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国重器”到科技课堂,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打造港口文旅新场景

工业的脉搏,正以文旅的方式强劲跳动。

文 | 陈明一 实习生 玉罕

6月30日,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在山东青岛举办,正式拉开消费季序幕。山东将围绕消夏避暑等热点举办超4000场促消费活动,青岛也将启动“畅游胶东 QING凉一夏”胶东海洋童玩季,多领域推出特色活动与优惠。

活动现场,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运营的山东港口自动化码头工业研学基地成为焦点。这家以青岛国际邮轮母港为核心基地的企业,正将全球顶尖的“大国重器”转化为沉浸式科技课堂。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设备展示出来,而是创造一个窗口,让公众,尤其是下一代,能零距离感受港口技术的跃迁和国家的工业力量。”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志鹏表示。

“这个建在全球最先进码头前沿的研学基地,最大的特色就是‘所见即所得’。” 据李志鹏介绍,在研学基地,参观者不仅能系统了解从人力码头到智能码头的历史脉络,更能通过可穿戴的互动装置,亲身体验“调度员”或“操作手”的工作。

“科技是抽象的,但沉浸式的体验能把它变得可感、可知、可激发自豪感。”李志鹏介绍,这间毗邻“大国重器”的课堂,目标是点燃年轻人对科技的兴趣。

事实上,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的转型远不止于工业研学,其凭借青岛国际邮轮母港的核心资源——拥有超大型邮轮泊位及年接待150万人次的现代化客运大厅,业务版图已延伸至康养疗休、农耕体验、高端酒店、免税销售等多领域。

李志鹏勾勒了集团的多元化布局——拥有北方唯一的滨海五星级酒店山港凯悦酒店;通过与中免集团合作,实现了山东多港区免税业务一体化,游客登船前即可便捷购物;集装箱部落商业综合体更是将港口基因玩出新花样,凭借独特的集装箱建筑和丰富活动(如咖啡节、音乐节),迅速跃升为青岛网红打卡地和影视取景地。

“我们做的不是简单的‘港口+文旅’加法,而是将港口独特的工业基因、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深度融入文旅产品的核心。”李志鹏解释这种转型的逻辑。

在他看来,无论是集装箱部落的“破圈”,还是自动化码头研学带来的震撼体验,本质都是将港口固有的硬核元素,转化为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和消费场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通过“邮轮+文旅”、“邮轮+港城”、“邮轮+免税”、“邮轮+酒店”等模式的创新组合,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正在编织一张覆盖海陆、贯通城乡、融合工业文明与休闲度假的文旅生态网络。

当色彩斑斓的集装箱蝶变为潮人聚集的艺术空间,当全球顶尖的自动化码头向公众敞开怀抱,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的探索,清晰勾勒出一条传统港口企业焕新的路径。

在青岛以创新激活文旅消费的实践中,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正将钢铁港区的厚重底蕴,淬炼成吸引客流的新名片,也为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写下了生动的注脚——工业的脉搏,正以文旅的方式强劲跳动。

 

来源:推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