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2个五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去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增长至8.7万亿元,其中成都市、重庆主城都市区两大极核GDP占比超55.7%,成渝双核互动频繁。近日,我们走进成都郫都区,实地见证当地在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与重庆区域的产业联动联建成效。
绿色食品

在成都地铁上,上班族经常会遇见一款地道重庆味的火锅底料广告——桥头火锅,而这款重庆风味中,也包含郫县豆瓣的味道。
在重庆市江津区的德感工业园区,一车又一车的鹃城牌郫县豆瓣会定期运往桥头火锅底料厂内,作为一种复合味调料,郫县豆瓣比单一味调味料具有更多的优势,不仅能够起到增色的作用,还能增香、增辣、增鲜,为火锅底料增加醇厚的复合味感。
2020年以来,成都市郫都区与重庆市江津区签下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产业、文化旅游、商贸及人才展开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的鹃城牌郫县豆瓣是四川地区家喻户晓的品牌,两地率先在食品产业互补强链。鹃城牌郫县豆瓣重庆大区市场负责人黄超告诉笔者,不止重庆江津区,连永川区和合川区七成以上的火锅底料厂都有鹃城牌郫县豆瓣入味。
鹃城牌郫县豆瓣与江南大学联合开展的“郫县豆瓣香气物质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显示,郫县豆瓣58种香气化合物构建了郫县豆瓣复合酱香风味。为更好服务重庆火锅美食产业,鹃城牌郫县豆瓣还于2023年成立重庆应用研发中心,每年组织重庆厨师到郫都生产厂区交流,根据餐饮企业和零售端买主习惯,研发贴近前端市场的产品,精准锁定当代市场的消费需求。

丹丹郫县豆瓣市场总监岳酰松说:“丹丹豆瓣与本地企业错位发展,率先在川渝之外市场占据份额,比如在河南省年销售超亿元规模,邀请宋丹丹代言,在北方市场销量颇佳,在北方市场取得突破后,迅速向全国扩张。”
但丹丹豆瓣9大产品系列依旧重视重庆市场,目前在重庆商超卖场也广泛覆盖。岳酰松以一款丹丹牌香辣小龙虾调料为例说:“川味复合调料最先打动的是川渝消费者,我们这款小龙虾调料包装上特意表述的‘汤汤留到二顿吃面’,重庆人也能瞬间领会。”
岳酰松表示,重庆麻辣风味的食品加工产业发达,火锅产业规模巨大。丹丹作为四川省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单位和郫县豆瓣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引领会员单位一道助力这个行业的发展。川渝调味品都属于大川调,重庆火锅底料、乌江榨菜等腌制菜、聚焦B端风味定制的企业都有影响全国的品牌,值得学习。在川菜出海时,丹丹曾联合7家川调企业在马来西亚设置美食文化交流推广中心,一起培育海外消费习惯,多个企业参与才能做强市场。就郫县豆瓣来讲,跟重庆火锅一样需要海量辣椒,两地都在川渝之外进行了飞地种植辣椒,内蒙古、新疆等地种植辣椒的质量和产量比较有优势,这样也提升了川渝麻辣调味品的品质。川菜并不是在四川才叫川菜,火锅、面点小吃这些巴蜀风味的饮食都属于川菜,川渝在原料互用、标准制定,科技研发方面都可以携手共同进行川菜文化IP塑造。
作为“郫县豆瓣之乡”,郫都区聚集了郫县豆瓣生产企业超70家,郫县豆瓣以661.09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5年跻身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蝉联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第一。如今鹃城和丹丹等头部郫县豆瓣企业以豆瓣生产为核心,都已引入先进的川式复合调味料生产线,豆瓣调味油、豆瓣牛肉酱、豆瓣蘸料、酸菜鱼调料、小龙虾调料、鸡精等新品更广泛地满足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郫都区从郫县豆瓣到绿色食品的发展之路逐渐聚集了食品饮料企业总数达253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64家。随着《成都市郫县豆瓣产业发展促进办法》出台和总规模10亿元的川菜产业基金成立,将进一步助力郫都区壮大绿色食品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装备制造

“金星集团股份400多家供应商中,有50多家来自重庆。”5月7日,在成都郫都区金星集团氢能装备制造基地,金星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甘新伟站在一台工艺气体压缩机旁说,“最近刚有这样一台价值300多万同款集气站设备运往重庆铜梁,但我们制作压缩机的配件中,注油器、油冷却器、防爆热电阻、压力变送器、压力表等很多配件是来自重庆制造企业。”
甘新伟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便捷化,得益于重庆制造企业配套支撑,金星清洁能源装备产品向高速工艺机转型取得阶段性成功,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公司已实现与延长石油、中海油、国家管网、西南油气等重量级客户的合作,并在烟道气、空气储能等大型工艺压缩机应用领域和氢能市场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金星清洁能源装备产品目前已在俄罗斯及其他俄语区市场取得新发展,并出口叙利亚、苏丹,在保持原有市场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公司液化工厂建设运维业务也在重庆都市圈取得显著成绩,潼深11井天然气液化工厂全年安全平稳达产运行,成为大庆重庆分公司的管理标杆站,并成功中标超亿元的大庆油田潼深7井项目,进一步扩大了集团在天然气开发利用领域的影响力。
在上个月举办的2025氢能产业大会暨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上,成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管委会副主任蔡心良以“郫启氢都 绿动未来”为主题推介郫都区说:“郫都区是四川氢能发展者和破局者,2019年就开通氢燃料电池公交线,目前氢能汽车累计推广量第一、运营里程也是第一。”
近年来,金星集团股份前瞻布局氢能产业,在2018年就在郫都区建成西南首座加氢站,也是重庆首座加氢站—半山环道综合加能站技术设备提供方。甘新伟说,虽然氢能产业目前只占比公司营收两成,但公司八成研发经费是投入氢能设备技术研发,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赛道。
公司发明的专利《一种天然气制氢系统及制氢方法》标志着公司在氢能技术研发上的重大突破。100/150吨活塞力撬装中速活塞式压缩机的研发成功打破了超大型压缩机的技术壁垒。90Mpa隔膜式氢气压缩机、天然气提氦用渗透气压缩机和天然气无泄漏压缩机获得省2024年度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的认定,这也是该公司首次有三款产品同时获此殊荣。
中国氢能产业各领域技术已进入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郫都区东方氢能产业园已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东方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等产品全国领先;蜀道能源专注气液化、氢储运及加注;蜀都客车实现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四川率先提出并牵头联合重庆打造“成渝氢走廊”,川渝两地已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超1300辆,建成加氢站27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对接愈加频繁,郫都企业也多次参加川渝经信系统、市场监管系统、川渝机械行业协会组织的供需对接会,并相互发布需求清单,产品销量提升明显。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是川渝创新实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的支柱产业。成都发挥高新区“产业+政策”、郫都区“土地+配套”优势,规划建设占地1361亩、协议总投资约100亿元的“高新—郫都合作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目前已聚集成都智算中心、东材科技等一批项目,累计投资超200亿元,并围绕京东方等链主企业,跨区域布局近20家生态链企业。
位于郫都区红展西路的成都智算中心投资109亿,由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智算云端大数据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围绕“昇腾”+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助力“东数西算”、助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成都智算中心生态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说:“成都智算中心是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智算云腾与重庆智算科技已签署《算力调度合作框架协议》和《算力调度深化合作协议》。双方积极联动,共同推进成渝地区一体化算力调度体系的建设,在技术上协同推进接口功能调试及功能验证工作,目前已具备调度能力。”
去年11月,成都智算中心受邀赴重庆参加以“向新聚力 智算未来”为主题的2024重庆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发展大会,成都智算中心和重庆等地12家企业现场达成西部算力枢纽合作签约,助力打造立足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东盟的新型能源算力枢纽。成渝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协作将更好发挥西部地区算力资源优势,推动全国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速渗透,统筹算法、数据、算力协同发展。
成都智算中心生态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智算中心和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业务上保持互相交流经验、资源共享,共同推进算力服务的做实做深。两地还积极推进跨区域联合申报,共同申报项目包括:成渝跨区域协作创新举措与典型案例、成都市科技局区域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等。

成渝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位于郫都区文明西街,地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域,目前正加紧建设中,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竣工,投产后聚焦数字科技与创新产业,重点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软件、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功能。
成都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成渝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68万㎡,其中工业厂房面积占比86.8%。附近聚集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园区依托国企菁弘集团资源,将提供金融服务、技术转化平台(如公共实验室、算力共享中心),联动区域内19所高校及31个国家级实验室,形成‘产学研用’闭环。”
“园区将依托成都高校资源与重庆产业基础,促进技术、人才跨区域流动,打造西部数字科创高地,通过集聚数字科技企业,推动成渝电子信息产业从制造向研发、高端服务延伸,强化产业链韧性,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成都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管委会负责人称,作为郫都区工业核心节点,成渝数字科创产业园将联动周边工业用地(东侧、北侧)形成产业集聚走廊,并以高能级园区为载体,吸引头部企业区域总部,来带动中小科创企业成长。
目前,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抢抓成渝共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机遇,深入挖掘协作空间和融合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微波射频、新型显示、先进封测等细分领域,推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规模、提质量,向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延伸,打造国内一流高端电子装备集聚区,成为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和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