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成都至北上广深,睡一觉就到,连接多个国家级城市群

为城市群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7月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铁路部门首次在北京至成都、上海至成都开行夕发朝至动卧列车,为沿线旅客商旅出行提供更多选择。至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国家级城市群均有高铁动卧列车。

就在今天,成都至北京、成都至上海首发列车都将正式开行,旅客睡一晚即可到达目的地。夕发朝至的动卧列车使得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这不仅标志着中国高铁从“日间通勤”向“全天候服务”的跨越,更以“时空折叠”效应重塑区域经济协同模式,为城市群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成都-北京

千里成邻

双城产业织网再加速

7月2日,成都东—北京丰台首趟“夕发朝至”动卧列车将正式开行。“夕发朝至”模式将京津冀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时空距离压缩至“一宿可达”,大幅缩短商务通勤时间,促进产业链织网、人才流动与文旅互通。早在去年11月底,京津冀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织网合作对接会就在成都召开,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首次联手走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启跨区域产业链合作的新篇章。

去年12月,成都市文创业(数字文创)招商引智推介会在北京举办,成都面向北京上百家企业抛出橄榄枝,从传媒影视到创意设计,从数字娱乐到文化会展,8个文创精品项目花落成都。此外,京蓉文创产业联盟也在推介会上宣告成立,两地文创合作掀开新的一页。

当前,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两条交通大动脉正在建设中,未来将进一步压缩成渝与京津冀时空距离,让双城产业织网再加速。

成都-上海

江海共潮

续写产业互动的“双向奔赴”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早在2024年7月沪汉蓉铁路全线开通,川渝地区从此融入中国的高铁版图,成都与上海首次实现“朝发夕至”。

如今,随着铁路调图,你可以在沪上夜色中登车,次日清晨便以饱满的精神踏上蓉城土地。

今年2月,成都市投资促进系列活动走进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强化内陆与沿海“空中经济动线”,实现成都与长三角地区产业互动、要素流通、互促互惠。

成都各区(市)县精准对接招引项目,开足马力拼招商,诚邀未来发展“最佳合伙人”,众多“新赛道”头部企业在成都“开疆拓土”。

动脉贯通,引擎联动。随着成都至上海“夕发朝至”动卧列车的开通,势必会有更多长三角企业与成都续写“双向奔赴”的故事。

未来,沪渝蓉高铁还会加速两地流动,该线路预计2030年前全面建成,建成后的沪渝蓉高铁将作为我国贯穿东西的沿江大通道,串联起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11个省(市),成为长江流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主骨干、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动脉之一。

届时上海至成都将缩短为1875千米,旅行时间缩减至6.7小时。

成都-深圳

跨“圈”并进

打开成都与湾区产业新链接

日暮西沉之时,人还在蓉城看霓虹;日出海上之际,人已在深圳吹海风。

今年1月,深圳与成都跨越三千里的双城因一条无限延展的铁轨再度共鸣同频,这不仅是川渝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首次常态化开行动卧列车,更是全国继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后,在第三条干线铁路贵广高铁上首次开行夜间动卧。

成都、深圳分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交通往来本就密集,出行方式立体多样——空中,蓉深航班不断加密;地上,蓉港高铁串联两地。

两城的便捷往来将加速两大经济圈的融合,同时带动着国内外文旅商贸往来更深入。

今年1月,成都借与深圳常态化开行动卧列车的契机,在深圳开展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向粤港澳大湾区展示自己的“创新动力和市场潜力”,也拿出了推动两地交流合作的诚意。为期5天、16场系列活动、11个区(市)县开展专题活动密集的信息中透露出这场投促活动的“不凡”,两大城市群的合作重点、热点正在“从量变到质变”。

成都-广州

时空压缩

人才产业在夜色中奔涌

动车飞驰,往来热络,川渝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首次常态化开行的动卧列车让蓉城与鹏城深圳、羊城广州越来越近、越来越紧密,这是两大经济圈的“回乡高铁”“商旅高铁”。此外,贵阳至广州高铁“D”字头列车提质升级为“G”字头列车,成都前往大湾区高铁耗时再压缩。

飞驰的高铁织就了一张“星轨”网络,这条经济大动脉让人才、创意、产业等如活水般在夜色中奔涌,加速产业协作的脉动。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共同作为我国交通网络的四个“极”,交通四“极”同样是经济四“极”。当前,成渝与大湾区之间不仅交通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互动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

今年1月6日,全国首条快捷物流产品示范线广州—成都班列首发,为促进粤川两地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物流支持。在成都市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中,不少企业也期望通过多样化方式加码成都。

成都拼搏奋进、创新创造的氛围恰使其能够成为湾区“外溢”创新企业的“承载地”。

常态化夜间动卧列车的开行将带来日益密集的交通线路、日趋多元的出行方式,也将让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国家级城市群能够双“圈”辉映、跨“圈”并进。它宛若一条飞驰的银龙,让“千里成邻”不再是想象,而是触手可及的双城生活范本。

来源:成都发布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