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觉BeautyNEXT
随着全球唯一一只薄荷色LABUBU在永乐2025年春季拍卖以108万元天价落槌,一个新消费时代的商业逻辑已然清晰:顶级IP的情绪价值,正在转换为极高的溢价空间。
当前,洞察这一趋势的泡泡玛特,正在构建一个多维度的IP价值生态:一方面,以稀缺性维持核心产品盲盒等的IP艺术溢价;另一方面,通过规模化产品渗透日常生活场景——从玩偶、服饰、家居、香氛、珠宝再到近期传出的小家电布局,实现全方位的场景覆盖。
这不禁让人产生好奇:在香氛之外,泡泡玛特会持续加码美妆领域吗?与此同时,当人们越来越为“情绪消费”买单时,从产品形态到内容创意,泡泡玛特又将为美妆带来什么启发?
01 当LABUBU跻身全球“顶流”
公开数据显示,泡泡玛特旗下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销售额从2023年的3.68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一跃成为泡泡玛特的第一大IP。
同时,LABUBU在全球范围内也引发了巨大的讨论热潮。2025年上半年,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LABUBU的提及量超百万级。目前,LABUBU成为中国虚拟IP中唯一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如此强大影响力的形象。
虽然凭借LABUBU迅速跻身“顶流”,但泡泡玛特在潮流玩具领域的已布局深耕多年。
2010年11月,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北京中关村开设了泡泡玛特首家实体店。创业初期,该店以玩具、家居、数码等百货品类试水市场,定位为“潮流生活方式集合店”。
2016年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当时代理的日本Sonny Angel玩偶虽贡献了30%的营收,但受制于代理协议的泡泡玛特逐渐意识到自主开发IP的重要性。同年,公司果断与香港知名设计师王信明合作,推出首款MOLLY星座系列盲盒产品,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泡泡玛特正式开启了自主IP内容运营的新纪元。
许多艺术家看到MOLLY的成功后,纷纷主动寻求与泡泡玛特的合作。经过几年积累,泡泡玛特逐步构建起一个庞大的IP库,截至2019年,已拥有85个IP,其中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以及51个非独家IP。
其中最受欢迎的LABUBU,则是与香港艺术家龙家升的合作。双方在2015年打造了「The Monsters」系列精灵,而LABUBU的原型就出自其绘本《神秘的布卡》。
泡泡玛特乘着IP潮玩行业的东风,于2020年以每股38.5港元的价格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首日市值逼近千亿港元,成为“中国潮玩第一股”。然而上市之路并非坦途,其股价曾一度跌破10港元大关,直至2024年迎来“逆风翻盘”的转折点。
据2024年数据显示,公司全年营收达130.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6.9%,强劲的业绩表现推动股价从20港元一路攀升至258.8港元,公司市值更是一举突破3475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四大核心IP均实现超10亿元的营收规模,其中THE MONSTERS更以30.4亿元营收和726.6%的惊人增速,成功跻身现象级超级IP行列。
关于“逆风翻盘”背后的推力,一方面是由于其前瞻性的海外市场布局。泡泡玛特于2018年成立的海外事业部,最终成为IP全球爆火的关键引擎(已布局23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另一方面则在于品牌商业化布局的全面性与精细化。例如,2020年,LABUBU从单一的搪胶摆件拓展出“毛绒+搪胶”的创新版本,并首次推出挂饰、钥匙扣等日常配件,这一扩圈升级真正使LABUBU突破潮玩圈层成为“爆款”。
02 泡泡玛特IP的品牌化与生活化
LABUBU成功“配件化”之后,泡泡玛特也陆续开始了IP的品牌化与生活化。
所谓IP品牌化是指将一个“内容形象”通过系统商业运作,打造成具有完整品牌价值的商业资产——通过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用户运营等方式,使其成为兼具文化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成熟品牌。
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典范当属迪士尼——其通过主题乐园、潮玩衍生品、影视内容等全产业链布局,将米老鼠等卡通形象打造成价值千亿的超级IP品牌。而泡泡玛特从2023年就开始了全链路商业布局。
2023年9月26日,北京朝阳公园的“POP LAND”城市乐园开业,融合MOLLY城堡、森林互动区,旨在打造沉浸式IP体验;2024年6月26日,公测手游《梦想家园》,筹备动画业务,强化IP的多场景叙事。
而在消费领域,2023年,泡泡玛特围绕IP「Hirono小野」推出首个生活方式系列「小野来了」,囊括了印有小野形象和标语的服饰、包袋、家居、香氛等产品。也是从2023年开始,Hirono小野相继在北京、上海、曼谷、成都、武汉等城市落地了主题快闪店。
2025年2月,Hirono小野全球首店落地上海中环广场,以“美好药店”为主题,成为泡泡玛特旗下第一个拥有独立店铺的IP。此外,泡泡玛特旗下另一个IP「DIMOO」也在2024年开启了快闪店策略,同时通过服饰、香氛等生活品类渗透日常。
近日,泡泡玛特的几个商业化动作又引起关注。
首先是其旗下珠宝品牌「POPOP」相继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北京国贸商城开设首店。该品牌创新性地将泡泡玛特经典IP形象与珠宝设计相融合,推出涵盖耳饰、戒指、项链等多品类产品线,定价区间为319元至2699元不等。
这是泡泡玛特首次涉足自主设计生产的首饰、珠宝领域。此前,泡泡玛特主要通过联名合作试水珠宝市场——其曾与本土品牌周生生合作推出以Molly和Dimoo为原型的黄金饰品系列;国际上,也曾和泰国的珠宝品牌Jubilee Diamond、PavIPa合作。
珠宝品牌落地之后,泡泡玛特似乎又有意进军家电市场。近日,泡泡玛特近来开放了多个家电核心岗位的招聘,岗位要求明确指向复古小冰箱、电水壶、咖啡机等小型厨电产品。尽管泡泡玛特方尚未对此作出回应,但背后的商业意图已然明显。
“实际上,当前盲盒经济也正面临体验单一的困境,这种单一的玩法不仅让品牌陷入无止境的材质、工艺内卷,更可能加速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相比之下,泡泡玛特将IP延伸至日常用品,将IP从展柜中的收藏品升级为生活陪伴者,实现情感价值的日常渗透。”有营销人士分析。
“这种‘生活化’转型不仅突破了盲盒的体验局限,更构建起IP与消费者之间更深层、更持久的价值连接。”上述人士认为。
03 美妆的创意张力亟需重构
敏锐捕捉潮流趋势的美妆品牌,早已押注泡泡玛特的IP价值,但至今没有一个现象级案例诞生。
早在2021-2023年前后,美妆行业就掀起过一波与泡泡玛特的联名热潮——丝芙兰、小奥汀、ZA、INTO YOU等品牌纷纷推出联名彩妆系列,希望通过潮玩IP的趣味性吸引年轻群体的目光。
然而,在当时,泡泡玛特旗下IP的影响力仍局限于潮玩核心圈层人群,尚未形成跨领域的、大众化的时尚辐射力。这使得早期的美妆联名,更多是作为一种常规营销手段存在,未能真正突破圈层引发热潮。
相较而言,家居香氛品类似乎更精准地击中了IP粉丝的情感需求。泡泡玛特相继为Molly、小野、LABUBU等核心IP量身打造的自有香薰产品线——从造型设计到香型调配,都深度结合各个IP的个性特征,甚至延续了标志性的盲盒销售模式。
超越普通商品的范畴,LABUBU的家居香氛产品成为又一情感链接点——这种高度定制化的产品策略成功激发了粉丝的收藏热情,多款香薰蜡烛、无火香氛一经推出便快速售罄,甚至在二级市场出现溢价交易现象。
泡泡玛特总裁王宁曾直言,潮玩的魅力恰恰在于其“无用”的趣味性。反观美妆行业,如今正陷入完全“实用功效”为导向的内卷中。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本质差异导致二者的联名往往流于表面,美妆联名通常只能通过包装设计呈现IP元素,却难以像LABUBU的家居香氛一样,实现产品形态的深度创新。
“一方面受限于美妆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另一方面囿于生产工艺的限制,最终呈现的联名产品可能既缺乏美妆应有的专业质感,又丢失了潮玩特有的创意张力,最终难以真正打动联名的核心消费群体。”上述人士谈到。
以INTO YOU与泡泡玛特的联名系列为例,在社交平台上,就有一些消费者反馈其产品设计存在失衡——虽然外包装融入了潮玩元素,但作为口红核心竞争力的色号的创新却表现乏力。
除了在产品联名层面,在传播层面,国内美妆品牌也缺乏创意思维,来借势LABUBU的流量发挥自身的品牌价值。
而在此次LABUBU的流量热潮中,国内美妆品牌的响应相对保守——在IP运用策略上,更多采取了简单、直接的流量收割模式。
比如今年618期间,LABUBU玩偶盲盒就被用作“引流利器”。韩束、半亩花田等品牌在直播期间随机安排抽送LABUBU,FAN BEAUTY DIARY直播间限时单笔实付满399元可参与抽取LABUBU等等。
相比之下,海外品牌对LABUBU的营销,则更加具有品牌内容思维,展现出成熟的IP运营方式——通过软性植入和内容共创的方式,将IP价值自然融入品牌叙事。
BeautyStat Cosmetics创始人Ron Robinson近期在Instagram发布的一支创意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视频巧妙构思了“为LABUBU提供SPA护理”的趣味场景,通过展示用品牌洁面乳和去角质产品“护理”LABUBU的诙谐画面,既展现了产品特性,又精准击中了LABUBU粉丝群体的情感需求——这些忠实粉丝往往将LABUBU视为亲密伙伴甚至“虚拟宝贝”。
视频中拟人化的护理场景,恰恰呼应了人们与自己钟爱IP之间的情感羁绊。
同样的,e.l.f Cosmetics与TikTok创作者Joe Hegyes合作,打造了一支“LABUBU美妆达人”的创意短片。视频以“跟我一起准备”为主题,通过网红演绎平行时空中LABUBU的梳妆日常,自然融入e.l.f的明星产品。
这类将IP人格化的内容创作,通过拟人化的化妆或护理场景,呼应消费者与IP之间的情感羁绊,并让产品推介变得生动有趣。
“所有品牌都在复制同一种创意时,它就会变成用户眼中的背景噪音。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既能抓住热点,又能强化自身品牌基因的玩家。”
上述业内人士坦言,虽然泡泡玛特是否会加码进军美妆领域,或是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推出美妆线仍是未知数,但从当前美妆行业的IP营销趋势来看,简单的包装联名已失去市场吸引力。
而真正有效的跨界,必须实现三个层面的突破:一是深度内容共创,超越表面贴标;二是挖掘IP与品牌间的独特情感联结;三是创造具有仪式感的用户体验。
倘若泡泡玛特真的跨界美妆领域,或将为潮玩与美妆市场带来双重启示——当潮玩IP融入美妆的“实用价值”,美妆获得潮玩超越功能的“精神价值”时,两者的行业边界也将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