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7vs355,指数化浪潮下,主动权益基金如何重获信任?

今年共有1002只新基金成立,被动指数型基金合计募资4097.47亿元,主动权益基金仅有355.02亿元。

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杜萌

“如果没有指数基金,那就是天上掉黄金,你都没手接。”

2024年,公募圈最火爆的赛道莫过于A500指数基金,有超110只中证A500主题基金获批并发行。

和A50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动权益基金的惨淡。截止12月24日,全年仅新发了259只主动权益基金,数量不足指数基金的六成。为了保发行,有近四成主动权益基金采取了“发起式”,公募管理人自掏腰包力保发行成功。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投研模式因为业绩欠佳而饱受诟病。随着信任的流失,低费率、运作透明的指数产品呼之欲出,成为公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从王亚伟到宋昆,从张坤到葛兰,公募行业主动权益投资的顶流们不断淡出人们视线。由基金经理主动选股的模式过时落伍了吗?指数基金的浪潮下,搁浅的权益产品又将何去何从?

指数基金带来的颠覆

当“924”的行情刚刚满一个月,退休市民孙先生已经“清仓基金,全仓指数”。作为有着近二十年炒股经验的“老炮儿”,他决定购买核心资产,重仓A500ETF和科创50ETF。

面对“为何突然选择清仓基金?”的问题,孙先生反问:“同样的两只基金摆在你面前,一个是认购费率1.2%,一个是0.8%。一个是基金经理自己选股,会有风格漂移和追涨杀跌,搞不好还有老鼠仓,另一个是跟踪指数的,买的就是那些指数成分股,你会选哪个?”

过去三年来,多数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欠佳,这让不少基民“感到心寒”。中证指数网站数据显示,截止12月24日,沪深300指数近三年来年化收益率为-7.37%,中证主动偏股型基金指数(932055.CSI)近三年来年化收益率为-11.45%。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还跑不赢指数,”像孙先生这样的投资者正用脚投票,“抛弃”主动权益产品。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被动指数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已经超过主动权益基金。全市场11641只公募基金(只计算主代码)合计规模为31.21万亿元,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有1746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有296只,合计规模为4.65万亿元;而偏股混合型基金有2392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有1319只,普通股票型基金有558只,合计规模只有3.6万亿元。

指数基金正成为市场规模最重要的增量。今年共有1002只基金成立,被动指数型基金有350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有57只,合计规模为4097.47亿元;偏股混合型基金有197只,普通股票型基金有31只,合计规模为355.02亿元。

今年新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中,不少产品属于“踩线”成立。其中,募集规模介于2亿元至3亿元之间的主动权益基金共计有75只,占比达29.30%。不仅如此,还有多达94只主动权益基金不得不以发起式的方式成立,占比达36.72%。

指数基金的“二八法则”

“现在公司每周五都要写关于A500ETF的周报,总结发行和持营情况。领导们给的要求是保住前十,冲刺前五。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在这场席卷全行业的A500大战中,有头部公募立下了“军令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经发行的110多只A500相关指数基金中,除了传统的头部大厂外,也不乏一些初次“尝鲜”的中小公司。如博道基金、长信基金等也在10月中旬上报了首批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等。

“ETF的头部玩家也就十家左右,现在来看排名靠前的都是券商系的公募,可以说有券商股东的真金白银才能走得更远。”某公募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中小公司来说,如果达不到规模优势的话,那么一只ETF至少要保证在5-10亿元左右,公司才能勉强不亏本。”

该人士表示,作为同质化产品,指数基金的发行往往都伴随着声势浩荡的营销资源投入。指数基金的降费是个大趋势,这就意味着公司发行持营ETF的收益会变薄。按照现在的规定,基金销售的尾随佣金中有一半要给渠道,留给公司的就剩一点点。

“指数基金的发行一直是基金公司的‘贵族游戏’,除了发行费用高,ETF的IT系统成本也不低。”一家银行系公募的市场部负责人表示,ETF配套的恒生系统开销不小,包括上门安装费和系统维护费等等,这成了中小公募参与ETF业务的又一道门槛。他告诉记者,一个系统的花销是百万级的,一家中小基金公司一年的利润本来就不高,系统的开销也成为了他们发展ETF业务的阻碍。

既然竞争激烈,为何仍有玩家不断入局,甘心“陪跑”?

“只有指数基金才是全市场最大的增量,这对公司来说是致命的诱惑。”一家以权益基金为主的公募近期也发行了中证A500的相关产品。该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A500太火热了,销售出去跑渠道,如果你手里没有A500,都不好意思和客户推荐。”

“沪深300ETF现在已经有三只千亿级巨无霸了,A500指数作为核心资产,竞争刚刚开始,后续还是要看持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还是更愿意布局A500。”上述人士表示。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认为,尽管中国的指数基金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市场相比,其规模仍然相对较小。这可能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投资者结构、市场认知度等因素有关。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投资者对指数基金认识的加深,这一差距有望逐渐缩小。

“目前,我国的指数基金还存在费率高、业绩优势不强的特点。”李一鸣表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投资者对低成本投资的需求增加,目前指数基金费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相比国外市场仍有不小的差距。由于目前国内主动基金相对于指数基金仍然具有一定的超额收益,使得指数基金在业绩上并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长期来看随着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有效,国内指数基金的收益有可能会提升,但这个是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

主动权益基金的改变

今年3月,证监会在《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提及,要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投研体系建设。

9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到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督促基金公司端正经营理念,强调投资者回报导向,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满足公众需求的产品,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

在天弘基金2025年度策略会上,天弘基金副总经理聂挺进表示,行业存在着高度依赖投资经理个人能力、缺乏体系化精细化管理赋能机制、投研业务明星晋升管理者后缺乏管理抓手、投研人才考核激励机制错配、缺乏数字化投研人才的培养机制等长期痛点。

如何摆脱对单个基金经理的依赖,构建科学的投研体系,重塑市场的信任感?这是摆在基金公司面前的问题。

界面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基金经理对于“坚守能力圈”的执念也在改变。“之前会有种执念,要把这只基金的业绩做到全市场前列,‘十年十倍’之类的。经过这两年市场的毒打后,也会发现市场周期不可逆,需要适当地拓展能力圈,不能做井底之蛙。”一位百亿基金经理坦言,自己今年有意识地参加了创新药、游戏传媒等多个路演和研讨会,希望对自己的投资视野有所拓宽。

今年,知名基金经理“传帮带”的例子也在增加,包括易方达基金祁禾、兴证全球基金林国怀、交银施罗德基金王崇、景顺长城基金张晓南等,均选择离任多只规模较大产品,大幅缩减了在管产品规模。

自去年以来,公司大力打造投研平台,弱化单个基金经理在选股中的话语权。具体来看,就是由投研团队进行初步的选股,最后再将各个因子、各种变量输入算法,通过AI驱动进行选股,将决策交给平台。北京某公募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工银瑞信基金首席营销官张波表示,基金公司的核心是做好权益投资能力的建设,丰富权益类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投顾业务,同时完善内部团队中长期考核体系,提升投资管理能力”。

“从之前基金经理的单打独斗,变成团队化作战。比如科技方面的投研团队,现在已经扩充到了5-6个人,除了2位研究员之外,还有3位基金经理。他们每个人看的方向都不一样,公司也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在擅长的领域内持续做精做深。”某外资公募投研人士告诉记者。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目前共有45只主动权益基金由三位基金经理及以上共同管理。其中工银瑞信三年是最典型采用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产品,它由胡志利、谭冬寒、盛震山、杜洋四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大浪淘沙,不进则退。指数基金的浪潮正在风起云涌,主动权益基金能否顺应形势,摒弃糟粕,实现新的跨越?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