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产业发展“划重点”:隐形冠军、源头创新和制造业高端化

如何破解经济增长乏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经济增长不如预期的广州南沙区,正在寻求新的增长引擎。

12日,2025年首个工作日,南沙举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大会,发布相关科技政策体系。

开年第一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南沙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动力转换期,需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转型。

南沙区位于珠江入海口、广州最南端,一度是广州的远郊和边缘,以汽车生产和船舶制造见长。

随着汽车市场变化、房地产业低迷,加上外贸波动,南沙原有产业遭遇瓶颈,经济增长遇到滑铁卢,20242月后就没有再发布其GDP指标。数据显示,2024年前2个月,南沙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滑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下滑2.2%

作为广汽丰田的大本营,南沙经济随着日系汽车在国内市场的急剧变化而遇冷。根据广汽集团产销快报,2024年广汽丰田产量和销量分别下降22.53%22.32%。本地经济转型压力进一步凸显。

南沙将2024GDP增速目标定在7%以上,显然这一目标难以实现。2024年上半年,广州实现GDP14297.66亿元,结合其他10区增量表现,南沙GDP名义增速跌幅超过6%,在各区中垫底。

事实上,这个汽车大区是广州经济的缩影。2024年前三季度,广州市GDP22149.95亿元,同比增长2.0%。这一增速在全国GDP十强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在26座“万亿GDP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欧江波向界面新闻分析指,“2024年为什么数据不好看,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个是汽车,一个是房地产。房地产投资在占全市总投资超过四成,这个部分表现不好,直接拉低了整体投资表现。而汽车在广州经济里比重很大,现在遇到了‘油改电’,面临结构调整的问题。但这是阶段性的波动,我认为也很正常。”

未来要发展哪些产业?

眼下,不管南沙区还是整个广州,都在破题经济增长乏力。

12日,南沙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政策意见》,多项条款提出对原始创新的支持,例如围绕南沙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按上级立项金额给予配套支持等。

除了源头创新之外,该意见还提出聚焦海洋科技、空天科技、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符合南沙实际特色的创新赛道。

针对区内的产业发展,刘炜指出,未来有三个方向:首先要做传统产业,对现有的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例如南沙的第一产业是汽车,现在以燃油车为主,下来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其次是新兴产业,也就是目前“有苗头”的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等;第三是布局未来产业,特别是火箭、卫星、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艇、服务机器人等。

在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方面,刘炜指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已经形成基础,区内聚集了300400家企业;在半导体方面,南沙具体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初步形成晶圆材料、外延片、晶圆制造、测试封装、模组器件的链条。

自引进第一家集成电路企业晶科电子以来,南沙近年陆续引进培育了芯粤能、芯聚能、联晶智能、南砂晶圆、奕行智能等代表性企业。

大会现场,芯粤能和芯聚能分别展示其碳化硅晶圆和碳化硅主驱模块。芯聚能一名投资管理部人士向界面新闻介绍指,该模块属于第二代,出流能力从400安增加至600安,适配平台也从400V低压平台延伸至800V高压平台,“已经定点了几家车企,包括吉利、红旗、零跑等,预计今年一季度可以快速上量,在全年内实现大批量交付。”

芯聚能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10月,碳化硅主驱模块出货量超30万套。

芯聚能主要做封装测试,而芯粤能处于芯聚能的上游,主要做晶圆制造。上述人士提到,后期将陆续导入芯粤能的国产芯片,“芯粤能芯片目前正在验证,因为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模块验证周期很长,关乎生命安全,基本上在一年半到两年才可以上市。”

在南沙区万顷沙镇,南砂晶圆、芯粤能、芯聚能等多个芯片产业大厂依次排开,业内把这里形象地唤作芯片一条街

芯粤能碳化硅芯片项目落地于此,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项目规划产能24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芯片,可满足100多万辆新能源车的需求,一期和二期项目达产后合计年产值将达100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南沙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规上企业产值增长49.8%,新设企业增长206%

源头创新和高校孵化

“我们将推动区域内研究院以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企业的孵化,促进成果转化,孵化更多的上市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这是我们支持在区内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方向。”刘炜提到。

目前,南沙区已有奥飞数据、远正智能、科伊斯数字等隐形冠军,中科宇航、巨湾技研、广钢气体、芯粤能等独角兽,以及小马智行、晶科电子等上市公司,这些企业集中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半导体、商业航天等领域。

其中,晶科电子来自“港科系”,由香港科技大学孵化成立,其创始人为港科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校友肖国伟。大疆科技、云洲智能两个行业龙头,一个主做无人机,一个主攻无人船艇,同样来自港科大。

南沙有意复制这种模式,通过区内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孵化一批新兴科技企业。

与传统的高校采用学院架构不同的是,港科大(广州)采用全新的“枢纽”架构,设置了功能、系统、信息、社会四大枢纽,每个枢纽之下再设四个学域。 目前,学校学科涵盖先进材料、微电子、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世界科技前沿或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同时指向解决“卡脖子”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高校的定位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过去仅仅是满足于科学技术化和技术产品化,现在我们可以做到产品产业化。”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现在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引领。企业可以把很多复杂世界场景的问题带到学校来。这个过程中,我们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相关能力,形成这种循环迭代。”熊辉认为。

界面新闻在近期走访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及其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在港科大(广州)实验室,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生郭伟钰向记者展示了团队研发的AI智能眼镜。该眼镜可以作为日常的眼镜、墨镜使用,由于搭载了大语言模型和团队自研的语音模型,可以实现录音、同声传译、AI助手问答、会议纪要、AI会议搜索等功能。

郭伟钰同时是广州元交互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告诉界面新闻,该项目由港科大(广州)在2022年底孵化,已获得500万元的融资。经过大量访谈和调研,团队发现眼镜是一个非常好的AI载体,“一方面,从传统眼镜来看,这个市场很大,每年接近1万亿元份额;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可穿戴设备,眼镜不像手表一样,还没有完全被智能化。”

郭伟钰提到,目前该产品已经在试产阶段,并在抖音和tik tok上进行了小范围售卖,销量达到200-300件,预计在今年量产。

截至202411月,港科大(广州)已有超百个不同阶段的师生创业项目,其中已注册公司超60家,主要围绕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环境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元宇宙等科技领域。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