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5年重塑产业新格局,航运和金融贡献超45%

北外滩新一轮建设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区域功能和产业能级的提升。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如果一位想出海的企业客户早上9点来到北外滩出海服务中心,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前约好出海服务商,到白玉兰广场8楼进行集中洽谈,比如银行、人力资源公司、物流公司等。”华商(上海)律师事务所万杨对界面新闻介绍道。

2025年5月13日,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正式开港。法律服务港设立了企业出海服务中心,组建由律师事务所、服务机构、商会、行业协会和出海企业共同参与的北外滩“走出去”联盟,对接出海企业上下游需求,华商律所就是其中一员。

4年前,在欧洲律所从事法律服务的万杨回国来到上海北外滩,成为一名涉外律师。法律服务港开港后,她有了一个新身份——“企业出海管家”。她介绍称,白玉兰广场8楼是法律服务港,客户可以从8楼直接到15楼华商律所和涉外律师讨论法律服务方案,再去一街之隔的新华保险大厦与物流企业商议跨境物流和仓储方案,沿着滨江绿道再走200米,就能找到中国建设银行北外滩支行了解跨境融资、出海投资开户等问题。

高度集聚的出海服务,背后是北外滩产业新格局的重塑。

2020年起,北外滩开启了新一轮规划建设。该区域与陆家嘴隔江相望,南邻外滩,三者构成“浦江金三角”。北外滩拥有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块可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黄金地段。其840万平方米的总建设体量,是上海继1990年陆家嘴建设开发之后,最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规划。

北外滩新一轮建设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区域功能和产业能级的提升。

为此,虹口区制定了“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将北外滩定位为“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和上海“中心辐射”新引擎。

新一轮规划给北外滩开发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虹口区委书记李谦披露了一组数据:五年来,北外滩累计开竣工重大建设工程46个、总体量超过300万方,引进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335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总结北外滩过去五年的发展,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张玉鑫认为,北外滩已逐步构建了具有创新特点、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球水平的航运、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生态培育成效明显。

李谦介绍,五年来北外滩集聚港航企业4700余家,运力占全市近七成;集聚各类金融机构2100余家,做大财富管理特色,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入选上海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

当前,北外滩航运和金融产业区域贡献超45%。

从国际影响力来看,北外滩先后引入荷兰全球人寿、法国东方汇理、德国汉宏物流、阿联酋博禄、日本商船三井等知名跨国公司,2024年全区实到外资增长35.8%。

北外滩的快速发展对整个虹口起到了辐射带动效应。虹口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五年年均增长12.3%,2024年全区GDP增长8.2%。去年,虹口区GDP、规上工业、服务业、实到外资、出口等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今年一季度GDP又接续增长7.8%,以占全市0.3%的面积,贡献了超3%的经济总量。

当下,北外滩的发展也面临挑战。

虹口区委常委、副区长吴伟平指出,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商办市场形势正在逐步回暖,但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和热情还需进一步激发,财政和企业的投资需求还有待加大。

“未来五年,北外滩怎么建设、怎么发展,我理解将是‘长个子’‘壮筋骨’的关键时期。”李谦说。过去五年是北外滩城市建设施工的加速期,未来五年,北外滩将转向塑造核心功能的转型提升期,这个转型提升既包括速度的提升,也包括经济体量的扩大,更要有新旧动能的转换。

当前,北外滩已完成从货物吞吐作业码头向航贸战略节点以及国际邮轮旅游母港的转变。虹口区委副书记、区长吕鸣表示,当前北外滩正在塑造“多港并进”的功能矩阵,要成为服务贸易港、科技创新港、总部经济港和国际活力港。

他透露,北外滩将推动航运延链升级,聚焦航运金融、船舶管理、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攻坚突破,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同时,北外滩将推动金融夯基拓能,继续深耕资管财富特色赛道,大力引进持牌机构,发展金融科技,吸引更多VC、PE、AMC机构服务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绿色低碳。

吕鸣说,当前北外滩正全力建设股权投资集聚区,筹划并购资源集聚区,未来将重点聚焦“两个一公里”,引导金融活水持续激发科创活力、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创新孵化的“最先一公里”——发展风险资本、壮大耐心资本,引导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北外滩投资路演中心”接续服务科技创新全链条,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和产业化;二是企业上市“最后一公里”——统筹上市和融资两个服务中心,助力科创企业提级扩容,博泰、数传等企业已启动上市。此外,虹口区通过府院合作,政企协同,以市场化方式创新设立企业庭外重组中心,有效衔接庭内重整,介入困境企业救助,服务特殊资产市场。

科创是北外滩接下来的发力点之一。

虹口区内和周边有不少大学大院大所等科技创新资源,同时,一大批专注天使阶段、成长阶段的各类基金在虹口区涌现,具有特色和集聚的法律服务业也将助力科技创新加速发展。 D·Transformer、天工开物等专业孵化器,瑞虹天地、滨港中心等特色载体相继投用,初步形成从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专业孵化、企业加速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创新链条。

吕鸣表示,目前虹口区科技服务业规模已超7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13%。这五年内,新增独角兽企业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4家,集聚专精特新企业234家、高新技术企业407家。

此前,虹口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孙懿俊曾对界面新闻透露,北外滩规划了研发用地的出让。“相比商用用地,研发用地的出让价格较低,区委区政府计划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一些土地,用于产业建设。”李谦在会上表示,在科创空间上,北外滩将因地制宜构建“创新圈+孵化带+应用层”深度融合的科创生态;在重点方向上,立足虹口特色,聚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科创总部集聚,实现城区科创浓度的提升。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