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比亚迪,仍有一场硬仗要打

在智驾领域的追逐中,比亚迪在2024年并不处于上风。

文 | 翠鸟资本

营收、净利润创新高,比亚迪(002594.SZ)交出了史上最强财报。

3月24日晚比亚迪2024年报发布,公司年度营收达7771亿元,既是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也首次超越了特斯拉(汇率换算后营收为7022亿元)。

营收端,比亚迪同比劲增29.02%,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达到402.54亿元。净利润率从2023年的4.99%,稳步提升至5.18%。同时,比亚迪的现金储备达到创纪录的1549亿元,有息负债降至285.8亿元,仅占总负债的4.9%,财务状况极为稳健。

这份财报放眼全球、横向比较全球各大车企,比亚迪都处于上游水准。

然而,这家以“技术狂人”著称的企业也并非没有焦虑,潜在在水面之下的,仍有一些需要补足的地方,需要重视。

核心指标一骑绝尘

年报显示,比亚迪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

分业务板块来看,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27.7%至6173.8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为79.45%。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1596.09亿元,同比增长34.6%。

比亚迪创造历史的营收和利润表现,一方面建立在大幅上涨的汽车销量上;另一方面也与电池业务的支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4年比亚迪全年销量创新高,同比增长41.26%至427.21万辆,超额完成目标,并在2024年11月达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比亚迪在年报中表示,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集团逐步完善多品牌梯度布局,2024年各品牌推动本集团销量快速增长,并推动乘用车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出海方面,2024年比亚迪已跻身出海第一梯队,整车出口达43.3万辆,同比增长71.8%,增速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

与此同时,在整个汽车行业拼得你死我活的状态下,电池给比亚迪贡献了大量的利润空间。

根据比亚迪官方的月度产销快报,比亚迪2024 年内实现了194.7GWh,相较于去年的150.9GWh同步增长了29.02%。参考宁德时代2024年年报,其单Wh净利在0.11元/wh,二线优秀电池厂商的单Wh净利在0.03元/Wh。

中性预估下,假设比亚迪单Wh净利为0.07元/Wh,单车供电池净利在2024年全年就能贡献136亿净利润,占到2024年比亚迪剔除电子业务年净利润的36%,第四季度净利润的95%。

全力押注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目前在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方面仍处于第一梯队。根据坊间传闻,“超级e平台”所采用的新一代刀片电池,在实现1000V平台的同时,能量密度也有所提升,基本与宁德时代的神行Plus电池能量密度看齐。

研发层面,比亚迪仍保持了高速增长,2024年研发投入541.6亿元,同比增长35.68%,超过同期净利润,也比特斯拉的研发投入多出219亿元。从目前已公布年报的主流车企来看,吉利汽车研发投入158.9亿元、蔚来130.4亿元、理想110.7亿元、小鹏64.6亿元,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超上述4家车企之和。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储备约为1549亿元。充盈的现金储备为我们每一次业务高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比亚迪在年报中表示。

此外,比亚迪拟定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目前公司总股本30.39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74元(含税),现金红利总额约为120.77亿元。

毛利率首超特斯拉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比亚迪掀起的价格战还是让公司受到一定的影响,单车均价从2023年的15万元,进一步下降至2024年的14.5万元。

然而,即使单车均价降低,但毛利率却呈现提升。

根据财报,2024 年比亚迪的汽车毛利率达到22.31%,同比提升1.29%;整体毛利率达19%。这一数据高于特斯拉的17.9%,也高于理想(19.8%)和小米(18.5%)等新势力车企。

不难看出,2024年比亚迪在降本增效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方面因为规模效应。比亚迪庞大的销量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通过大规模量产来摊薄研发、制造成本。用大白话说,车卖得越多,摊到每辆车的研发费越少,2024年卖了427万辆车,把542亿元研发费摊到每辆车是1.27万元。而2023年,396亿研发费用摊到每辆车是1.31万元。

另一方面,垂直整合带来了技术降本。

2024年底,一封大意为《比亚迪要求供应链主动降价》的邮件截图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实际上,要求上游供应链主动降本是行业惯例,但比亚迪能够榨干成本,更多的原因在于从刀片电池到IGBT芯片,从电机到整车平台,绝大部分零部件的自研自产。

过去三年,比亚迪的单车收入从17.38万、15.95万元降到14.45万元,但单车成本从2022年的14.42万元,降到2023年的12.77万元,2024年进一步降到约11.23万元。

并非高枕无忧

在交出史上最强财报、市值也来到万亿元人民币之后,2025年比亚迪能否继续保持狂奔的势头?这个问题同样令人关注。

最近一个月,比亚迪用3场技术发布会的节奏率先出牌,持续攻向传统燃油车腹地。

2月10日,比亚迪以“全民智驾”为口号发布“天神之眼”技术矩阵,旗下21款车型更新至智驾版,将高阶智驾门槛直接下压至7万元档位;3月2日,比亚迪联手大疆推出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瞄准自驾出游、越野探险等用车场景拍摄需求;3月17日,比亚迪超级e平台和“兆瓦闪充”技术推出,可实现1兆瓦充电功率和10C充电倍率,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实现“油电同速”,缓解消费者的补能焦虑。

动作不断,可以见到比亚迪有意跳脱出去年的价格战思维,希望依靠更高的护城河来扩大领先优势。“全民智驾”、“灵鸢”、“兆瓦快充”,比亚迪在2025年打出的是技术大招。

只不过,比亚迪也并非高枕无忧。

首先,高端化战略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仍有一段距离。

高端化是比亚迪自2022年重新发布腾势品牌、2023年重新规划品牌矩阵以来的重点方向,但截至2024年底,仰望、方程豹这些高端品牌全年销量不到20万台,在总销量里的占比不到5%,对比均价30万左右的理想汽车去年单月销量就超4万,比亚迪的高端故事还需要更多说服力。

其次,在智驾领域的追逐中,比亚迪在2024年并不处于上风。

虽然比亚迪早在2023年便发布了“天神之眼”智驾体系,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在腾势品牌的部分车型上落地;同时,天神之眼智驾跟不上同期头部智驾体系的节奏。

2025年是高阶智驾规模化普及的一年,而比亚迪年初掀起的声势浩大的“全系标配智驾”,配备的是高速NOA(高速领航),从积极的一面看,更契合大众市场;但高阶的城市NOA(城市领航)功能,还是落后于华为、小鹏等已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覆盖的玩家。

参照华为ADS,高阶智驾是决定品牌高端化破局的关键之一。现在比亚迪的智驾能力还是“跟随者”。

总结比亚迪的双线战事:高端化需从技术堆料转向用户心智占领,智能化高阶功能需加速自研闭环。

2025年,比亚迪仍有一场硬仗要打。

 

来源:微信公众号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