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洽”观察|北纬47°黄金牧场“烹”出的“牛经济”

齐齐哈尔拌肉在烤盘上滋滋作响,在哈洽会上“烹”出一道横跨养殖、加工技艺和文化的“牛经济”大餐。

文 | 白杨

龙江和牛眼肉的雪花纹路如大理石般细腻,齐齐哈尔拌肉在烤盘上滋滋作响,和牛水饺与真空包装的齐齐哈尔拌肉整齐陈列……,在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哈洽会)的展馆内,来自北纬47°黄金牧场的馈赠,正以“舌尖上的美食”征服四方宾客。黑龙江正以全产业链布局为“锅”,用黑土地的自然禀赋与地域文化为“料”,在哈洽会上“烹”出一道横跨养殖、加工技艺和文化的“牛经济”大餐。

龙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台上,业务部副经理郑金龙介绍说:“龙江和牛是中国国产和牛的标志性品牌,2012年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两批引进纯血种牛,由此开展了国产和牛训练,目前在国内屠宰头数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行业的领先。”

郑金龙表示:“本届哈洽会,龙江和牛带来了很多产品,有眼肉、西冷、菲力,我们的烤肉片,和牛的水饺,和牛的米肠,还有和牛汉堡,一些预制菜的加工品。”郑金龙的描述中透露着企业对精细化养殖的执着,通过谷饲600天,培育养殖出中国人自己的雪花牛肉。

国牛鲜生展位产品图

首次参展的国牛牧业,不止聚焦安格斯牛肉的高端系产业,也有展销大量的“高性价比”牛肉,烤串系列、拌肉系列以及涮品系列。

展位工作人员董飞坦言:“我们2022年引进澳大利亚安格斯母牛,现在已经达到5万多头。首次参展主要是展示我们的一些产品,也让哈尔滨人知道咱们那个这个企业,想试探性的看一看我们今天现场的一个销量情况。”谈及销量,他笑道:“烤肉系列卖的很好。如果说市民觉得吃的很好,回家还想要继续购买,搜索国牛先生,我们有官方的电商的账号,抖音、淘宝都有。”

在龙记珍牛龙牧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区,市场部总监刘湘手持自家展柜的“明星产品”介绍道:“我们家大理石花纹的和牛产品,牛睡软床、做按摩、听音乐、喝啤酒长大的。水好、地好,牛肉就自然好。”

龙记珍牛龙牧集团有限公司展位人流汇集

除和牛产品外,龙记珍牛这次还带来了烤肉系列产品,刘湘表示:“烤肉是齐齐哈尔非遗传承的一个工艺的一个食品,今天展会咱们不光是推出我们企业品牌,也是带动了我们齐齐哈尔这样的一个地域的文化、烤肉文化。”

刘湘特别提到:“企业是有自有工厂的,占地3万平,我们从养殖到屠宰、到加工到餐桌到餐饮,一站式服务。龙记珍牛卖的不仅是肉,更是为了齐齐哈尔这个城市的味道传承。”这种“文化+产业”的双重赋能,让龙记珍牛成为展会上叫好又叫座的明星展位。

深耕行业28年的齐函杨佳,第三次参展带来了新老产品的组合拳,以“老牌焕新”的姿态亮相。展位前,试吃者排起长队,既有老顾客来找记忆中的味道,也有年轻人冲着新产品下单。

齐函杨佳展位图

孙吴展厅的黑尊牛产业集团的展台则凸显“绿色认证”的含金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企业从澳洲引进西门塔尔种牛,十年间构建了覆盖养殖、加工、餐饮的全产业链,并成为黑龙江省唯一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安格斯牛肉企业。”

此外,还有诸多企业凭借黄金养殖带的自然禀赋深耕高端市场,或依托地域优势打造文化IP,亦或用预制菜打开消费新场景,通过和牛、烤肉、拌肉、小串共同勾勒出一条“黑土牛肉”的产业图谱。

现代农业的竞争力,既藏在谷饲600天的科学养殖里,也融在“烤肉非遗”的烟火气中,更显现在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创新中。随着哈洽会的窗口效应持续释放,北纬47°的“牛经济”向全国递出一张“黑土优品”的新名片,亦正是新时代的黑龙江以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