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大油服被中国油企“俘获”,你还敢小看民营石油企业吗

这一合作似乎在彰显着,中国油气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作者:小熊猫

近日,一份颇为特别的合作协议诞生了。全球第三大油服巨头牵手了一家中国民企,准备共拓全球业务。这一合作似乎在彰显着,中国油气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2017年3月,中国民营油服巨头杰瑞集团宣布,同德希尼布福默诗(TechnipFMC)中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将全面推进工程领域的互补协作,优化行业合作机遇。

杰瑞集团一度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民营油服企业,对国内石油行业的人来说,这家企业并不陌生。

TechnipFMC是为油气生产提供一体化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的公司,在海洋工程领域有着超强的实力。该公司因为2016年高达130亿美元的世纪大合并,成为去年石油业的热门话题,引发全球关注。在完成合并之前,Technip和FMC两家公司的总营收在2016年一度超越油服巨头哈里伯顿。2017年初合并完成后,TechnipFMC也成为石油装备、工程建设和服务领域,继斯伦贝谢和待完成合并的GE贝克休斯之后,全球第三大的公司。

据悉,双方将充分利用TechnipFMC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工程经验及品牌优势,结合杰瑞集团强大的海内外市场开发能力,投融资及一体化工程解决方案的成熟经验,推进双方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全球深度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全球深度合作!可以说,杰瑞集团此番牵手世界级石油巨头TechnipFMC,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通往国际之路

杰瑞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99年,在其发展初期主要从事油田设备进口配件的贸易和维修改造。

而就在杰瑞诞生之前一年,中国石油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经过一系列重组整合,中国诞生了两个超级石油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不管是石油行业的哪一个板块,国内大部分的资源、市场都由两大石油巨头掌控着。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发展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其他类型企业想要挤进石油行业、能有多大作为,是难以想象的。

恐怕当时很难有人能够预料到,在17年之后,一家靠做进口配件贸易起家的公司,能够同TechnipFMC这样的世界级巨头开展合作,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

图片来自杰瑞集团官网

在2004年,杰瑞成立了装备公司,实现了从贸易到产业公司的转型。但由于国内市场空间有限,寻求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成为了其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2008年,杰瑞在全球知名石油城休斯顿成立了美国分公司,为其海外布局埋下了坚实的一笔。次年,杰瑞的固井服务队进入哈萨克斯坦作业,实现了从装备制造到技术服务的转型。

随后近十年的时间,这家公司在海外的路,越走越远。到今天,似乎很难再单纯用“民营油服”来称呼这家企业了。

密集的国际战略合作

尽管当前石油业的行情仍然不算理想,但杰瑞集团近期的合作动向似乎并不像油价那样低迷。

回顾2017年前三个月可以发现,牵手TechnipFMC,并非杰瑞集团近期来唯一开展的全球性战略合作。从1月到3月,可以说月月都有行动。

在2017年1月,杰瑞集团同沃利帕森中国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

来自澳大利亚的沃利帕森集团是一家跨国国际工程承包商,沃利帕森中国是在华规模最大的外资工程承包管理服务公司,拥有独立工程设计能力及资质。

根据协议,杰瑞集团和沃利帕森中国将在油气田地面工程、炼化及电力等工程建设领域的全球工程项目上开展长期合作。据悉,这一合作的目标,在于持续推进双方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全球深度合作。

在2017年2月,杰瑞集团还同山东东明石化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石油炼化项目的海外总承包、投资、原油供应、炼厂运维及产品销售等领域展开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

自2015年原油进口和使用双权向民企放开以来,以东明石化为代表的中国地炼企业业务可谓风生水起。中国地炼企业的目标,同样是国际化。

东明石化牵手杰瑞集团,双方无疑都是想通过结盟壮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双方这次合作当中,也明确了将有在“海外总承包”领域的战略合作。

这一系列合作动向正在表明,杰瑞仍旧在大力拓展其国际业务。

海外市场开发

这些跨国企业选择同杰瑞集团合作,想倚靠的,似乎并不只是杰瑞在中国市场的力量,更多的,似乎是其开发海外市场的能力。

从近几年取得的成果来看,杰瑞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确有所表现。

在2016年,杰瑞的压缩机组成功入围壳牌澳洲项目,成为该项目压缩机组的设备供应商。拿下像壳牌这样对供应商有着严格标准的客户,有助于其拓展高端国际市场。

同样是在2016年,杰瑞的压缩机组成功拿下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非洲500强中排名第一的公司。阿尔及利亚是非洲最大的天然气开采国,杰瑞迈出这一步,对其进一步扩展非洲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2016年8月,杰瑞收到美国石油学会(API)正式邮件通知,其通过了API Q1、API Q2审核认证。API Q2认证被视为油服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经门槛,杰瑞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通过API Q2认证的油服公司。

为了保障其海外战略的稳健实施,2016年杰瑞集团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中国信保是中国唯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杰瑞集团此举,意在借助其风险管理专业服务,强化内部风险管理,保障稳健经营,全面实现海外市场战略目标。

在油价如此之低迷的时期,杰瑞集团这样一种逆势进军海外的行动,与其说是这家公司在追求业务扩张,不如说是中国石油产业竞争格局在转变。

“逃离垄断”还是“追求高端”?

在以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油企业主导的市场环境下,人们习惯了用“夹缝求生”“寄生企业”等词句来形容其它石油企业的生存。但有的企业似乎早已不满足于“夹缝求生”这种状态,而是追求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上竞技。

2011年,在美国页岩革命的鼎盛时期,杰瑞的页岩气开发全套压裂装备打入了美国市场,成为当时唯一向北美提供页岩气成套压裂设备的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公司。

美国页岩油气资源开发对石油装备技术的高要求是众所周知的,打入北美市场,体现的似乎并非是杰瑞集团“战场”的被迫转移,而是其全球化的“野心”。

杰瑞集团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2016年全年实现营收28.34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外收入就有12.78亿人民币,占比高达45.11%。颇值得关注的是,其国外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涨54.26%。杰瑞集团对此的解释是,“公司加速国际化,深耕国际市场”。

2016年,油服行业普遍陷入亏损,国内外几家大型油服的总亏损额超过100亿美元,杰瑞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1.21亿人民币)。从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公布的2017经营计划来看,油服市场今年将继续承压。想要走出去的中国油企,仍面临着诸多风险,还需升级策略。

杰瑞披露的2017年经营计划提到,实施国际人才战略、优化海外布局是杰瑞将重点采取的措施。

显然,中国民营油企的国际化战略,已不再是因为国内生存空间受限而被迫转战海外,而是有着更宏远目标。

世界原油供应量过剩,对当前石油业带来的改变是空前的,这对国内外石油产业市场化变革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浩劫当中,极有可能隐藏着机遇。

如果说低油价既是灾难又是机遇,中国的民营油企们,不仅在艰难求生,更在力求发展。既然中国油企能牵手TechnipFMC这样的巨头,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期待,下一个世界级的石油企业诞生在中国呢?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