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观察 | 斩获“最具影响力国内游城市”:这是烟台的文旅创新“山海策”

从制造业强市到文旅顶流,烟台的蝶变既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山海基因”,更得益于创新驱动的服务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耕。

文 | 牛星钧

近日,“2025微博旅游之夜”的盛典舞台上,烟台与重庆、成都等热门城市并肩,接过了“2024年度微博最具影响力国内游城市”的奖杯。

这一荣誉的背后,是烟台文旅产业“井喷式增长”的生动注脚——2024年,烟台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斩获国家级荣誉24项,更入选“亚洲最佳100目的地”,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种草”旋风。

从制造业强市到文旅顶流,烟台的蝶变既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山海基因”,更得益于创新驱动的服务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耕。

图片来源:摄图网

黄金海岸线上的风景革命:资源禀赋与创新基因的交响

烟台1071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经济的动脉。

如今,在这条“蓝线”上,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催生一场深刻的风景革命:

养马岛的果冻海水与“一岛三滩”奇观,被游客誉为“中国马尔代夫”;  蓬莱阁丹崖矗立,“海市蜃楼”奇观与“八仙过海”传说穿越千年时光;  长岛的九丈崖镌刻着亿万年海蚀的沧桑,月牙湾的五彩球石铺就“月宫画卷”,而大黑山岛更以全国首个“负碳海岛”的身份,书写生态旅游的绿色篇章。  

换个角度来审视,当工业血脉注入文旅肌体,烟台开启了“多链协同”的跨界实验。

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游客轻触8K柔性屏,橡木桶的纹理与葡萄发酵的微响近在咫尺。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通过3D裸眼折屏与VR技术,将百年酿酒工艺转化为沉浸式剧场。不远处,环山路百年工业遗产走廊上,醴泉啤酒厂的钢铁罐体变身为精酿工坊,与北极星钟表博物馆共同构筑起“空间叙事+产业赋能”的文旅综合体。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航天旅游的崛起成为烟台最耀眼的创新注脚。以近海火箭发射为支点,烟台串起观礼、研学、观光链条,打造出“航天+文旅”新业态。在东方航天港,游客搭乘“凤凰号”飞船穿梭星海,从太空育种观察到火星地表勘探,一场星际遨游之旅让科普与奇幻完美交融。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日出演唱会到夜间经济:全域体验的场景重构

去年五月的一个黎明,烟台海边响起华晨宇的歌声。数万乐迷在晨光中挥舞荧光棒,“日出演唱会”以户外感与沉浸感的强烈共振,冲上微博热搜榜首。这场创新演出成为烟台文旅破圈的标志性事件,也拉开了演艺经济的序幕。

此后,烟台的演艺市场持续升温:刘若英、张韶涵演唱会接力登场;2025年养马岛音乐节端午期间吸引6万乐迷,带动游客40万人次,全网曝光量突破5亿次。

当夜幕降临,海岸线焕发第二重魅力。26家A级景区开启夜游模式:塔山“三和塔亮灯”如明珠缀冠;烟台植物园“光影奇幻夜”铺展梦幻森林;金沙滩“烟台之夜”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锚定长期价值文旅服务全域提质增效

烟台深谙“流量易逝,品牌长青”之道,将服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形成“规划-设施-体验”三位一体支撑。

一方面,烟台在顶层设计高位谋划,使政策精准滴灌,将文旅产业链列为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出台《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顶格推进资源整合。

并且,烟台还设立“5A级景区奖励200万元”等激励机制,同步编制海洋旅游、工业旅游专项规划。

另一方面,智慧与基建双轨并进,破解体验痛点。  

在交通网络方面,烟台开通全景观光公交专线,实现“高铁站-景区”无缝接驳;长岛构建“1+1+N”游客服务体系(1个一级中心+1个二级中心+N咨询点),提升海岛可达性。  

 在智慧服务方面,蓬莱阁、三仙山建成省级智慧旅游样板,实现门票预约、导览、保护监测数字化;4A级以上景区全面推行“一有三无”厕所革命(有厕纸、无异味无污垢无积水),细节处见品质。  

在人才梯队方面,烟台通过导游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专业讲解员,以“气质佳、口才好、文化深”为标准,打造城市形象代言人。  

2025年,这座城市设下雄心目标: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收入跨越1200亿元。数据背后,是“蓝色岛屿+绿色田园”生态动能的持续释放,更是“仙境海岸”向世界级旅游名城进军的坚定足音。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崆峒胜境的飞檐,这座城市的仙境传说,才刚刚翻开新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