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国雄
春⻛和煦,万物竞发。中国城市的竞技场景,正在打开“新”的⼤⻔。
4月13日,“‘大美田园・乐跑温江’2025 温江半程马拉松”正式鸣笛开跑,上万名运动员在成都市温江区的“满园春色”里浩荡出发。

选手一路上可饱览金马河碧波、北林田园风光,感受“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沉浸式奔跑体验。
“带着赛事去旅行”,这种文体旅深度融合的方式,让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也同时是一次视觉饕餮。温江不仅展示了大美田园的诗意浪漫,更彰显了城市发展的奔跑活力。
赛道串联城市:多维感官的沉浸“方程式”
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作“马拉松周期”,指的是,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一个国家便会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
根据中国田协2023年发布的《中国路跑蓝皮书》显示,仅2023年,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就达到了699场,参与规模达到了605万人。到了2024年,人们对于马拉松的热情只增不减,场次达到749场,人数达704.86万人。这其中,既有北马、上马这样的大型赛事,也有无数各具特色的中小赛事。

作为国内马拉松重要的活力来源,中小赛事如何让奔跑的脚步与土地的心跳共鸣?这大有学问,也极考手艺。
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为此次温江半程马拉松提供了独特的风景。

温江是古蜀鱼凫文明的发祥地,因其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金温江”的美誉。1980年,时任《歌曲》杂志编辑的陈晓光在采风时,以成都温江为灵感来源,写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
此次马拉松起点位于2024成都世园会温江分会场,花木、园林、盆景的美感在此交织。赛事一开场,温江就以美学的高度为赛事定调:马拉松不只是体能挑战,更是拥抱大自然的诗意之旅。
行至温玉路,梧桐树冠交织成连绵5.5公里的“绿色穹顶”。47年前村民手植的幼苗,无声讲述着三代人的“绿色守护”故事。

转入北林绿道,赛道串联起金马河碧波、鲁家滩湿地等沿途风光,绣球花海白绿相间,与绿道上彩绘的运动主题线条碰撞出“动静相宜”的视觉韵律,造就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冲刺阶段的锦绣大道北段,赛道从田园风光跃入产城融合的现代图景。产业园区的创新动能与院校的杏林书香隔空呼应。温江建设健康产业高地的发展雄心与文化积淀,在终点处完成闭环叙事。
这条21.0975公里的赛道,在世园与田园风光中起跑,在绿廊、河流与田野中律动,在产城融合的现代表达中冲线,承载着古蜀鱼凫的文明基因,跳动着“3+6”现代产业的创新脉搏,更书写着“公园城市”的生态理想。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赛事服务、医疗保障、赛道补给等方面同样进行了全面升级。每5公里设立1个补给站,1400余名志愿者为赛事提供细致、贴心的服务,“温江加油团”在赛道旁为跑者加油助威,此外,赛道设置17个医疗点、20台救护车及30组骑行AED救援队,并设置喷淋降温装置,为参赛者全程保驾护航。
在奔跑中,参赛者能感觉到,这不仅是比赛,更是一场关于这座城市的体育节日;不仅是一次脚步的丈量,更是一场关于“人、城、自然共生”的见证。
从马拉松到生活,温江体育氛围“进化论”
在全民健身与城市营销的双重语境下,温江半程马拉松早已突破单纯体育竞技的范畴,演变为城市特质表达的重要媒介。
作为全国首批、四川唯一的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温江区持续深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温江模式”。

在这里,体育不再是孤立的竞技符号,而是化作城市生命力的一部分。在“5—15—30分钟”运动健身圈的半径里,在绿道蜿蜒的曲线间,温江重塑着健康生活的美学。利用高架桥下闲置空间打造集标准化篮球场、街头篮球场、多功能场馆、青少年体适能中心为一体的运动空间,使运动健身的理念深入城市肌理。

金马河的水波见证着运动场景的生长。鲁家滩潮玩运动公园、SP越野俱乐部、嘣叭乐园、板式网球基地、金马滨河FUN运动公园等运动项目形成水岸运动长廊。这里既有国际赛事的专业风范,也不乏家庭露营的闲适野趣,“赛闲结合”的模式助推了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健康、体育+商业“4+运动场景模式”已成为促进消费的又一新支点。
2024年以来,温江区以“月运动·越健康”系列活动的举办为契机,在新光天地、旭辉Cmall、文庙等大型商圈开展了多场时尚活力、贴近群众的体育活动,如夏末晚霞悦动跑、全民健身挑战赛、City换装花Young跑等。不仅让体育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更在商圈的服务生态中,培育出都市生活的新仪式感。

目前,温江已吸引了越来越多赛事能级高、品牌延续性强、市场化潜力好的体育赛事落地温江:成都大运会排球赛事、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车迷赛温江站、亚洲U17暨U15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中国板式网球巡回赛CPT-300(成都站)、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赛事经纪、市场开发、体育展示、媒体服务、票务与观众服务、体育文化推广为核心的价值增值业务圈也同步蓬勃发展。
家门口的健身圈与天府绿道系统有机衔接,高能级赛事与全方位服务相辅相成,让市民得以在通勤途中邂逅运动场地,在归家路上体验多样化健身器材,在日常周末就可观看国际大赛,运动真正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赛外温江:从竞技到经济的城市“向新力”
相关研究显示,马拉松赛事的外地参与者对赛事举办地及周围地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间接消费的带动比例高达1∶13。
跟随此次活动的脚步,温江推出“全城热烈欢乐跑”“探城计划”“吃货跑图”“花与火锅美食的奇遇指南”等活动,精准发放一批“寻一次味、跑一场马、爱一座城”专题餐饮消费券,叠加马拉松参赛证可享受8.8折优惠,变“竞技”为“经济”,激发消费活力。另外还发布了“下班逛文庙”“地铁到黄石”“假日鲁家滩”“小住岷江村”四条春日微度假旅游线路,将“第二赛场”延伸至城市的各个角落,让赛事“流量”变发展“增量”。
赛事的余温尚未散去,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已悄然接续。温江以文旅活动撬动消费活力的同时,更注重将这种热度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持久动力。当市井烟火与创新浪潮在街头巷尾交织,生态底蕴与科技创新在人城共进中交融,这座雪山映照下的城市,正涌动着一股澎湃的“向新力”。
从生物医药到核药研发,从银发经济到智能装备,温江的产业想象力,写在“四大战区”的地理版图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锚定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千亿集群;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现代都市农业高地;电子科大科创谷培育“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现代服务业战区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生态活力区。

药明康德、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百裕制药、远大医药、东方基因等600余家上下游协作企业聚链成圈的产业格局基本成势,ADC、RDC、CXO三大特色赛道世界知名,2024年贡献成都造国产1类创新药三分之二席位。
数据也同样印证着空间变革的力量:2024年温江高新区跻身“最佳生物医药产业园TOP10”;绿色食品成为首个百亿级制造业集群;“四大战区”年初即在2025招商大会上签约1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8亿元。

从源远流长的天府农耕文明,到“挣脱风速”的半马运动激情;从“全城联动”的文旅消费场景,到“姓温有据”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温江正不断寻找“办赛”“营城”“产业”的最大公约数。
全民健身氛围浓厚,体育赛事朝气蓬勃,产业发展向新而行。此次半程马拉松,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温江以赛营城的生动实践,更让人们进一步读懂温江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