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公告显示,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于7月14日正式被纳入两融标的。ETF被纳入两融标的需满足客户数、资产规模等方面的要求,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在上市仅3个多月后成功被纳入两融,这意味着其客户数与规模已满足融资融券入选要求,纳入两融也将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策略灵活性与资金效率。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1日,市场上共3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除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外,其余2只管理费率均为0.50%,本产品管理费率为0.40%,费率在同为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中最低;规模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最新规模达49.55亿元;跟踪误差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自4月3日上市以来相对于跟踪指数的跟踪误差为0.8978%(计算周期为周),其跟踪误差在同为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中最小。
银河证券表示,ETF作为指数跟踪工具,具有较好的资产配置价值。随着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实施,更多ETF被逐渐纳入两融标的范围,有助于开发多空策略。两融类标的扩大为ETF交易提供更多可能性。
广发证券指出,中国药企在海外市场的License-out交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展现出中国创新药研发的全球竞争力。一是交易结构升级,从早期的小分子药物授权转向ADC、双抗、siRNA等前沿技术平台输出;二是国际认可度提升,多次与海外巨头达成重磅合作;三是商业模式创新,2024年NewCo模式兴起,通过合资公司实现风险共担和深度绑定。另外,在政策与AI加持下,创新药有望在2025~2026迎来收获期。创新药研发周期处于5至7年左右,基于AI的研发应用、基于中国创新药投入产出比以及实力的增强,2025年乃至2026年或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旨在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创新药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聚焦生物制品、医疗研发外包等高成长领域,具备高弹性特征。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市盈率(PE-TTM)为34.71倍,位于近10年26.59%的历史分位点,估值低位。此外,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分股创新药企浓度高,成分股按申万二级行业划分,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其行业分布聚焦于生物制品与化学制药领域,合计占比超90%,力争精准捕捉港股创新药市场的成长红利。
A股创新药投资方面,科创板推出的“市值+研发”的第五套上市标准极大助力创新性医药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加快研发成果转化,积累了众多优质创新药标的,如关注境内创新药机会,或可考虑同指数综合费率最低的科创医药ETF(588860),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科创医药ETF的综合费率在同为跟踪科创生物医药指数的产品中最低。
德邦证券认为,中国创新药已经从无到有并发展壮大。创新药一直是研发投入高,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对于中国新生代的创新药企业,由于从0起步,没有产品的收入作为现金流的支撑,前期的研发费用投入需要融资支持,因此科创板的推出解决了很多创新药企的资金需求,并最终推动了行业的发展。随着新产品的不断上市和商业化,中国创新药企或将迎来盈利周期。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为0.40%、0.07%)、科创医药ETF(588860)(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为0.45%、0.07%),费率均居同跟踪指数类产品中最低,助力低成本一键把握创新药产业发展机遇。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与科创医药ETF属于股票型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均为指数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复制策略,跟踪标的指数市场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股票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还将投资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汇率风险和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投资ETF将面临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等特有特征。投资于权益类基金有在较大收益波动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