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开放至今,用户对此褒贬不一。
有人说微信背离了初衷,让原来极简的生态变得更为复杂混乱;也有人则赞扬它为内容为王的时代开辟了新的商业战场。
公众平台的推出间接地导致了媒体格局的转变
历史不会因为任何争议停滞,褒贬之间,公众号已跨越了“三重门”:
第一重:野蛮式生长
公众平台上线初期,诸多内容创业者和企业机构,纷纷入驻公众平台,期待以公众平台为手段抢占用户流量,实现内容的输出和变现;
第二重:市场饱和期
首批入驻微信公众平台的红利出现,后来者(企业、内容创业者)相继涌入争抢红利,造成微信公众平台市场趋于饱和,内容信息泛滥;
第三重:劣质内容膨胀
由于微信发文门槛低,质量无严格把关,造成低质量内容泛滥,难以吸引用户注意力。
红利已过,死海泛滥
近日,企鹅智酷发布的《微信2017用户研究和商业机会洞察报告》中显示,微信的活跃度为8.89亿,尽管如此高的月活跃度,也难掩公众号颓废之势。据某调查机构数据显示,公众号死亡比例接近9%,死亡还将持续。
数据来源某第三方调查机构
因微信公众号入驻门槛低,且几乎不耗费成本,个人与企业纷纷涌入;加之低质量内容泛滥,标题党横行,用户的热情持续递减。以低质内容诱导用户、变相增加流量,企图谋取价值是大部分公众号的常态,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导致公众号市场整体进入疲软状态。
从微信运营来看,粉丝的数量已成为直接决定公众号存亡的唯一因素:难以争抢用户注意力,导致阅读量上不去,粉丝流失严重,粉丝留存入不敷出。
无可否认,许多公众号慢慢地退出了这个市场,正在消失或者已经消失。
1500w+粉丝大号的崛起之路
有人唱衰,自然也有人叫好。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在微信公众号的世界里同样存在。
日前,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在朋友圈发文,宣布“十点读书”粉丝数正式突破1500万,此消息一出,多少让挣扎在微信运营线上的内容创业者看到了些许希望。
粉丝突破1500w当天创始人林少发了条朋友圈
据了解,十点读书仅在2016年就涨粉1000万,今年2月13日其粉丝数突破1400万。
当所有公众号都在以100w+粉丝为目标、期待10w+阅读量的时候,“十点读书”日均阅读量已达七百多万,不少运营者纷纷调侃“十点读书”是“宇宙第一大号”。
在微信平台普遍处于粉丝荒的时代,十点读书何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千万级粉丝大号?其光环背后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运营套路?
为此,笔者对十点读书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其运营中的4个特点:
>>>>
a.粗放式阅读习惯下的优质内容输出
在社会极度浮躁的当下,一篇优质文章显得弥足珍贵。
去年10月前后,十点读书发文。在文章《从0到1000万粉丝,“十点读书”的坚持与梦想》中称,十点读书20多人的团队中有14人都属于内容编辑团队,内容编辑创作、作者供稿、出版社新书推荐是目前主要的内容来源,公众号文章很大一部分比例属于十点原创。
在碎片化时代,用户注意力分散,用户更倾向于粗放式“猎读”,相比于无用户关注的低质量内容,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直接为十点读书持续吸粉提供了基础动力。
>>>>
b . 从媒体到行业,从栏目到内容:先垂直再细分
十点读书火了。
是的,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十点读书有一个公众号,但实际上十点读书还做了包括微博、电台、社区以及线下活动在内的各大新媒体。
十点读书旗下新媒体矩阵
相比于新媒体和行业领域,十点读书订阅号内另设置十点电台、创意思维和十点好物三个栏目,每个栏目下还有子菜单栏进行深层次的细分。
垂直细分领域在十点读书公众号上体现得尤为具象,先垂直再细分的运营理念,使其囊括了庞大的用户群体。
>>>>
c.偏互动、实用,重体验的感官式阅读细节
文字只是一种表达手段。某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图像、声音相比较而言更能引起用户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十点读书每篇推文都会出现精选留言,作者会与留言者进行沟通与互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留言,实则为公众号粉丝维护、增加用户好感的手段;
另外,栏目内开设课程(ppt、理财、情感、演讲与表达),商城(护颈枕、果汁搅拌机、书籍、护眼灯),以及电台等内容,满足用户多种感官式阅读需求,普遍倾向于生活性和实用性。
>>>>
d.针对用户,增设流量变现入口和软性广告植入
无论是内容打赏还是广告植入,所有新媒体从业者运营自媒体平台的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流量变现。
十点好物栏目的开设为十点读书打开了流量变现的通道,用户点击直接进入产品购买页;其次,有别于其他商城,十点好物每个产品之下,都会附有一篇产品软文,以软性的情感将用户带入生活场景,促成用户完成购买。
结语
十点读书的成功值得每一个微信运营者深思和借鉴。
在浮躁的时代,流量、粉丝、利益是衡量一个微信公众号价值的标准,也是评判微信运营者能力的重要手段。重粉丝量、轻用户是现状,也是微信运营的致命伤。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运营强调的不是粉丝量,而是尊重用户。也许,当运营者不再把粉丝和留量当作目的的时候,就离成功不远了。
转载请添加微信:zhugem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