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划过成都的夜,他们撑起如常的晨

​雨过无痕,烟火如常。

文丨李国雄

青羊区环卫作业人员正在清理路面

7月3日,成都遭遇强降雨天气,17时10分,成都发布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截至4日早上7:00,全市共计出现暴雨120站,彭州、金牛、都江堰、成华、武侯、锦江、高新南区都出现了150~215毫米降雨。

面对险情,城市管理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道桥、照明、环卫、固废等团队连夜奋战,争分夺秒地清理道路积水和修复设施,努力在黎明前将暴雨带来的影响减到最小。

7月4日的晨光中,街道被暴雨侵蚀的痕迹在一夜无眠中被抹除,城市苏醒前便退去的雨水浊浪,准时点亮的街灯、畅通无碍的二环高架,为市民铺就一条洁净的上班路。

“今天的成都街道会让你怀疑昨天的暴雨是一场梦。”有网友这样评论道。

双流区环卫作业人员正在清理积水

城市面貌如故,是因为当你急着回家躲避暴雨的时候,有一群逆行的人,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大雨中。

夜幕之下,城市管理工作者的身影散落城市各处,驱散着危险与不安。道桥监管中心在Ⅲ级防汛响应的统一指挥下,不到2小时,23处隐患桥梁与28组应急分队迅速匹配,216人次队员协同运转,次日早7时,10处低洼易涝区域险情已被悉数化解,147座重点桥梁已完成雨后复查。

道桥中心全力开展设施巡查处置

照明系统守护着雨夜。截至次日上午9时,成都共计出动城市照明巡查人员520人次,车辆191台次,巡查街道5300余条,处置134处隐患,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照明中心检查配电箱情况

针对暴雨过后成都部分路段积水积淤现象,环卫工人迅速响应对涉事路段、积水场所进行消杀清淤,累计出动环卫作业人员38820人次,处理积水点位、污泥、雨水篦子等点位9974余处。

处置细节中,“市民安全”始终被放在首位。人南立交及二环路部分区域出现检查井盖移位险情时,道桥中心立即封路打围,物理隔绝一切潜在风险;照明中心同样做出“延迟开灯、逐段复明”的决定。看似带来不便的措施,实则是源于系统风险预判的生命至上选择。

城管人的行动是城市韧性治理的缩影。对极端天气的常态化响应预案在此刻展现力量,从监测预警到现场处理,从跨部门联动到全市环卫力量调集,整个体系环环相扣,实现了从预警响应的第一分钟到雨后清淤最后一公里的严密闭环,预案在云端响应于秒,守护者于暗处彻夜不眠,待晨光再现时,街巷如昨,步履从容。

恢复如常的成都街道

清晨,成都路边的面馆热雾升腾如常,“老板儿,二两素椒面”的喊声熟悉回荡;菜市场里各色蔬菜水灵依旧,讨价还价的音调高低起伏;雨过后的院坝树下,稀里哗啦的搓麻声仍是背景中不可或缺的节奏与旋律……城市管理者的尽职尽责,赋予了成都人那份特有的烟火从容与松弛感,也奠定了城市不紧不慢气质的内在底气。

这种“刚性保障”与“自在烟火”间的平衡,让城市心跳没有在风雨之下紊乱。雨洗后的街市很快飘荡起油辣香气,院坝中谈笑声又如常响起,在风雨停歇、城市复原如初时,城管人又复归日常无声的角落。

因为有人未雨绸缪、奋力守护,我们才能在极端天气过后,依然安心细嗅一座城的烟火暖意,这份如磐的担当,一直在静静守望,永未缺位。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