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丨百年老店华丽转身!“泰来仁”变身国潮咖啡馆,哈尔滨再添文旅新地标

游客们一睹这座建筑的美感,哈尔滨老市民则在这栋焕然一新的大楼中,找寻着往昔的城市记忆。

文丨王芊

7月1日上午9时,雨后的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泰来仁大楼前已聚集众多游客,10时整,随着大门开启,店内瞬间座无虚席。

这栋尘封多年的历史建筑于2024年10月完成修缮,6月28日上午,人民咖啡馆东北首店在此正式开业。该店一开业便人气爆棚,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慕名打卡。游客们一睹这座建筑的美感,哈尔滨老市民则在这栋焕然一新的大楼中,找寻着往昔的城市记忆。

百年鞋帽店前世今生

这座转角大楼最初是一座传统中式木结构商铺,始建于1907年,1927年,改建成三层新式楼房,是靖宇头道街口最晚建成的一栋转角式建筑。 其“中华巴洛克”风格尤为突出:两层高的转角科林斯柱式、叠层式女儿墙中间有“三羊开泰”浮雕,两侧墙柱上装饰有新艺术符号元素,转角处二三层通高的店面牌匾,其两侧配以凤尾装饰浮雕,无不彰显着中西合璧的建筑美学。

(三十年代的泰来仁大楼)

泰来仁是一家创设于清末的老字号鞋帽店,开业于1907年,作为哈尔滨最"时髦"的鞋帽店,在 1920-1940 年代引领时尚潮流,这里快速引进国际新款,将软呢男帽等流行单品销往全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泰来仁大楼矗立在正阳头道街,与斜对面的"同义庆"大楼相映成趣,共同构成正阳大街西侧的地标景观。该店约在 1940 年代中期停业,店址在 1950 年代初先后改为 “中成鞋帽货店”、“福祥鞋帽店”,1980 年代成为向阳毛皮商店,2000 年后一楼门市至今仍用于商业用途。

(1990年的泰来仁大楼)

“泰来仁”变身人民咖啡馆唤醒历史记忆

2023年,泰来仁大楼启动修缮工程,“泰来仁”三个字重见天日。今年,它迎来了“新主人”人民咖啡馆,人民咖啡馆的入驻为这座百年建筑注入新活力。

人民咖啡馆于2020年初创于上海,目前已在全国15个城市直营24家门店,品牌用咖啡讲述中国故事,以大众熟悉的文化符号和色彩体系,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特色,深受国内年轻客群青睐。

品牌创始人王佑庆表示,中华巴洛克店充分发挥哈尔滨百年历史文化建筑的载体功能,串联东北抗联英雄史和哈尔滨近代民族工商业记忆,进一步延续建筑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中华巴洛克作为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定的红色文化,这与我们品牌的选址理念非常吻合。”人民咖啡馆中华巴洛克店负责人艾琳告诉界面黑龙江,“我们品牌以国潮为基准,咖啡是舶来品,形成中西结合特色,这片街区也是中西合璧的风格,这与我们也非常契合,同时现在哈尔滨也非常受年轻人欢迎,国内外游客众多,这些都是我们选择落位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因。”

历史与当代的时空对话

一杯刚出品的拿铁被套上特制杯套,温热的杯身上1927年的老商号“泰来仁”斑驳影像与2025年“人民咖啡馆”的鲜亮门头渐次显现,中间辅以“穿越百年,初心如炬”八个大字仿佛连接起两个时空。

艾琳介绍,中华巴洛克店的这个变色杯套图案可以说在全国的店里是最漂亮的一款,“我们在饮品的设计和包装上都结合了哈尔滨的一些地域因素,希望给顾客带来更深的文化沉浸感。”

名城公司宣传文化推广负责人介绍,哈尔滨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奋斗基因的英雄城市,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许多历史文化建筑都沉淀着“红色记忆”,杨靖宇、张甲洲、李兆麟、冯仲云等都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哈尔滨还是一座浪漫唯美的城市,人民咖啡馆的红色浪漫与中华巴洛克建筑承载的红色故事相结合,产生的文化共鸣和精神共振,更加映衬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大气、洋气、神气。

从引领时尚的鞋帽店到爆红的国潮咖啡馆,泰来仁大楼华丽转身生动诠释了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的成功路径。精心的修缮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与文脉,创新的业态赋予了商业活力与魅力。这不仅是城市记忆的延续,更是为历史街区注入新时代的生命力。老建筑在新时代找到了新价值,城市也因此增添了活力与温度。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