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2025年四川经济“一季报”:平稳开局背后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一季度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文 | 川观新闻 陈俊伶 邵明亮  吴枫

4月17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5年四川经济一季度“成绩单”。一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15246.92亿元,同比增长5.5%。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四川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何看待这份成绩单?经济增长背后有哪些动能支撑?对此,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发布会现场。

两个关键词概括一季度经济运行特点

今年一季度四川GDP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23年以来,连续7个季度高于全国。

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治刚用“平稳发展”和“稳中向好”来概括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和运行特点。

除了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平稳”还体现在生产供给稳、需求拉动稳、支撑指标稳。重要民生产品、生产要素供给稳定。一季度,四川生猪出栏1581.2万头,出栏量同比增速由去年全年下降7.7%转为增长0.2%;工业经济稳步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比1-2月加快了0.1个百分点。

从“三驾马车”来看,投资稳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增速比前两月加快0.8个百分点;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增速比前两月加快0.5个百分点。

从全省经济运行环境来看,财政金融支撑有力,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以及铁路货运量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主要的宏观指标总体呈现平稳运行、稳中有升的态势。

杨治刚介绍说,“稳中向好”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两新”政策效果、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转型态势和质量效益改善好。以绿色转型为例,一季度,四川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钒钛产业增长迅猛,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5.7%、11.5%和15.4%;清洁能源生产优势突出,全省规上天然气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7.9%。

“同时也要看到中美经贸博弈影响将逐步显现,外部环境不确定的因素会进一步增多,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将加大。”杨治刚表示,下一步要着力稳外贸扩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巩固和增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产业加速提质升级

工业是一季度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发挥着稳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从数据来看,2025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自2024年一季度之后,增速再次重返7%,为近12个季度的高点。行业增长面也在扩大,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80.5%,连续多月保持在八成以上。

“工业经济为一季度全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杨治刚表示,工业加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几大方面:工业增速持续回升、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优势领域持续领跑。

从重点行业来看,前十大行业中9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受外需提前释放、算力加快布局、国产替代稳步推进等多重因素影响,增加值增长18.4%,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受新能源汽车生产稳步扩张、传统油车的优势车型提档升级等带动,增加值增长22.5%,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此外,电力、电气、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供稳健支撑。

除了量的加速增长,也有质的有效提升。近年来,四川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今年以来,四川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引领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杨治刚表示,特别是在部分产业、产品上,体现向高、向新、向绿发展成效。

产业向高端化加速迈进。一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6.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9.6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6%、21.9%;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民用无人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5.2%、75.1%、34.5%。

工业经济结构向“新”调整。一季度,全省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量分别增长20.9%、23.3%、25.4%。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新企业发展加快,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增加值增长8.1%,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4.8个百分点。

四川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鲁荣东认为,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既是大势所趋,也为四川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未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高技术产业还将不断加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消费品市场总体稳中有进,扩内需、促消费更加迫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从一季度数据情况看,四川消费品市场总体稳中有进,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3.4亿元,同比增长5.2%。

“这个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了1个百分点,尽管低于去年同期,但在当前大背景下,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表现。”在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看来,前期政府出台的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效果已经显现。

相关消费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看法。一季度,全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高速增长,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突出。其中,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由上年全年下降转为一季度增长105.1%,其中,智能手机类增长113.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3%;3月当月汽车类零售额增长6.8%。省商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四川家电以旧换新和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突破400万件。

在看到好的一面的同时,盛毅也提出隐忧:“随着相关政策红利的加速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保持较高增长的压力也在增大。”

“政策需要持续发力、加大发力。”西华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俊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在外贸发展面临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扩内需、促消费变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那么,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哪里呢?

在盛毅看来,在稳住消费基本盘的前提下,亟需拓展新的消费场景,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如,扩大家政、餐饮等重点领域消费,增开银发旅游列车,更好满足居民服务消费新需求,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释放更多消费新活力。

刘俊建议,不仅要做好消费拉动增长,更要做好扩大开放进程这篇大文章;简单说就是对外开放、对内放开。例如,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贸易便利化;同时,政府要在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强化保障措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让居民“敢消费”。

来源:川观新闻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