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风云》自播出来因医疗知识不专业等问题陷入网友诟病,但其客观还原医疗生态,爱情戏加以点缀剧情,还是值得点赞的。
一直以来,行业剧往往被看作是国产剧的“软肋”。由靳东、白百合主演的《外科风云》只播出数集,就被眼尖的网友挑出了“手术室里的医生直接用手抓无菌服”“主治医师不可以管理副主任医师”“院长服药的方法不对”“女主在抢救病人的路上拼乐高”等问题。
面对网友质疑,一向奉行冷处理的正午阳光,这次主动出击,发出一条“道歉信”:自知与医疗行业第一线的真实状态仍有距离……对于出现的医学、医疗专业性内容的质疑和指正,我们都虚心接受。
然而,除却以上提及的医学知识槽点,《外科风云》还是不乏看点的:爱情元素的加入平衡了一板一眼的医疗剧情;医疗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的辛苦、紧张的医患关系等情况均在剧中有所提及。
定位医疗题材,穿插爱情戏码
有网友指出,《外科风云》实则是一部披着医疗题材外衣的偶像剧,“行业剧”不过是片方自吹自擂的“噱头”,小编则认为这样的评价难免略失公允。
即使《外科风云》有相当数量的爱情元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剧情确实是顺着庄恕来到仁和医院复仇的“暗黑线”逐步推进,着力描写医生、医术、医患关系和医院职场:
背景——男主人公庄恕的母亲29年前在仁和医院成为 “医疗事故”的牺牲品;男女主人公供职的单位是某城市的三甲医院;院长付博文退休在即,人事竞争“风起云涌”。
角色——主要角色职业均为医生,其职务涵盖院长、科室主任、主治医生等。
剧情——剧集开篇就给出了足够现实的医疗情境,日常剧情也在围绕医生治病救人展开。
综上,《外科风云》基本故事背景、人物设定、剧情发展均圈定“医疗”二字展开,所以,简单粗暴地将其定位偶像剧并不准确。男女主人公感情戏的加入,一定程度平衡了剧情,适当地将紧张、激烈的氛围加以稀释,给予观众视觉上的缓冲。
不回避矛盾,客观还原医疗生态
从播出的剧情来看,《外科风云》没有刻意淡化或回避当下的医疗现状,开篇两集就将医场之上的各类矛盾抛出。
一是如实地反映了医院内部的冲突:陆晨曦性格耿直,不屑与热衷于“办公室政治”的扬帆为伍;而将陆晨曦视为仕途“绊脚石”的扬帆,却似乎与医药公司代表关系甚密;付博文身为院长,为了声誉,不肯将自己的病情公之于众。
二是再现医患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陆晨曦因为相信自己的手工缝合技术而未告知患者家属可以选择使用吻合器,造成家属误解;又与“难搞”的患者发生争执,甚至愤然写下“神经病”的医嘱,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剧情并未激化或粉饰这些矛盾和冲突,也不轻易做出价值判断,而是站在双向的角度,呈现医院错综复杂的医患关系:使观众既能看到处于特殊环境里医生们的踌躇与挣扎,也能深刻体会身为患者、家属的焦虑和不安。
作为一部行业剧,该剧的出发点并不倾向于传播准确无误的医疗知识,关键在于整体风貌能否反映真实的行业现状、揭示客观的行业问题。在开播之初就到遭大范围差评,《外科风云》着实有点冤。
【版权声明】传媒+版权文章,如需转载联系后台,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及原文链接,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号135218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