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起势丨老济南记忆与现代风尚完美交融,百年上新街华丽蝶变

历经三年淬炼,百年上新街正以“文商旅养”融合的崭新姿态,重新唤醒城市记忆。

文丨孟宝乐

春日的济南,趵突泉畔垂柳依依。沿着泺源大街南行,踏入修缮一新的上新街,青石板路宛如一条时光的绸带,蜿蜒伸展,青砖灰瓦间,绿意铺展、花团锦簇,洋溢着盎然的灵动与热烈。

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步其中,偶有行人驻足抚摸斑驳的门墙,仿佛在触摸一段沉睡的历史。

当和煦的阳光轻抚雕花门楼,抬眼望去,街区空间疏朗开阔、环境风貌古朴雅致、文化气息馥郁浓厚、新潮业态巧妙散布、人气商气烟火气升腾……全新的上新街惊艳亮相。

跨越时空,涅槃重生。这条曾见证民国风雅、名流荟萃的百年老街,历经三年淬炼,正以“文商旅养”融合的崭新姿态,重新唤醒城市记忆。

图片来源:市中区融媒体中心

从名流聚居到市井烟火,青石巷陌岁月藏

上新街地处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中央商埠区、山大历史文化街区核心资源中间。北起泺源大街,南接文化西路,这条街因自北向南缓缓增高,寓意步步高升,故而被称作“上新街”。

上新街的故事始于1902年。彼时,齐鲁大学刚刚落成,新建门的开启让这条南高北低的街巷成为连接古城与学府的要道。

由于独特的位置优势,上新街吸引了名家大师和商贾政要前来居住,逐渐成为名流聚居区,人民艺术家老舍、京剧大师方荣翔、“一代跤王”马清宗、山东画派创始人关友声等一批名人大家都曾在此居住。

遥想那些风云激荡的岁月里,老舍先生在此构思着《济南的冬天》,将这座城市的温情与灵动融入字里行间;关友声则挥毫泼墨,将济南的山川湖泊、亭台楼阁绘于宣纸之上;京剧大师方荣翔站在自家的戏台上,亮开那醇厚的嗓音,一招一式尽显京剧的独特魅力。

街边的公馆庭院里,学者们围坐在一起探讨学术前沿,艺术家们交流创作心得,思想的火花在空气中激烈碰撞。街巷中,黄包车穿梭往来,清脆的铃铛声与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

在这片充满故事的街巷,文人名士与寻常百姓们以各自的方式,为上新街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精神气质,赋予了老街独一无二的时代印记。

据统计,在约16.3公顷的占地上,上新街汇聚着20余处名人故居,拥有万字会旧址、沙家公馆、田家大院等16处历史建筑和文保单位,100余处门楼几乎囊括所有济南民居门楼样式。丰富的历史资源,让上新街成为济南近代城市建设与文化繁荣的代表区域。

随着时代的更迭,曾经的公馆府邸逐渐向普通民居转变,临街的屋舍也开始经营起各种店铺,从热气腾腾的早点摊,到琳琅满目的杂货铺,再到散发着醇厚香气的茶馆,烟火气渐渐弥漫整条街巷。

上新街小学的上课铃声、粮票时代的供销合作社、街角的老槐树,亦构成了几代济南人的集体记忆。

然而,走过漫长的岁月,上新街历经风雨的反复洗礼而饱经沧桑。基础设施老化、业态单一等诸多问题,让这条文化底蕴深厚的老街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渐显疲态。

如何让这条历史老街重焕新生,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图片来源:市中区融媒体中心

在保护中激活文化基因,续写城市生长史诗

历经百年风华,上新街处处留存着饱含城市记忆的独特印记。它静静等待着,期待一场能唤醒生机的变革。

事实上,上新街很快迎来了重生的契机。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大规模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内涵式发展,城市更新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文化老街作为城市存量空间的重要部分,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是延续城市文脉的关键纽带。对文化老街的改造提升,成为城市更新行动的关键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一语道出了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保护文化底蕴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对于济南而言,加快改造提升上新街,不仅能够吸引大量游客,激活文旅消费市场,带动周边区域的商业繁荣,还有助于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与综合竞争力。

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关键之举,又能为城市长远发展赋能。在此背景下,2021年2月,市中区政府决定打造高品质文旅特色商业街区,与济南城发集团合作建设“上新时代文化街区项目”。

2023年6月,上新街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规划占地面积56亩,建设体量3.7万平方米,更新院落81处,建成商铺120个。

图片来源:市中区融媒体中心

那么,该如何在传承中创新,生动演绎上新街的时代新貌?

放眼全国,众多老街千篇一律,青砖黛瓦、网红小吃、时髦店铺如出一辙,不仅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更让老街独特的历史文化逐渐黯淡。因此,老街巷的更新改造,保护必须放在首位。

济南市中区在规划上新街片区改造项目时,深入挖掘街区历史文化价值。通过“中西合璧、新旧共存”设计手法,保存了上新街中西风情的城市肌理、传统街巷、空间形态与历史建筑,全方位保留济南传统民居风貌。

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上新街的改造积极融入现代元素,旨在打造济南“文旅商养”新标杆——

在文化方面,上新街将依托民族实业、创新思潮、红色革命、戏曲体育等,打造文化多元发展;在旅游方面,上新街北临趵突泉,周边三公里内人文与自然景观丰富,可打造景区旅游联动新格局;在商业方面,上新街布局“一主街、三中心、八巷道”漫步式游逛格局,进行差异化打造。

可以看出,上新街的改造并非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在尊重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集文化传承、旅游体验、商业繁荣、医养服务于一体的有机生态系统。

当让厚重的历史底蕴与跃动的现代活力相互碰撞、交融,这条南高北低的老街正以“有机更新”的智慧,在时光的褶皱里续写着属于济南的生长史诗。

图片来源:市中区融媒体中心

历史与时尚共舞,多元业态让街区活力回归

如今,历经三年精心雕琢,上新街主街修缮改造工作已进入尾声,将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盛装启幕。

这条百年老街,将从往昔的繁华中走来,跨越时空焕然重生,再度成为城市活力的汇聚地。

目前,上新街一批优质业态已提前开放进入营业状态。“溪亭日暮”咖啡店春节后一开业就人气高涨,店主一边手法娴熟地制作咖啡,一边兴奋地分享到,他和“济南印记”是较早入驻上新街的商家。随着街区改造持续推进,其他商铺正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入驻。

走进“济南印记”,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摆满货架,让人应接不暇。文物类冰箱贴,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盲盒里泉城景观卡通画充满了童趣。

店老板热情介绍,顾客购买笔记本后,就能免费盖章,印章图案涵盖泉城著名景点和历史名人,这一服务深受游客欢迎 。

沿着街道悠然前行,修缮后的108号院,已成为上新街的打卡新地标。这座二层红砖小洋楼焕然一新,院内铺设的草坪绿意盎然。108号院与112号院之间,复古的台阶和围栏将二者巧妙相连。目前,108号院已成功与品牌签约,未来将结合建筑、草坪、院落等元素,举办各类创意展览和社交活动。

不仅如此,108号院与112号院共同打造的“在现场”空间,将集艺术品鉴赏、品牌发布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城市文化的发声地和高端会客厅。

京剧大师方荣翔故居的商业打造同样别具匠心,这里将被打造成集文化演艺、文创产品售卖、京剧艺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让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图片来源:市中区融媒体中心

据了解,上新街创新规划“文化+潮流”“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健康”四大功能分区,吸引了文创、国乐、非遗手作、老字号等特色业态纷纷入驻。它们巧妙融合近代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并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唤醒了老街沉睡的记忆。

如今的上新街,既能勾起本地人浓浓的乡愁,又能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游客心驰神往的文旅打卡地,实现了历史文化与市井烟火的再度精彩交融 。

上新街的华丽蜕变,既为济南增添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也为城市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当暮色中的上新街,青砖黛瓦与现代霓虹交织成诗,当游客在咖啡馆里聆听老济南故事,当年轻人在非遗工坊体验掐丝珐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街的焕新,更是一座城的文化自信与时代担当。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尘封的过往,时尚也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多元业态的繁荣,将推动着这座城市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