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联合声明释放积极信号,“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霸凌已经完全失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罗振兴表示,从结果来看,等于是特朗普绕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起点。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霸凌已经完全失效了。

2025年5月1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装载外贸集装箱的货轮驶出港口。图源:CFP

记者 闫桂花 刘婷 王珍

周一,中美双方公布了日内瓦经贸会谈的联合声明,宣布就部分关税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多位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联合声明基调积极,有助于缓和中美经贸关系当前的紧张局势,减少全球最近因美国关税战所引发的不确定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罗振兴表示,从结果来看,等于是特朗普绕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起点。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霸凌已经完全失效了。同时,中国也为其他国家未来的谈判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在中国反制下,是美国先放下身段,积极寻求与中国谈判,而不是中国像其他国家那样排队去白宫谈判。从取得的成果来看,也比示弱和交易取得的结果要好。”罗振兴说。

中国常驻WTO前参赞卢先堃表示,中美此次磋商短短两天内就达成了初步协议,超出各方预期。除了相互取消或暂停关税外,双方还表示将建立高层协商机制,必要时,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中美原有的协商机制破坏殆尽,缺乏机制性的沟通管道,也是当前中美经贸紧张局势的主要原因之一。美方会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的差距‘没有想象的那样大’,就表明了这样的协商机制的重要性。”卢先堃说。

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阔表示,依据目前信息初步测算下来,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大致在50%左右。但是未来的中美谈判不太可能止步于关税本身,而将更多聚焦于贸易失衡、产业政策、技术壁垒等更具结构性的问题。

“这场谈判刚刚重启,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刘志阔说。

以下是界面新闻采集的专家、分析师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罗振兴:中国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联合声明释放了贸易战降级的信号,中美双方都希望贸易能够继续进行。尤其是24%关税暂停90天这一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且美方用了“initial”这一词语(编者注:for an initial period of 90 days),这意味着如果90天的暂停期间双方谈不拢,后续还可以继续暂停,这是非常积极的一个信号。

从结果来看,等于是特朗普绕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起点。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霸凌已经完全失效了。同时,这也为其他国家未来的谈判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在中国反制下,是美国先放下身段,积极寻求与中国谈判,而不是中国像其他国家那样排队去白宫谈判。从取得的成果来看,也比示弱和交易取得的结果要好。比如率先宣布与美国达成协议的英国,其10%的普遍关税并没有被取消,而且英国还主动降低了对美关税。

未来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在90天的暂停期内,双方如何在工作组层面把细节性的东西落实下来,比如小额包裹税种怎么处理,能否就一些结构性议题进行深入谈判;二是芬太尼关税是否能够取消、海事301调查拟议措施和成熟半导体301调查、铜、半导体等232调查可能加征的行业关税如何处理;三是,美国是否会组建一个团队聚焦中美贸易,像特朗普第一任期进行一系列密集的谈判,因为这次关税战是面向全球的,所以美国在谈判安排上精力被分散。

中国常驻WTO前参赞卢先堃:两天就达成初步协议超出预期

中美此次日内瓦磋商气氛坦诚,结果颇具建设性,而且短短两天内就达成了初步协议,超出各方预期,有助于缓和中美经贸关系当前的紧张局势,减少全球最近因美国关税战所引发的不确定性。 

除了相互取消或暂停关税外,双方还表示将建立高层协商机制,必要时,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中美原有的协商机制破坏殆尽,缺乏机制性的沟通管道,也是当前中美经贸紧张局势的主要原因之一。美方会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的差距“没有想象的那样大”,就表明了这样的协商机制的重要性。

在中方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方表示,在此次会谈中,双方“充分考虑各自的国情、发展阶段和制度差异”,表明磋商并非只在经贸层面,双方对更高层面的分歧也进行了坦诚沟通,这有助于双方讨论中美经贸合作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寻找缓和之道,以便为中美经贸关系的长远发展提供更高层面的保障。

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阔:中美谈判不太可能止步于关税本身

这是自去年以来,双方在经贸议题上取得的首个实质性进展,释放出缓和信号,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依据目前信息初步测算下来,综合来看,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大致在50%左右。

正如美国贸易代表Jamieson Greer在记者会上所说:“我们能够如此迅速地达成协议,说明或许双方之间的分歧并不像原先想象得那样大。”但他也指出,美国加征关税的根本背景,是高达1.2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意味着,未来的中美谈判不太可能止步于关税本身,而将更多聚焦于贸易失衡、产业政策、技术壁垒等更具结构性的问题。这场谈判刚刚重启,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 中美经贸沟通从“个案回应”走向“机制管理”

中美经贸团队在日内瓦会晤,达成涵盖关税削减、反制措施暂停、协商机制启动等一揽子协议,反映出双方有意在高压态势下寻找缓和窗口。对等降税安排不仅有助于缓和短期紧张局势,也为后续机制性协商奠定基础。

声明表示,双方将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未来磋商有望覆盖突发摩擦应对、技术互认、规则协调等议题,标志着中美经贸沟通从“个案回应”走向“机制管理”。这在全球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有助于降低脱钩风险,稳定中长期预期。

同时,也要看到,中美结构性矛盾犹存,贸易缓和不等于问题终结。中美经贸摩擦已超越传统关税争端,当前矛盾聚焦于技术安全、产业补贴、供应链主导权等结构性问题,具备高度战略性与长期性。此次缓和更可能是策略性暂缓,双方可能在某些领域达成“功能性共识”,但围绕核心利益的竞争仍将持续。建议保持审慎乐观心态,要清醒认识到,中美关系演变将是一个长期博弈、反复拉锯的过程,无法通过一次协议彻底解决。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出口有望保持较高速增长

结合声明,我们认为此次中美贸易谈判呈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美国对至少10%的对等关税有一定执念,美英谈判结果同样如此;二是,中国不认可美国按照贸易逆差占比简单测算而进行滥施关税的行为,但中国愿意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三是,中美谈判团队在两天内取得重大谈判成果,证明双方在经济全球化方面仍有较多互利共赢的空间。四是,声明提到,双方同意建立经贸磋商机制,就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各自关切保持沟通,后续仍可能会有更多谈判成果。

中美贸易谈判的阶段性成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今年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出口仍将保持较高速增长。GDP方面,根据我们测算,出口对GDP的总影响效应弹性系数为0.19,按照今年出口受到3个季度的影响进行测算,美国加征30%关税对2025年GDP的拖累约为0.5个百分点。

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美国对华总税率有望降至20-25%左右

目前是一个月来的最好局面,即中美对等深度减征关税。合计下来,美国对华关税总税率约为50%,中国对美为30%。

接下来谈判目标是去掉芬太尼相关的20%税收;与此同时,预计中国将大幅增加美国商品进口,美国对华总税率有望降至20-25%左右,中国对美总税率降至5%左右。

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A股、港股预计将迎来大反弹

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中国商务部证实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联合声明带来重大超预期利好,将显著缓解贸易摩擦对出口链的压制,其中航运、机电、家电、新能源等中国对外出口主导行业,A股及港股预计将迎来大反弹,国际化期货品种如航运期货、原油化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预期将快速反弹。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