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打”起来了!机器人ETF基金(159213)翘尾收涨0.19%,连续3日吸金!机器人为什么非得是“人形”?商业化落地还有多久?

5月26日,大盘依旧不温不火,缩量窄幅震荡,机器人板块探底回升,机器人ETF基金(159213)翘尾收涨0.19%,尾盘溢价大幅走阔达0.2%,连续3日获资金净流入!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5月26日,大盘依旧不温不火,缩量窄幅震荡,机器人板块探底回升,机器人ETF基金(159213)翘尾收涨0.19%,尾盘溢价大幅走阔达0.2%,连续3日获资金净流入!

image

机器人ETF基金(159213)标的指数成分股中,信邦智能涨超16%,克来机电尾盘10cm涨停,东杰智能、天淮科技涨超7%,弘旭科技涨超5%,瑞松科技、博杰股份等涨幅居前。

个股消息面上,信邦智能表示正在积极推进收购英迪芯微公司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根据公开披露的营收数据测算,信邦智能预计在A股上市的车规级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供应商中排名第二,预计在A股上市的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此外,5月22日,拓斯达表示,拓斯达控制平台研发中心推出的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平台(以下简称:X5平台)是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实现全链条国产化自主可控的核心产品,开放超过400个功能接口,并支持自由协议、SDK等多种通信协议,进一步拓宽行业数据的兼容性,有效简化数据通信流程,提升效率。

此外,公司表示有为华为及供应商提供工业机器人产品,以及围绕底层控制、AI工业机器人等相关技术进行交流验证,但该合作事项未产生实际收入,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政策消息面上5月2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团体标准,包括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表现、协作交互四大核心维度的技术矩阵。

湘财证券火线点评,该技术标准正式发布,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感知、决策、交互等核心能力的技术进化,加快其商业化落地。(来源于湘财证券20250525《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发布,可控核聚变板块或迎新催化》)

产业消息面上,5月25日,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举行。据了解,本次大赛有几大关键看点:一是技能流畅度,人形机器人的技能流畅度、专业度;二是“人机协作”,人类如何根据机器人状况临场应变;三是人形机器人倒地后的“起身动作”是否快速、流畅。

在具身智能的大潮下,机器人必须造成人形似乎成了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去年10月有关部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直接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那么机器人为什么非得长得跟人一样?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落地应用起来?还有多久可以落地应用?以下内容则试图解答这“灵魂三问”。

【机器人为什么得是“人形”?】

从宏观的需求上来讲,人形机器人要解决的是全球劳动力短缺问题,机器人未来在工业、商业以及家庭等场景应用空间都非常广泛。现有的非人形机器人,大多只能处理固定流水线工作,无法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样化的需求。而机器人设计成“人形”,拥有“灵活手”等零部件,就是为了能更精密地运作。因此,从机器人功能的多样性方面,“人形”设计将更具优势。

而从形式上来,人形机器人对物理世界的适应性更强也更容易进行交互。因为人类在为自己构建生产生活环境的过程中,都是基于人类身体构造和运动方式设计的,机器人设计成“人形”就无需对现有场景和设施进行改造。正如开普勒机器人CEO表示,“物理世界环境是给人设计的,不需要改造世界来适应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为什么还没有落地应用?

人形机器人尚未真正落地,主要是受限于技术与成本。

当前部分环节技术仍为受限,一台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分为“大脑”、“小脑”和“肢体”三部分,分别对应决策交互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以就“大脑”为例——具身大模型目前在泛化性、实时性、数据采集等方面存在挑战:特定场景达成较高成功率的模型在切换至不同场景时成功率大幅降低;输出运动频率较低,使得机器人反射弧较长;真实数据收集效率偏低、收集难度和成本偏高。

成本端仍需降本。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为例,其总成本是40多万,其中,价值最高的是执行总成里的关节部分,成本超过20万,占比达到55%,主要包括旋转关节、直线关节以及灵巧手。

【人形机器人还有多久可以落地应用?】

据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观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需要长期积累,类似于自动驾驶需要20年周期,保守估计也至少需要10年‌。不过,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量产元年",从技术维度看,人形机器人已形成"大脑-小脑-肢体"的完整技术架构。而从北京"天工Ultra"完成半程马拉松的案例,充分展示了当前人形机器人在动态平衡、续航能力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

民生证券发布研报称,人形机器人板块正从主题投资迈向成长投资,2025年有望成为全球量产元年。技术端,大模型突破通用性瓶颈,DeepSeek低成本训练范式加速AGI落地;产业端,特斯拉、英伟达、华为等科技巨头密集布局;政策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预计2025年全球出货量将达万台级别,2027年特斯拉目标产能突破百万台,产业链长期成长空间打开。(来源于民生证券20250519《机器人产业化拐点确立 三重驱动开启万亿赛道》)

全球科技巨头/新秀全面下场布局人形机器人,行业量产奇点已至!全面拥抱人形机器人大时代,认准机器人ETF基金(159213),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该指数结构与产业链环节高度契合,包括但不限于上游硬件部分的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技床、磨床、设备等;中游系统集成的软件算法、系统研发、装配、控制系统等;下游应用层的服务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机器人及其产业各环节的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 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youlianyunpindao@163.com
以上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