞争力中继续上行至第38位,其中生活成本、生活质量、人才的投资与发展,都是重要的评分指标。
成都,在享有战略优势的同时,集聚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经济、生活要素,成为我国近5年来人才的“新流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
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十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成都位居前六。
作为成都经济强区的龙泉驿区,除了山清水秀的宜居环境,产业加速向“新”、推进“立园满园”,近十年净增人口39.06万,成为人才“流量”的入口。
截至目前,龙泉驿区引入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领克等整车厂,配套欧速(成都)、佛吉亚等500多家零部件企业,延伸瑞马集团、成都龙泉中宝汽车等销售服务企业,形成制造上下游、销售前后端的完整产业链,全国第六大汽车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据2021年不完全统计数据,龙泉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汽车产业工作人数约20万人,约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4.5%。先进制造业撑起了龙泉驿区发展的“半边天”。
另一边,则是科技创新的如火如荼。《2024年“成都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品30强》榜单发布,龙泉驿区表现亮眼:成都易控智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后简称:成都易控)的“车联网智能终端”、成都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成都经开区C-V2X直连通信服务网络”等5家区属企业产品入选,涌现一批“软、硬”协同创新成果。
而创新成果也直接带来了企业的增收、产业的升级。以成都易控为例,其远程终端控制系统,纯运营收入达500万元/年。如今,在欧阳明高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攻坚下,成都易控着手研发风电存储-供能无人新能源矿卡的闭环系统。
从“制造”到“智造”,在龙泉驿区“人才强区”战略引领下,求贤的诚意化作“真金白银”的补贴和奖励,促成专家带队、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同时为了抢抓新业态新经济发展机遇,龙泉驿区积极部署低空经济、数字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蓄势未来。
成都圭目机器人有限公司(后简称:圭目)是龙泉驿区新质生产力企业代表,专注于AI数据服务和基础设施检修机器人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拥有三维探地雷达硬件、软件、算法全自主技术,相关产品入选中国民航局机场新技术名录指南、科技部”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作为探索前沿科技的企业,对人才“质”与“量”皆有高需求。
“近两年,公司成功引进8名AI相关技术人才,均为985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圭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公司锚定技术创新赛道,在研发人才投入上持续加码,年度投入成本超千万元。”
据了解,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龙泉驿区实施引聚人才“十百千万”行动,牵头组织企业参与“蓉漂人才荟”系列高校招才引智活动,创新打造校招直播互动渠道等举措,“极大提升了圭目人才招募效率与品牌影响力。”
目前,龙泉驿区汇聚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以政企协同之力积极引才加速释放区域创新之力。

求贤27年,人产“双向赋能”的力与质
2024年,龙泉驿区上榜“赛迪创新百强区”,在成都9个上榜区域中位居第二。
人们惊叹于“龙泉速度”,在汽车产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年产能破百万辆”、“最快56秒下线一辆新车”……龙泉驿区崛起为中国第六大汽车产业基地,如何用十余年时间,赶超全国其他汽车产业基地20-40年的进度?
固然,国家级经开区、成都东进等战略带来了发展红利,而易被忽略的是,一系列“人才驱动”产业的举措,早在27年前就已悄然布局。
车马未动,人才先行。1998年10月14日,龙泉驿区提出“1998-2002年跨世纪人才战略”,实施“名优人才”、“素质增强”、“技能提升”三大人才工程。这就是龙泉驿区“人才强区”战略的雏形。
或许,这也保障了90年代四川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汽车合资项目一汽丰田的签约。产业蓄势,人才先行的策略,根植于龙泉驿区的发展历程。
据了解,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第4个年头,龙泉驿区汇集高级职称精英人才约300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万人,为先进制造业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一汽大众(成都)、一汽丰田(成都)、吉利等整车企业落地,产业链同步拓展,人才的需求量也开始激增。此时正是产业链成型重要阶段,也是北京奥运会后全国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地人才“争夺战”打响,龙泉驿区及时推出了更具力度、更重细节的引才计划。
如今,龙泉驿区以人才驱动作为新质生产力,在推进汽车产业“油”“电”并举,新兴行业蓄力成长的势头中,梳理对人才的“质”、“量”、匹配度等精准需求,吹响了在新发展中深化改革、创新策源的号角。
“从过去招引人才的‘大锅饭’模式,转向聚焦产业建圈强链,”龙泉驿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同志谈到当下引才策略的调整,源于产业发展新阶段,“人才总量大,先进制造业需求的高端人才数量面临不足”等挑战,相继实施“院士基金”、“先进制造业专项人才政策”,以产业链需求、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更准确找到需要的人”。
人才政策的深化改革,需要政企高度协同。“我们数十名人才专员每周都会深入企业,及时搜集需求,再研讨解决方案向企业反馈。”人才办相关负责同志谈到。
成都同创谷企业孵化器总经理成红表示:“人才服务专员不仅定期高频率来搜集企业需求,甚至我们随时有疑问就会拿起电话给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并且事事有回应。”
经历27年的不懈“追求”,龙泉驿区“人才强区”步履不停。当前,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将人才政策扩展至“引才”、“留才”、“共荣”的全周期体系,让“第一资源”成为区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37.3万“高质流量”,绘制人才“特色区”
截至2024年底,龙泉驿区人才总量37.3万,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数量突破400人。受惠于优渥的人城产土壤,人才的“质”与“量”齐升,拉动区域人才生态的整体升级。
资料显示,龙泉驿区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进高端人才,制定出台《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招引高能级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载体的指导意见》,同时主动搭台子、走进校园,实现“双向奔赴”。
在“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成都经开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科技成果对接成都大学专场等15场活动中,龙泉驿区发布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清单240余项,促成20余个校企项目签约。
而这种校企联动,也受到人才的青睐。“近期上海招聘会,我们发布了500多个岗位,获得了大批高级人才”,成红表示,“近年龙泉驿区携手企业密集进入校园,力度超越以往。”
引才“前端”表现亮眼,“后端”支撑力也在同步提升。据龙泉驿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已进入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阶段,将对应提升对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的力度和精准度,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设全市首批人才发展特色区。
何为特色?即龙泉驿区近年引才、用才的“深化改革”。不仅实践“不唯论文、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奖项”的多元化选才标准,且不断完善“以薪定才、以岗定才、以绩定才、以赛定才、以投定才”的评价模式。
目前,“特色区”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在龙泉驿区人社局开展的“技能照亮前程”专项培训行动,提出“把培训建在产业链上”、“技能增收”等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改革,促进人才增收、企业提质,推进“双向赋能”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举措反映出龙泉驿区的“长期主义”思路:精准引才、诚意留才。
成都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城东分中心、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经开园区)等人才服务平台拔地而起;累计引进成都七中等领办优质学校15所,3家区属医院成功创建“三甲”,打造五星级青年人才驿站,新建人才公寓623套;全覆盖走访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老人就医等问题诉求800余个,发放“人才绿卡”400余张......
“人才服务体系全链条、生活配套高品质、优化聚才氛围”三步齐走,体现出龙泉驿区的“一盘棋”人才思路,也为区域的产业升级奠定了技术条件与活力土壤。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布局之年,龙泉驿区持续以人才谋发展,以发展引人才。据了解,龙泉驿区优化“1+N”人才政策体系的同时,“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已经启动,围绕先进制造业持续推进人才政策“系统化”。
产业人才集聚与载体建设呈现高效、全面之势。“环高校知识圈”建设仍将是重要抓手,“成都经开区技能人才培育联盟”进一步做实做深;落地低空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亿纬锂能固态电池中试平台等高能级项目,推进人才平台“协同化”;深化人才“十百千万”系列活动,持续提升人才引育“精准化”。
“政策迭代”、“平台提能”、“靶向引才”及“竞进提升”四向发力,透视出龙泉驿区未来人才引育工作重点聚焦“高质流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龙泉驿区获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第49位,在成都各区县中排名前三。据悉,评判指标包括区位引力、要素效力、发展潜力、持续活力等,显然,龙泉驿区单项及综合实力均居前列。
如今的龙泉驿区,如同春风中的中国汽车产业一样,正绽放出“传统强区”的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力、产业发展力、人才集聚力的“新质生产力组合”,成为国家新发展阶段“成渝增长极”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