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眼 码头海鸥
全球美妆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新的资本风暴。今年上半年,国际美妆巨头与投资机构密集发起近30起交易,持续搅动市场风云。
青眼号外梳理发现,在美妆行业迈入科技驱动、垂直深耕与产业整合的竞争阶段,不仅新锐品牌受到追捧,生物科技企业与零售终端同样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
那么,这些收购与投资到底折射出哪些行业趋势?
欧莱雅们掀起新一轮抢牌大战
今年上半年,国际美妆行业投融资与收购活动持续活跃,资本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根据青眼号外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期间,美妆企业及私募基金等投资主体在护肤、护发、香氛、生物技术等细分领域至少完成了26起投融资与收购交易。
当前,已公开披露交易金额的总和已突破900亿元人民币大关。其中,最大一笔交易发生在美妆零售端,而单一品牌最大收购案或来自欧莱雅。据多家外媒报道,欧莱雅集团斥资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2亿元)收购英国高端皮肤科学护肤品牌Medik8的交易,成为上半年已披露金额中规模最大的单一品牌收购案。
从交易主体来看,全球美妆十强企业表现尤为活跃,共参与了14起交易,占比超过总交易量的50%。具体而言,欧莱雅集团和联合利华分别完成了7起和6起资本运作,拜尔斯道夫也有1起投资动态。
据青眼号外观察,品牌依旧是欧莱雅们青睐的“香饽饽”。全球美妆十强通过收购“互补型”美妆品牌,以此丰富其品牌矩阵、取长补短。
以欧莱雅为例,其最新收购的高端皮肤科学护肤品牌Medik8并未划归皮肤科学美容部门,而是纳入高档化妆品部门。
针对此次收购,欧莱雅高档化妆品部总裁Cyril Chapuy解释称,“Medik8品牌拥有经过验证的高效功效,且价格亲民,与我们现有的护肤产品组合完美互补。”
图源Medik8官网
同样,联合利华也采取了强化细分领域优势的策略,以应对消费需求多元化的趋势。该公司在今年先后收购了英国可持续个人护理品牌Wild和男士个护品牌Dr.Squatch。联合利华特别强调对Dr.Squatch是“互补性收购”,这将帮助公司进一步拓展高端、高增长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联合利华旗下已有男士护理品牌Axe(凌仕)、清扬男士和多芬男士护理,但Dr.Squatch凭借其专业的产品线和在Z世代消费者中的影响力,有望为联合利华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另一方面,加大对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投入,正成为美妆巨头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生物科技快速发展和AI技术深刻变革产业格局的背景下,欧莱雅、拜尔斯道夫等企业以及多家私募机构上半年都在生物科技或AI领域进行了战略性布局。
相较于直接收购品牌的“点对点”投资,这些技术导向型的投入更具辐射效应,能够为企业构建更宽广的竞争壁垒,实现“以点带面”的战略效果。
正如拜尔斯道夫在对美国剑桥生物科技企业Vincere Biosciences进行战略性投资时所言,这一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揭示皮肤生物学中关键的新调控机制,从而为更加先进的美容护肤方案奠定基础。
纯净美妆仍有增量,洗护发成大热门
从细分市场来看,纯净美妆和洗护发仍然受到资本关注,上半年共发生8起相关投融资及收购交易。这一现象反映出,在健康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功能性护肤品和纯净美容等方向正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纯净美容市场规模为408亿元,同比增长10.48%,预计2027年将达到784亿元,纯净美妆未来10年或将冲刺千亿市场。
这一乐观预期吸引了资本持续涌入。上半年,至少有3个纯净美妆相关的品牌获得私募资本投资,分别是日本纯净护肤品牌Dandam、韩国美容品牌Yepoda、纯净美妆品牌LYS Beauty。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纯净美妆市场在获得资本关注的同时,也开始显现出理性回调的迹象。今年5月,联合利华宣布关停旗下高端纯净护肤品牌REN Clear Skincare,官方解释称这一决定是基于“多重内部因素与市场挑战的综合考量”。同时,The Body Shop近年来频繁易主、屡传破产的消息也为行业敲响警钟。
这些初代纯净美妆品牌的失利,在为新品牌腾挪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反映出市场对入局品牌的产品力、创新力和商业模式的考核标准正在显著提高。
此外,洗护发赛道持续升温,不仅创新型品牌持续获得资本青睐,专业美发沙龙连锁业态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这一赛道的蓬勃发展态势在上半年已显露端倪,并延续至下半年。
今年1月,L Catterton对美国清洁护发品牌California Naturals进行了A轮投资。随后在6月,联合利华旗下投资基金Unilever Ventures领投初创美发品牌Messy,欧莱雅集团则收购了高端护发品牌Color Wow——两大巨头不约而同加码高端护发市场。
进入下半年后,7月7日,据外媒报道,美国黑石集团拟以42.33亿元收购韩国顶级沙龙连锁品牌Juno Hair。值得注意的是,Juno Hair不仅提供专业的美发服务,还拥有自主研发的护发产品线Tria Milia,涵盖洗发、护发及造型等多个品类。
截自Juno Hair官网
这些投资事件反映出,当代消费者对护发的需求已经超越单纯的产品功能,开始追求从产品到服务的全方位体验升级。这种转变既带来了挑战,也为创新品牌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新机遇。
挖掘增长“新热土”
此外,上半年,国际美妆资本版图呈现显著的区域转移特征,印度正快速崛起为新战略要地。
上半年,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在印度市场完成了5起重大美妆资本交易,且全部集中在一季度。如:仅仅1月份,联合利华旗下投资部门对印度奢华护肤品牌Ras Luxury Skincare进行投资、其印度分公司收购印度初创品牌Minimalist;以及欧莱雅风投基金领投印度专业院线护肤品牌Deconstruct。
今年6月初,据公开报道显示,宝洁、联合利华印度分公司等多家美妆巨头与印度电商平台Meesho Mall达成合作,计划将把个人护理产品的供应范围进一步渗透至印度的二三线市场。这一系列动作揭示了国际美妆集团正在印度实施的“本土化深耕”战略。
国际美妆巨头们“疯抢”印度市场背后,是印度作为当前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其巨大的人口红利和潜在购买力,创造了广阔的掘金“热土”。
据咨询公司Red Seer曾预测,印度美容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4亿元),线上美妆市场规模预计增长10倍至16亿美元(约114.72亿元)。另据Red Seer与Peak XV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印度美妆个护市场人均年消费额仅14美元(约100.38元),远低于美国的313美元(约2244.21元)。
对于国际美妆巨头而言,不同于欧美、中国等成熟市场陷入增长压力,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仍具有可观的市场增量,正持续创造价值。
譬如,印度所在的SAPMENA-SSA(南亚太、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虽仅在欧莱雅集团五大市场中销售额位列第四,为38.6亿欧元(约292.04亿元),但其增速达到12.3%,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并且,印度也是该区域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去年,有报道称,联合利华也表示,它将把印度置于其新业务战略的中心。
与此同时,韩国市场同样吸引了国际资本,上半年共完成3起重要交易,涉及高端香氛、彩妆及洗护发等领域,总交易估值超过44亿元人民币。
有意思的是,在国际资本涌入韩国市场的同时,韩国本土美妆企业也在向欧美寻求增量。今年第一季度,爱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健康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分别录得24.5亿元和27.1亿元,同比增长40.5%和4.2%。
具体来看,爱茉莉太平洋在西半球市场(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销售额同比上涨102.1%,在美洲地区的收入实现了79%的超高增长;而LG生活健康在北美市场也保持了3.1%的增长。
这一现象反映出韩妆品牌在面临本土及中国市场增长瓶颈后,正通过全球化战略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扩张的同时,头部企业也在加速业务优化。科蒂集团和科赴集团等全球十强企业相继传出剥离非核心品牌的消息。
这一系列战略调整表明,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美妆巨头正通过“有进有退”的资本运作,持续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增长领域,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