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室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何蓉蓉,正在为今年冬天的冰雕展作准备。她指挥AI“造字”,将“冰灵”这个主题,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工具,累计生成近百个抽象的三维造型。指尖一点指令,隔壁3D打印实验室的机器上,一座未来感十足的立体作品就“生长”出来了,光线在其镂空结构中流动,一个“数智时代”的冰雕模型跃然于掌上。“AI提供了我们想不到的形态可能、叠加上3D打印技术,可以让我更快的分析出雕刻的方式,有效的提升冰雕的呈现效果”何同学说。
技术赋能:重塑设计的“想象力边界”
集群渲染加速创意孵化,3D打印打通“最后一厘米创意壁垒”,学校正用前沿技术解锁设计新维度。集群渲染机房是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超级创意引擎”。它能快速处理生成海量创意,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框架,探索如动态视觉系统、数据艺术装置等前沿领域。3D打印实实验室,每年投入近50万的设备及耗材,免费向全校开放。它让学生大胆尝试参数化设计产生,可更好的实现复杂拓扑结构、渐变透光效果、动态交互组件等。
近年来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实践成果斐然。学生团队在数字艺术与智能设计赛事中摘金夺银。教师团队深度研究AIGC在设计中的应用,教师马超已在北大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关于“AIGC重塑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的研究论文,为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树立标杆。


扎根国策,智造未来
学院在技术上的探索,精准呼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设计驱动创新”的宏伟蓝图。未来,学校将重装升级,引入AI大模型设计平台、工业级多材料混合打印系统,打造“智能设计与数字制造”融合实验室,并深化与头部科技企业、文化单位的战略合作,让课堂的前沿探索,加速转化为驱动产业与文化的“视觉传达新动能”。


当AI生成的抽象符号蜕变为矗立街头的光影雕塑,当参数化算法编织出可触摸的文化叙事,这所冰城高校证明:新质生产力与视觉设计的深度融合,正让无形的文化精神与时代思潮,以前所未有的、可感可触的“智慧之形”,嵌入城市的肌理与公众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