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开创”民办教育先河到如今的“创新”民办教育发展,西安翻译学院在老院长丁祖诒先生教育家精神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初心下,走出了一条实力强、口碑好的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现如今,在董事长丁晶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教育初心,传承西译精神,不断弘扬办学传统、坚持强化办学特色,走内涵建设之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办学实力一流 育人质量有口碑
长期以来,西安翻译学院积极引进优秀教师,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126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5%,博、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0.6%。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人才、终南学者、首席教授等人才项目和荣誉称号的专家学者60余人。
西译在2025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总榜位列第九
在4月15日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西译位列中国民办高校排名总榜第九位,跻身全国前十行列,成功实现“三连升”。学校在中国民办语言类高校排名中位列第三位。
多语言实训中心
此外,学校在2024年中国大学“最满意大学排名”中,成为该项目唯一上榜的民办高校;在校友会2024年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民办院校第二;荣获央广网“2024年度中国标杆型民办高校”称号。学校还在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等主流媒体教育联盟等主流媒体教育年度评选活动中,多次获评“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中国就业竟争力民办大学”“中国十大民办本科院校”“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等称号。
西译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大赛荣获“优胜杯”奖杯
全国民办高校前十的实力,充分彰显出西译作为一流民办大学在深化改革、创新育人模式、提升育人方面取得良好成效。西译毕业生们凭借扎实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也为学校赢得了赢得了“要学习到西译”的好口碑。
从特色到品牌 培育外语+复合型人才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了资源共建、全程参与、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模式。
近三年,学校获批国家一流课程3门、陕西省一流课程33门、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劳动教育基地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作为陕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发展联盟(民办类)牵头院校,学校拥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省级特色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14门。
与时俱进办学 培育社会需求型人才
2023年7月,为应对以人工智能为牵引的第四代工业浪潮,学校与科大讯飞合作创办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实验室将依托科大讯飞的技术优势,为西译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实验平台,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校企双方共同为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
2025年3月14日,来自西安翻译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张正良、李琳、贾博帆、马文戬和张艺嘉5名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西安广电中心,亲身参与《大学生来了》节目直播,用声音传递青春力量、展现专业风采。
为扎实推进护理与康复学院学生实习工作,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3月14日,护理与康复学院联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开展2026届护理学专业实习生选拔工作。实操环节中,同学们熟练运用所学护理操作技能,动作精准规范,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
“菁英新媒体”助农项目授牌仪式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5月9日,学校联合华商产业智库发起“菁英新媒体”助农直播项目。西译助农计划根植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产教融合政策的沃土,通过构建“高校智库+传媒平台+产业资源”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开创性地搭建起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直播助农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帮助农民提高市场竞争力,让更多的陕西乃至西部农特产品走出去。
智慧课堂 提升在校学生舒适度
为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舒适度,学校全力打造智慧校园,利用5G、WiFi6和云技术,建成集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安全与保障为一体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有效支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需求。
新闻传播与影视实验教学中心实践课堂
学校在数字化建设上下足功夫,不断优化学校的设施设备及校园环境,智慧的黑板、移动的课桌、电子班牌……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构建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在外语类专业方面,分别建设有日语、汉语等文化体验馆,让学生在感受各国文化氛围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
诒德楼食堂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活环境,学校先后完成19栋学生公寓标准化升级改造工作,安装空调五千多台,学生公寓中均配备了盥洗室、洗衣房、吹风机、咖啡机等服务设施,公寓面貌焕然一新。
为不断提高餐饮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学校对食堂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水平进行了改造提升,将东西区餐厅打造成为了有特色的“文化餐厅”和“网红餐厅”,同时引入第三方外卖平台,实现无接触订餐,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开放办学 培育跨文化发展人才
学校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局面,与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新西兰、西班牙、匈牙利等重要节点的十多个国家的66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本硕连读、硕士直通车、免费交换生、境外游学及境外实习就业等各类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端午节外籍留学生体验包粽子活动
1987级校友刘勇在西译毕业后,他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先后赴美国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深造,最终收获了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这一硬核的学术资历。
2003级校友向莉,曾就读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资深英语同声翻译,目前担任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中国区执行助理,致力于提升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医养结合等民生项目。她曾为第八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以及发改委、林业局、国际合作署、外国驻华使馆等单位,提供长期翻译服务。
德语专业校友熊雪洋
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德语专业校友熊雪洋,通过学校“3+2”项目赴德国深造。从西译课堂到德国校园,她以语言为桥,探索跨文化交流的无限可能,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完成自我蜕变。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海外就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众多西译学子实现自我价值、拓宽人生视野的崭新舞台。教育学院2016级校友何小兰从西译校园走向国际舞台,如今作为新加坡PCF幼儿园华文教师,用双语教育传递中华文化,以开放心态拥抱世界。“加入英语口语尖兵队,是我大学最重要的转折点。”回忆起东区食堂对面那个飘着雪的英语角,何小兰眼中满是光芒。无论寒冬酷暑,每晚晚自习后,她总会与队友们围坐在一起,如围炉夜话般练习口语,积雪的路面见证着这群年轻人的热情。
学前教育专业校友薛香香
“很多人以为学前教育就是学带孩子,但西译的‘外语+专业’给了我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2016级学前教育专业校友薛香香谈到,在西译,双翼培养模式,为她插上了翱翔天际的翅膀。她深知,作为“懂幼儿教育+精通双语”的复合型人才,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西译用心培养每一位入学新生,成就众多学子们灿烂的人生。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们从西译启航,成为社会精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