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知名中式休闲餐饮品牌绿茶集团(股票代码:6831)于上周五登陆港交所主板后股价平开后失守,但公司今日(5月19日)股价表现可圈可点,收盘上涨1.59%,交易量超过7600万。尽管两个交易日先抑后扬,但是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绿茶集团上市更像是“规模化连锁龙头”转型的关键一跃,其“质价比+出海”战略的长期价值将会获得长期资本的认可。
质价比战略:下沉市场与供应链协同构筑护城河
绿茶集团以“高质价比融合菜”为核心定位,人均消费稳定在50-60元区间,2024年客单价56.2元。这一策略精准契合消费理性化趋势,2024年全国餐饮客单价同比下降6.1%的背景下,绿茶通过积极降本,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净利率稳中有升至9.12%。
截至2024年底,绿茶集团门店总数达489家,其中70%新店布局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三线及以下区域营收增速明显优于其他区域。二通过“小店模式”(450平方米以下)优化单店模型,绿茶集团新店现金回收期缩短至14.8个月,显著低于2021年的19个月,推动规模化效应加速释放。
出海蓝图:今年海外门店签约数量已经超 15 家
从2024年开始,绿茶集团同步启动国际化战略,首站落子香港,受到当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今年在香港及东南亚其他国家与地区均有相应的规划。计划2025—2027年开设28家海外门店。
瞄准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4098亿美元市场规模(CAGR 9.4%)。其海外扩张逻辑延续国内“质价比”基因,以融合菜系适配多元口味,例如香港首店主打改良版杭帮菜,结合本地食材优化菜单结构。
据知情人士消息,今年海外门店签约数量已经超 15 家,IPO 募集资金将帮助海外快速扩张,抢占市场地位。
此外,绿茶集团响应文旅消费政策红利,加速布局景区及交通枢纽场景。截至2024年6月,已开设3家景区餐厅并签约20家新项目,未来计划覆盖全国230个机场及2000个铁路枢纽,与国务院《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形成政策共振。
估值体系:资本背书与逻辑重构
此前的招股信息显示,本次IPO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8733万美元,紫燕食品、正大食品等产业资本占比超55%,凸显供应链协同预期。当前静态市盈率13倍,显著低于九毛九、小菜园,机构认为其“效率驱动”盈利模式(外卖占比提升、数字化降本)有望重塑估值体系。而在招股环节同样也延续了港股消费股的火爆行情,香港公开发售市场获得282倍认购。
业内人士指出,绿茶集团上市,既是中式餐饮连锁化浪潮的缩影,亦是“质价比战略+出海扩张”双引擎驱动的标杆案例。面对下沉市场盈利验证、海外文化适配等挑战,其能否凭借供应链整合与品牌迭代持续领跑,将成为观察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