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 西京学院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1月2日,中国大学排行榜(China University Rankings,简称CNUR)网站完成发布了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普通本科院校)。中国大学排行榜以发现优秀、特色高校为愿景,是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大学排名之一,核心指标分为八大模块:办学层次、经费支撑、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学术水平、人才培养以及年度舆情;民办大学评价侧重人才培养、社会影响力、教学建设、学术科研、素质教育和合作交流领域等指标。

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公办)

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排行榜名单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蝉联全国前二,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列第3,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并列第5,中国人民大学第8,哈尔滨工业大学第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10;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连续4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十,哈尔滨工业大学时隔4年再次进入前十,陕西省内排名第1的西安交通大学位居全国第十二。

2025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

2025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十分别为重庆移通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浙江树人学院、西京学院、泰山科技学院、三亚学院、珠海科技学院、三江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以及南昌理工学院;长沙医学院、南京传媒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分别位列民办医药类、艺术类、语言类第1,并列全国第7;其中,重庆移通学院连续4年位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一,西京学院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陕西第一。

连续多年在各类高校排名中均保持全国前列的西京学院有哪些独特之处?

专业门类齐全 硕士专业不断新增

学校拥有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等6大学科门类,涵盖25个一级学科和11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其中,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作为三大主干学科,形成了"“工科引领,管艺紧随,文理补充”工科引领,管艺紧随,文理补充"的学科布局,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选择和发展空间。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等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2024年新增"“材料与化工”材料与化工""“会计”会计学""“能源动力”“国际商务”“翻译”能源动力""国际商务""翻译"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硕士授权点总数达11个,学科建设布局不断完善。此外,学校的电子信息、审计获批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工程科学”"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跻身全球高水平行列,创办的《BatteryEnergy》学术期刊影响因子高于9.0,成为国际电池与能源领域顶级期刊。

师资力量雄厚 名师带动教学发展

近年来,学校坚定实施“人才强校”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要求,紧密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确立了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为支撑的队伍建设思路,秉持有效利用现有人才储备,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悉心培育核心骨干,进一步强化从国内外一流高校招聘博士及高层次领军人才的战略举措。通过打造“引育并重、多元激励、精准保障”的全方位教师成长生态系统,已构建起一支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分布合理,且整体素质卓越、发展潜能巨大的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达113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3%,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1.2%。在高端人才培育方面,学校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包括陕西省教学名师领军人才1名,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名,另有陕西省教学名师5名,陕西省师德标兵1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名,陕西省优秀教师1名,陕西省高校青年托举人才1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6名,西安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名。此外,还有1名教师入选陕西省“校招共用”引才用才专项计划、10名教师入选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环境一流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西京学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所申报的2项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实现了学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零的突破。两项国家级科技奖项的获得,也打破了全国民办院校“科研不强”的现状。

截至目前,建有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液晶聚合物智能显示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19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具体见下表;建有“陕西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等6个校级科研平台。2020—-2024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85项。

2020-2024年,学校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464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309项,省部级奖项3340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137项,其中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7项,省级金奖14项、银奖47项、铜奖68项。其中2024年获奖1690项,国家级461 项,省部级1229 项。

专业设置灵活 注重人才培养全过程

西京学院充分发挥工科优势,积极开展工科专业建设,努力培养多学科交融、专业知识扎实、职业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近几年,学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等多个专业;各二级学院也积极与社会和企业对接,建成不同类型的校企合作平台和和行业成果。

此外,学校还主动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毕业生扎根经济带,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包括智能制造智能智造、信息传输、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医疗卫生、艺术设计、公共管理等,其中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40%以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高。

学校考研成绩也屡创新高,升学率与名校录取人数持续攀升。近五年共有751近千名学生被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华北电力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火箭工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伯明翰大学、莫纳什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录取。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