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这块满电的电池都扭成麻花了,还没有冒烟着火……”
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储能展上,因湃电池展台人头攒动。原因是这里正在展示业界首个「满电电芯扭转试验」:一块处于满电状态的电芯,被暴力扭转成麻花状后依然没有冒烟没有起火,电压、电流、温度全程处于稳定状态。
试验引起了现场观众的轰动,也指出了储能安全产业的发展路径。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万亿级储能市场的安全博弈
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部署,全球电池储能产业(BESS)发展迅猛。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4电池和能源安全转型》报告预测,全球电池部署规模将在未来十年内大幅扩大。彭博新能源财经也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亿蓝海”。
随着储能系统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安全风险也从技术问题演变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因湃电池通过“车规级安全标准”的技术创新,率先给出了技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重解法。
从车规级标准到储能安全新范式
“安全需要超前验证”,因湃电池总经理在展会上告诉记者,“我们模拟最极端的车辆碰撞场景,将电芯扭曲、挤压等多项应力同步施加,确保真实事故中的万无一失。”
因此,在行业常规标准之外,因湃电池将自身在动力电池领域积累的车规级安全标准测试经验,转化为储能安全的一场极端环境下的压力试验。这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场「满电电芯扭转试验」,整个试验是对储能电池实际运行中风险进行最大化的模拟,用最直接的物理破坏模拟最严苛的外部条件,验证因湃储能电池就算在遭遇极端外部影响因素(不管是电气短路、机械破坏,还是环境气候伤害),依然能保障安全性。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极致安全构筑市场信任基石
对因湃电池来说,车规级标准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更是因湃电池致力于储能产业安全发展的承诺。为此,因湃电池基于自身扎根于汽车电池领域所建立的安全经验,构建了覆盖材料、结构、热管理、品质检验、电池寿命的五维安全防护体系。
包括在源头材料研发上引入新型纳米陶瓷涂覆隔膜技术,抗拉伸强度、穿刺强度、高温耐受能力均超过行业普遍标准;选用高强度铝壳和抗耐压结构,电芯整体抗耐压力大道1200kN以上;搭配的航空级气凝胶隔热技术、高安全电解液技术、新一代弹匣电池技术及全空间消防设备,确保电芯在1000℃高温下持续阻隔热量传导,抑制热失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燃”。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与此同时,在电池事故中,因产品制造缺陷如金属毛刺、异物或涂层不良引发的热失控事故是重要因素之一。
为应对这一风险,因湃使用行业前沿的生产工艺,在产品质量上实现产品的本质安全。
同时,作为国家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因湃电池采用车规级电芯生产线,用传承自广汽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严格管控制造过程,配备15+套微距除磁系统,20+套除尘系统,整体环境维持万级洁净标准,关键工位达到千级洁净度, 实现电芯“零”异物、“零”毛刺和“零”事故。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安全技术壁垒突破重构行业格局
据了解,因湃与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合作,推动“车规级测试标准”纳入储能行业,协力打造典型示范应用项目,共同推动储能技术和中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抢占全球万亿市场先机。
如某央企项目负责人评价称,“因湃的测试体系让我们看到储能安全的另一种可能。”因湃电池以「满电电芯扭转试验」为起点,用“车规级安全”回答了行业之问,也为全球储能产业的安全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