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观察 | 工业强市“济南战法”再升级,从万亿规模迈向全链革新

5月14 日,济南召开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系统谋划未来工业“更强”路径。

文丨孟宝乐

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济南战法”再加码。

5月14 日,济南“顶格”召开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系统谋划未来工业“更强”进阶路径。

这场凝聚全市共识的大会,既紧扣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又深植济南产业基因——

从“十大链群”到“13+34”产业链体系的迭代,从生产力布局的区域协同到未来产业的“尖刀连”攻坚,标志着这座工业重镇正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发起新的冲锋。

这场始于产业层面的深刻变革,是济南锚定“强省会”建设的关键落子,更是新时代中国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的生动缩影。​

图片来源:摄图网

工业强市为何成为必答题?

工业,乃国之重器,经济命脉所系。

当前,大国博弈深度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工业文明的底层逻辑。

置身这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时代大考,济南以“强工业”破题,精准回应“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要义。

回溯济南工业史,这里曾创造70多个“全国第一”,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轻骑、小鸭等“老字号”品牌从这里走向全国,构筑起城市的工业记忆。

然而,在城市竞速的浪潮中,济南一度面临产业结构偏重、新兴动能不足等挑战,工业光芒渐隐。

2019年起,济南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连续三年以市委文件印发工业强市实施意见、若干政策和行动计划等三个重磅文件,大力推动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2020年7月9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动员大会,举全市之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2023年12月27日,“顶格”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大会,工业强市“再出发”!

政策组合拳下,济南工业强势突围——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连续三年跨越三个千亿台阶,2024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89.4亿元,迅速成为全国工业版图中崛起的“北方新势力”。

这份“万亿答卷”,是济南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必然结果,背后是无数项目的落地生根、企业的茁壮成长以及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站在万亿新起点,济南清醒认识到,唯有以工业强基,才能在强省会建设中筑牢“四梁八柱”。

 5月14日,济南召开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这场里程碑式会议,被视为“工业强市再出发”的动员令——不仅是对济南“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果检阅,更是向“全链条提质”发起的总攻号角,正式拉开这座工业老城向“智造强市”跨越的全新大幕。

这种战略自觉,既源于对“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历史经验的深刻洞察,更彰显着省会城市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图片来源:摄图网

链式集群破局四大支柱到“13+34”的战略升维

工业发展绝非“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而是一场精准定位、定向突围的战略博弈。

近年来,济南立足自身产业基因,锚定四大主导产业——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构建起支撑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

聚焦此次会议,济南进一步优化整合产业链,突破性地将“13+34”产业链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这一举措精准打开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软件、现代医药、新能源装备等关键领域,既是对济南产业基础的深度挖掘与整合,也是对未来发展机遇的敏锐捕捉与前瞻布局。

通过逐链开展产业研究谋划,分类培育重点产业链,动态优化产业链体系,济南正以产业链能级跃升引领带动全市工业经济提档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的产业链革新,还是一场生产力布局的“地理革命”。各区县(功能区)以“13+34”产业链为导向,构建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产业矩阵。

过去,济南工业布局存在区县产业趋同、资源分散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效能。如今,通过加强市级层面统筹谋划,绘制“一链一图谱”,明确区县(功能区)承接重点,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

眼下,历下区的科创金融、槐荫区的医养健康、济南起步区的新能源汽车、长清区的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逐步成型,构建起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崛起、未来产业蓄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种顶层设计系统化、产业培育精准化、机制创新专业化的模式,不仅为济南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跨越提供方法论支撑,更有望成为新时代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破题样本。

当产业链的经络贯通泉城大地,济南正擘画一幅传统与新兴共舞、制造与智造齐飞的产业新图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弯道超车,新质生产力利剑出鞘

在工业强市战略布局中,济南锚定新质生产力培育这一核心引擎,将其作为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突破口。

聚焦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四大未来产业,济南迅速组建专项产业发展办公室,构建起“专业化统筹、全链条攻坚”的培育体系,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例如,在空天信息领域,济南市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办公室展现出令人瞩目 “济南速度”:今年3月1日成立不足一月,便促成“天兵科技两级可回收火箭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与“重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项目”落户济南,填补了济南火箭总装领域空白。

再如,人工智能产业以《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为指引,制定“算力筑基、数据赋能、算法突破、场景驱动”攻坚路径,形成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布局。

企业是工业强市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济南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将梯次培育链上企业、提高招商引资质效、优化涉企服务作为提升企业发展能级的关键举措。

截至2024年,济南全市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达338家,实施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973项,占全省总量30.2%居全省第一。

优质企业梯队加速扩容,新增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405家,总量突破8500家,居全省首位,省级以上产业集群达37个。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全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430家、重点大模型企业58家、产业大脑10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稳步推进,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总数达到80家次,均居全省首位。

工业发展离不开各类要素的有力保障。济南持续加强工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推动用地、金融、用能、政策等资源向重点产业、企业、项目集中,打造适合产业链发展的整体产业生态。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济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路径选择,更是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浪潮中勇担国家战略使命的主动作为。

放眼未来,在“13+34”产业链体系的引领下,济南将绘就属于新时代的工业强市蓝图,让高质量发展的光芒在齐鲁大地上绽放出更加澎湃的动能与活力。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