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9年,人类已经实现了用机械部件进行移植的技术,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被“强化”过,拥有一部分“义体”,人类和机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与此同时,电子脑(Cyberbrain)也成为时髦的装备,人脑和网络的联结使人类的智力、记忆力等有了质的飞跃,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在黑客入侵脑部的危机中。荒卷大辅领导的公安九课,又称攻壳机动队,就是专门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的秘密部门。这就是日本动漫《攻壳机动队》的故事背景。
这部80年代末由士郎正宗创作的漫画,其中蕴含了哲学、宗教、政治、科技等晦涩难懂的理念,对读者来说并不是轻松的阅读体验,然而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1995年由押井守导演的剧场版动画横空出世,在沉重的基调中探讨了宏大的主题。这部动画电影轰动一时,并且成为《黑客帝国》的灵感来源,人类脖子后面的脑机接口让人想起来就毛骨悚然。
△ 《攻壳机动队》95动画版 | 《黑客帝国》
△《攻壳机动队》2017真人版
好莱坞风味的《攻壳机动队》
真人版电影的演员阵容可谓符合“全球化”趋势,就还原度而言算是没有让人失望。斯嘉丽·约翰逊从扮相到个性都符合素子的朴素、冷静、迷惘等特点,只是那明显设计过的走路姿态有些僵硬,似乎有意在模仿机器人。
△ 素子:2017真人版 | 95动画版
北野武饰演的荒卷大辅确实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和原作相比多了几分凶狠。丹麦演员皮鲁·埃斯贝克饰演巴特,再现了身形高大的巴特和素子的最萌身高差,这个巴特看上去比原作可爱一些。陀古萨由新加坡演员黄经汉饰演,戏份不多,依然是温和的好男人形象。首次出演科幻片的文艺女神朱丽叶·比诺什饰演奥莱特博士,在动漫中其实是位男医生,而导演认为这位一手打造了素子义体的人,设定为女性更符合“孕育生命”这一内涵。
△ 荒卷大辅:2017真人版 | 95动画版
△ 巴特:2017真人版 | 95动画版
△ 陀古萨:2017真人版 | 95动画版
与其说这是一部真人改编电影,不如说是复刻版,主要剧情融合了剧场版动画和TV版动画中的经典情节,反派也像是傀儡师、笑面男和久世英雄的集合体,更不用说有些分镜简直和动画版电影一模一样。比如开场素子义体的制作过程,素子在“热光学迷彩”的掩护下由高空坠下,以及在水中和被操控的环卫车司机隐身搏斗的场景。
△ 真人版反派久世 | 动画版久世
△ 动画版笑面男 | 动画版傀儡师
视觉效果炸裂银幕
人物和情节都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相较之下,影片中“赛博朋克”风格的都市反而更有存在感。市中心高楼林立,夜幕中巨大的全息影像广告占据着人类的生存空间,这些悬浮在半空中的影像犹如梦魇一般,重复着令人心烦的广告词。这座城市有着东京和香港的影子:繁忙嘈杂、光怪陆离。
△ 2017真人版 | 95动画版
△ 2017真人版 | 95动画版
人们的装扮和室内设计也像是来自外太空的产物。行人中有些身着和服、画着夸张的妆容在人行道上踱步,有些头上顶着全息影像装饰物招摇过市。素子睡在类似飘窗的床上,散发着白光的床铺犹如一排排灯管。奥莱特博士睡在深陷墙中的榻榻米上,这样的睡眠空间越发显得孤单和失落。
△ 2017真人版 | 95动画版
商业和内涵难以平衡
尽管重现了原作中的经典场面,还原了人物的特点,制造了炫目的视觉效果,但影片仍然缺乏新意。最为人诟病的是真人版舍弃了原作中深刻的哲学思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入时的话题,比如难民危机、恐怖主义、身份认同和隐私权等。对于观众来说可能喜忧参半,出于商业考虑换上了更加流行和浅显的主题,没有看过原作的观众也能轻易接受;但影片仅仅浮于表面,也使熟悉原作的观众觉得真人版未免太过流俗和平庸。
其实可以看出,创作者对于如何通俗易懂地表达原作的深奥观点做出了努力,素子的旁白反复诉说着:“我们固执地认为是记忆塑造了我们的人格,事实上,我们的行为定义了我们是谁。”这句被强调了的台词刚刚触到了原作的精髓: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我们是否真的拥有灵魂?而真人版并没有继续探究,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通过回忆重新确立身份,故事主线也成了关于阴谋和背叛的科幻版“弗兰肯斯坦”。剧情在后半段的反转确实出乎意料,但缺乏震慑的力量,让人顿觉原来如此,但也不过如此。
无法复制的经典
那么1995年上映的《攻壳机动队》剧场版动画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被奉为科幻动画神作,并且可以令詹姆斯·卡梅隆、昆汀·塔伦蒂诺这样的大导演折服?
首先是对于生命和自我的定义。《攻壳机动队》的世界中,大多数人都是血肉和机器的结合体,而草薙素子更是第一个全身义体化的人,只有装在金属外壳中的大脑还保留着生命象征。对于高度义体化的素子而言,她的自由已经被困于这外壳中,因为一旦离开公安九课,就必须归还义体和需要保密的记忆。真人版电影中素子的义体经常需要维护修理,而她的记忆也完全曝露在汉卡的科技团队面前。人类即使换成机械外壳,可以改变音容笑貌,但仍旧被局限在这副躯体里,尤其是这躯体的所有权还不属于你。
和没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相比,素子和他们仅有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拥有“灵魂”。真人版电影中素子对于自我的存在也时常感到困惑,在歼灭了艺伎机器人之后,巴特感受到素子的迟疑,安慰她道:“你跟它们不一样。”但影片并没有就此深究。95版动画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片段,就是素子在潜水后和巴特在船上的交谈。这一幕在真人版电影中也有重现,可惜交谈的内容大相径庭。素子有一段发人深省的独白:“许许多多的部分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人,这些部分也有千差万别。面貌、声音、手掌、记忆、命运以及我的电子脑所触及的信息海洋,这一切构成了此时此刻的‘我’。个人意识让我感知到自我的存在,但同时也被限定在‘自我’之中。”
人类必须依靠躯壳才能生存,但却又被躯壳所限制,于是想方设法把肉身变得更加强大。然而即使可以更换躯壳,人类仍然被“自我”限制,像素子这样全身义体化的人已经怀疑自己是否还是当初那个“自我”。
这是一道著名的哲学难题 —— 忒休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话说雅典国王忒休斯从克里特岛回来时搭乘的船被雅典人当成宝贝一样供着,但船上的木材随着岁月渐渐腐朽,雅典人逐渐换上新的木材。最终,船上每根木材都被换过了,那么这首船还是当初那艘忒休斯之船吗?亚里士多德从四因论来论证,认为虽然材料变了(质料因),但船的设计没有变(形式因),船的用途和目的也没有变(动力因和目的因),所以仍旧是先前那艘船。
真人版电影中素子和久世对峙时说,我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消灭你这样的恐怖分子;在影片结尾真相大白之后,素子再次申明了自己的使命:我为维护正义而存在。这也是素子最初的人生理念,“回归初心”也让她重新找回了自我。这时也不难理解那句反复出现的台词的含义:“我们的行为定义了我们是谁。”即使失去记忆,失去肉身,素子没有失去“灵魂”。
95版动画却并没有止步于此,和素子这具没有肉身的生命体相对的,是以程序代码形式存在的傀儡师,在不断入侵各类网络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人格”,于是自称是“诞生于信息海洋中的生命体”。面对人类的质疑,他却辩解道,人类的DNA也不过是一段自我储存的程序而已。这种观点其实并不新奇,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里甚至把生物进化归结为基因延续自身的自然选择,而个体只是基因的载体,生命体是基因让自己延续的工具,换句话说,人类只是基因的奴隶。当然,最后一句话,傀儡师没好意思说出来。
科技与人性
傀儡师超脱于“常人”的理念,也将95版动画的宗旨推上了更加惊人的高度,那就是 —— 进化。
在影片所呈现的“反乌托邦”的未来世界,科技使人类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同时又一如既往的脆弱。如果说素子是因为意外而不得不忍耐这样的躯壳,那么主动选择“义体化”的人们显然是为了享受科技带来的益处。素子一边喝啤酒一边感慨道,自己的义体可以迅速消解酒精,所以即使待命状态也可以畅快痛饮。而真人版电影中有一个警察坦白自己换了电子肝脏,就为了能多喝点酒。“只要科技能做到的,人类就会实现,仿佛这才是生命的内核。”
△ 95动画版
“黑科技”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人们沉醉于用科技为自己附加各种新的能力,而把身体和器官换成更强悍的机械装置,恐怕也是用科技改造人类的极限了。只需要付出看似合理的代价,就能换来“可控的新陈代谢,强化的感官知觉,异于常人的反应速度和运动能力,以及大幅提升的数据处理能力”。这些强化能力实在太诱人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黑客对人类电子脑的入侵,随意更换删除人类的记忆,就如我们操作电脑硬盘中的数据一样。那个被植入虚假记忆的环卫车司机认为自己有妻有女,其实是个被操纵的可怜单身汉,而更加极端的后果可以参见《黑客帝国》。
很多科幻作品都表达了对于科技的恐惧和焦虑,比如《黑镜》中那些耸人听闻的例子。科技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还是更恐怖,取决于人性是否能够赶得上科技的进步。迄今为止,人类的意识形态都紧贴着科技的速度,所以我们还没有遇到科幻作品中的末世浩劫。
虽然人们仍觉得“电子脑”这种玩意儿只可能存在科幻小说里,但在硅谷“脑机”早已不是新鲜概念。埃隆·马斯克的Neurallink公司已经在研究脑机接口技术,并声称四五年时间就会出现有意义的脑机接口。而且他的初衷是“实现将人类想法进行上传和下载,进而对抗邪恶的人工智能”。埃隆·马斯克更著名的身份是SpaceX、特斯拉汽车及PayPal的创始人,并且还是“钢铁侠”的原型,可以肯定他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
我们以为未来很遥远,说不定随时就会身在其中。据说爱因斯坦曾表达过担忧:“我担心总有一天科技将会超越人性交互,到时候将会是充满傻瓜的世代。”无论爱因斯坦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很多人仍认为“科技会毁灭人类”并不是杞人忧天。
《攻壳机动队》的作者士郎正宗对此却抱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尽管他创造了一个令人忧心忡忡的未来世界,但在作品中仍旧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人类自身的进化是抵御毁灭的终极战略,不能停止思考生存之道。
95版动画的最后,傀儡师诉说了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崇敬,尽管拥有“自我意识”,但却没有生命机能,更不可能繁衍后代。所谓的复制,并不能产生变异和个性,轻易就会被病毒摧毁。只有生命的演变和进化,才能抵御毁灭性的灾难。而他最终的选择,不仅像人类一样将“基因”延续,同时让素子卸下“自我”的执念,成为无限网络海洋中不被束缚的“灵魂”。
△ 95动画版
科技使血肉之躯的人类变得日益强大,但“外壳”的更新换代远远比不上进化的巨大力量,而人性的演化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并且建立生存法则的关键。无需迷恋科技,也无需惧怕科技。正如傀儡师以一副诡异面貌出场,却并不是人类的敌人。
结语
如果非要拼内涵,真人版和95动画版高下立见,然而我还是要给真人版一个及格的分数,这分数给影片的光鲜外壳,尤其是艺术指导和美术设计。对于一部在全球公映且票房压力巨大的商业片而言,也许真的不能对内涵有过高要求。其实我最大的不满是,《傀儡谣》竟然只是片尾曲?!我一直期待它能在影片中有个惊艳亮相,结果从开头一直等到影片结束。
---------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字部分除引用外均为作者原创,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