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再推“走出去”方案支持企业“出海”征服全球

面对当前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浦东,拿出最好的资源,成为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方卓然

编辑 彭朋

“在海外,一些细胞治疗公司的成功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信心。”2025年4月18日,在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推进大会会后,上海跃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合规总监吴景文对界面新闻这样说。

面对当前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浦东,拿出最好的资源,成为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当天,上海浦东正式发布《浦东新区支持企业“走出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浦东新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防范潜在风险的前提下,支持企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等为重点开展全球化布局,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带动我国重大装备、中间产品、科技研发、专业服务、技术标准等出海,在服务“走出去”中提高上海“五个中心”发展能级。

《方案》还明确提出,2025年,力争培育40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高成长性的出海先锋企业,吸引集聚10家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出海企业总部;到“十五五”期末力争累计打造400家出海先锋企业、100家出海企业总部。

在浦东张江,复星凯瑞细胞治疗研发中心内,机械臂按设定程序抓取培养皿,经基因编辑的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肆意”生长。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创新药研发实力显著提升。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

今年2月21日,一袋淋巴瘤患者的血液单采物自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发出,当日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经上海海关查验后,第一时间被送往复星凯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细胞工厂,从飞机落地到完成申报、查验、放行仅耗时4小时。

这袋血液中的免疫细胞(自体白细胞单采物)将被作为原材料制备成具有靶向战斗力的CAR-T细胞——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后再返回香港,回输患者体内。由此,国内首创、由上海十余部门组建的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已打通细胞治疗产品“出海”路径。

在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于2021年的上海跃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海外业务。

去年底,跃赛生物自主研发的针对帕金森病的细胞药物产品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也标志着中国第一款、全球第二款针对帕金森病的自体iPS衍生细胞治疗药物正式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吴景文表示,目前,跃赛生物已经向美国都进行临床申报,计划今年下半年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其中帕金森的产品已经获得中美双报许可,后续还有神经系统相关项目。

他介绍说,在国际业务中,涉及样本出入境、血液样本采集、国际PCT专利申请等大量海内外交流。“由于部分试剂依赖美国进口,关税增加了企业研发成本,浦东国际商会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企业进出口业务受关税影响的情况,并提供申报国家特许免税的渠道,部分产品可免税,有助于降低关税影响。”

吴景文还表示,细胞治疗行业新兴,缺乏明确标准,希望未来有机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为从研发到临床的转化提供依据,推动企业发展。

与此同时,当天,浦东还发布了三大功能平台,包括科创产业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走出去服务平台。其中,走出去服务平台旨在帮助本土优质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回溯历史,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在此后的35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2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78万亿元。地区年进出口额突破2.6万亿元,增长超千倍,以上海1/5的土地面积实现了上海市60%以上的进出口额。

“浦东新区拥有大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企业,这些企业在出海方面表现积极,未来也将持续为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做贡献。”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汪旻铭解读说,浦东的企业涵盖大型跨国公司、中型企业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规模多样,这也形成了丰富的出海生态。

汪旻铭表示,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由浦东发改委多个部门领头。该平台为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是浦东新区为企业成长构建的全方位、多层次支持体系的重要一环,为企业出海在政策获取、资源对接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减少了出海的阻碍与不确定性。

作为法律服务企业,锦天城不仅伴随浦东新区发展,还参与到走出去服务中心筹备和建设工作中。“我们一直为国内企业出海提供助力,并计划在涉外法治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助力浦东新区建设”汪旻铭透露。

在她看来,中美贸易持续升级,美国关税壁垒使得许多原本计划向美国投资的企业改变出海策略,但企业出海的热情和决心并未受影响,咨询出海业务的客户数量依然可观。“部分企业原本的目标市场就是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地区,未受中美贸易的直接冲击。”

汪旻铭解释说,一方面,企业将目光投向其他地区,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非洲等地,加快在这些区域的产业布局,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对于以美国为主要客户群的企业,虽然面临困境,但仍在积极探索新的策略,目前处于进一步摸索阶段。

此外,在海外IPO方面,企业的进程也未因贸易冲突而停止。汪旻铭介绍说,一些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还在考虑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进一步拓展业务;部分企业此前虽因关税问题有所布局,但依旧按计划推进海外IPO。

跃赛生物就计划通过走出去服务平台出海。吴景文透露,目前公司涉及进出关、报关等事务,由于自身不专业,选择让代办公司和部分物流公司帮忙处理。“走出去平台落地后,会可能利用平台,让走出去的流程更加简单。”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育,浦东集聚了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国家级科创平台,吸引了大量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

为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留在浦东创新创业,浦东新区还发布了《浦东新区关于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该文件明确提出,围绕青年人才引进、发展全链条形成5方面15条措施,重点放在降低青年人才创业、居住两方面成本。

根据该措施,高水平大学STEM专业博士来浦东工作,可享10万元安居资助。浦东科研平台中的在站博士后,可享50万元综合资助,以及科研、工作、安居等全方位支持。在浦东工作的出站博士后,也可享10万元安居资助。

与此同时,措施还加大“明珠计划”专项支持,提高青年人才入选比例。入选高峰项目的顶尖青年人才可获最高700万元资助及1亿元项目补贴;入选领军、菁英、工程师等项目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可获得相应类别的资助以及综合配套服务。

为了全方位支持年轻人创业发展,浦东还将推出100万方以上的低租金创业孵化空间,日租金最高1元/平方米,叠加企业注册、投融资对接、创业责任保险等创业公共服务。发放创业补贴,明珠人才创业项目、张江科学城高成长性创业项目,可获得相应创业补贴。

同时,打造20个青年人才社区,配备共享空间、文体设施等。推出100万方以上低租金青年公寓,月租金不超过2000元。发放租房补贴,经认定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和重点单位紧缺人才,可获每月2000元至3万元的租房补贴。

吴景文介绍说,目前跃赛生物员工以三十岁以下高学历人才为主,包括博士、硕士和海归。通过提供人才公寓、协助落户,与中科院共建博士后实践基地和流动站等方式,为人才提供生活和工作便利。“此次发布的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也将有助于全球人才进一步集聚上海浦东。”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