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技术突围与战略重构驱动亏损收窄,固态电池开辟第二增长极

4月29日,孚能科技(688567.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2024年,受上游碳酸锂价格波动及战略重心向海外市场的转移的双重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80亿元。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4月29日,孚能科技(688567.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2024年,受上游碳酸锂价格波动及战略重心向海外市场的转移的双重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8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94%;归母净利润亏损大幅收窄至3.32亿元,同比减亏82.22%。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进一步减至1.52亿元,同比减亏29.82%,显示出公司在应对市场波动时的强劲发展韧性。

公司始终坚持以“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开发思路推动产品研发与创新,持续巩固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了多项重要技术突破:SPS大软包产品正式量产,标志着公司在高端动力电池产品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公司开发的超级快充铁锂体系,实现了LFP电池超过6C的快充能力,兼具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已通过国标认证并应用于部分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其在PHEV、BEV和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这些技术成果不仅展现了公司在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也凸显了其在多材料路线和多应用场景上的强大适配能力。

在固态电池领域,孚能科技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布局,先发优势显著。据了解,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和商业化交付;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Wh/kg,预计2025年量产;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其热稳定性与安全性大幅提升,目前正推进车规级认证及产业化开发。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同步布局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等多条技术路线,能量密度可达400-500Wh/kg,且已通过多项安全测试,具备热失控自关断能力,有望率先应用于高端性能车、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公司固态电池产品已成功获得东风、广汽、三一、一汽解放等国内一线整车企业的项目定点,充分证明了公司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卓越品质。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市场拓展方面,公司也展现出强劲的外延能力。在低空经济领域,公司已与美国头部 eVTOL 公司、、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客户、上海时的、沃飞长空、零重力等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已与多家行业头部厂商积极展开对接,2025年有望取得重要合作进展,赢得国内重点客户订单。这些合作不仅是对公司产品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高度认可,更是其在新兴领域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体现。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公司有望充分释放技术优势,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固态电池行业的影响力。

产能建设方面,公司积极布局国内外产能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国内,公司基于先进的SPS大软包叠片无模组技术,全力推进赣州30GWh项目和广州30GWh项目的建设。截至目前,部分产线已顺利投产并实现出货,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在海外市场,合资公司Siro位于土耳其的6GWh产能已基本爬坡完成,进入稳定生产阶段。公司通过国内外产能的同步推进,实现了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市场覆盖的持续优化,为未来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孚能科技将继续凭借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随着eVTOL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孚能科技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巩固其在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先地位。投资者和市场对其未来表现充满期待,而孚能科技也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持续进步贡献力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youlianyunpindao@163.com
以上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