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夜市经济“升温”!重点培育10个省级示范街区

随着黑龙江省气温逐步攀升,冰封数月的松花江畔重现熙攘烟火气,全省各地夜市相继启幕。

文 | 刘骥翱

随着黑龙江省气温逐步攀升,冰封数月的松花江畔重现熙攘烟火气,全省各地夜市相继启幕。据黑龙江省商务厅数据,2023年全省夜间经济规模突破420亿元,较上年增长13.7%,占社零总额比重升至6.3%。今年初出台的《黑龙江省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打造"百个特色夜市",重点培育中央大街、师大夜市等10个省级示范街区,政策驱动效应显著。

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消费形态,夜市经济在促进就业、提振消费方面持续发挥着"毛细血管"作用。在消费复苏大背景下,今年黑龙江夜市经济将呈现哪些新特点?创业者能否在其中找到机遇?

哈尔滨道里区夜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今年摊位预定较去年同期增加25%,"网红餐饮""文创手作""互动体验"类新业态占比达38%。在冰雪旅游热度延续的背景下,融合地域特色的夜市正成为"留客经济"的重要载体,2023年夏季,师大夜市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攀升至45%。

夜市消费呈现明显的分层特征。抽样调查显示:单价15-30元的即时餐饮仍是主流消费(占比62%),但客单价50元以上的手作饰品、非遗体验等项目增速达40%。这种转变与消费群体变化密切相关,18-35岁消费者占比78%,其中超六成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消费偏好转向"品质化""体验感"。

‌“将产品缩小为迷你版,单价从10元降至5元,销量反增2倍;同时推出蓝莓、格瓦斯等特色口味,复购率提升至60%。这种‘小份化+在地化’策略值得借鉴。”从业十年的师大夜市“马迭尔冰棍”摊主分享了心得,向打算“分羹”夜市经济的创业者给出了一些实操建议。

在项目选择‌方面,烧烤、锅包肉等传统优势型地标美食仍具竞争力,但需在食材溯源、出品稳定性上下功夫;冻梨咖啡、俄式套娃彩绘等增量创新类跨界融合产品溢价空间更大;充电宝租赁、拍照道具出租等服务配套类的"衍生服务"回报稳定。

在‌成本控制‌方面,据哈尔滨市个体劳动者协会调研,3×3米摊位月均成本约2500-4000元(含管理费),设备投入宜控制在8000元以内。建议采取"设备租赁+分时用工"轻资产模式,与邻近摊位共享冰柜、推车等重资产。对于合规经营,‌需完备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资质,网红食品需提前进行SC认证。道外区市场监督局提醒:自4月起将严查食材贮存温度、从业人员着装规范等细节,建议新手摊主参加免费岗前培训。

线上导流已成必修课。建议开通抖音团购、快手小店,设置"夜市打卡地图"等互动玩法。抽样数据显示,开通线上渠道的摊点日均销售额高出35%。但需警惕"为流量而流量"

夜市经济从来不是遍地黄金。从业者需清醒认知:看似低门槛的背后,是凌晨备货的艰辛、同质化竞争的残酷。但对于掌握细分赛道、善用资源整合的创业者,这个夏天或许能点亮属于自己的那盏灯。政策东风已至,关键看能否把"烟火气"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意经。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