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卓然
编辑 彭朋
2月26日,界面新闻从“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上海举办17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影响113.78亿元、拉动效应达309.90亿元。
对比2019年的数据,上海体育赛事直接经济影响增长了近一倍(从60.81亿元增长至113.78亿元),而拉动效应实现近两倍的增长(从157.65亿元跃升至309.90亿元)。
“2024年的上海体育赛事,无论数量质量还是经济社会效益,均创历史新高,持续助力城市经济中心建设。”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表示,上海,在建设国际一流体育赛事之都的道路上大步流星。根据全新发布的2025年上海市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计划(第一版),2025年,上海还将举办171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
此次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围绕体育赛事举办文旅商体展联动活动近200项,日均消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赛事达到48项,占全部赛事比重达27%。
其中,F1中国大奖赛和上海ATP1000大师赛两项赛事分别吸引20万和22万人次到场观赛,赛事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拉动效应均超过15亿元;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创造了“观赛+深度体验”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将赛事打造成为城市体育派对,赛事吸引4.5万余名观众,直接经济影响6.43亿元,拉动效应14.02亿元。
上海马拉松与上海体博会形成“顶级赛事+高端会展”的双向赋能,“以赛促展”“以展促产”,2024年上海体博会直接经济影响达7679.84万元,拉动效应达1.74亿元。
“与城市同频共振的赛事体系是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罗文桦表示,上海自主品牌赛事体系成型,去年,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帆船公开赛“三上”赛事共带来直接经济影响9.62亿元,拉动效应26.62亿元。
当天,《2024年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统计了2024年上海举办的178项国际国内赛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传播效益和城市形象提升等多个维度对各项赛事进行量化评分。
根据《评估报告》,2024年上海市共举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178项,共覆盖55个运动项目,为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其中国际性赛事56项,占比31.5%。
值得注意的是,56项国际赛事中境外观众平均占比3.73%,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F1中国大奖赛等多项国际赛事境外观众占比均达到10%,助力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此外,根据《评估报告》,去年上海178项体育赛事共带动消费92.88亿元,其中,核心消费包括赛事报名费、赛事门票费、赛事纪念品等,共计16.95亿。相关消费包括餐饮、住宿、交通、游览等,共计75.93亿。
除了体育赛事,上海还举办虚拟赛事、智能赛事、电竞赛事7项,其中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上海电竞大师赛、反恐精英世界锦标赛、无畏契约上海大师赛4项赛事排名进入前20%。
尽管上海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决策咨询专家黄海燕认为,上海在举办体育赛事方面,境外游客的比重还有提升空间,受众的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赛事衍生品开发销售水平也还需进一步提升。
他举例说,F1新加坡大奖赛境外观众的比例达到50%左右,2024年悉尼马拉松境外参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达50%,2025年申请报名参加悉尼马拉松的境外人数比2024年增加8倍。相比之下,上海各大国际体育赛事可进一步加强海外人群的针对性营销宣传,着力提升境外观众比重。
与此同时,与其他大型活动相比,国际知名体育赛事往往拥有消费能力更强的受众,这些受众通常具有强烈的消费意愿。比如,新加坡结合市场需求创新打造F1大奖赛旅游套餐和酒店特别套餐,将机票、酒店住宿、比赛门票、赛场演出门票和特色景点旅游门票等高度整合,最大限度挖掘赛事消费潜力。
与之相比,上海各项赛事还需加强对赛事受众需求的深度分析,推动消费潜力转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此外,从国际上看,在赛事衍生品方面,其收入是赛事整体收入的重要来源,例如法国网球公开赛官方特许商品的销售额可以达到100万欧元/天,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特许经营及商品销售总额达6100万美元。 尽管近年,上海多项赛事已着手提升赛事衍生品的策划设计水平,但与国际顶尖赛事相比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