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银行股价纷纷创新高,红利资产再受热捧

2024年12月24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高,银行板块涨势延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盘中均涨逾1%,四大行股价刷新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2024年12月24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高,银行板块涨势延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盘中均涨逾1%,四大行股价刷新历史新高。

港股内银股同样表现强势,工农中建交五大中资行齐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中信银行(00998.HK)、农业银行(01288.HK)、交通银行(03328.HK)分别上涨2.94%、2.09%、1.79%。

截至今日收盘,市场上红利主要指数均大幅收涨,中证红利指数收涨1.15%,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收涨1.95%,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收涨1.59%,红利低波指数收涨1.06%。

岁末年初,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在稳健资金寻找高票息债券而不得的背景下,转而增持高股息的高质量上市公司成为理想替代。当前国有大行股息率在4.5%左右,更具配置吸引力。

消息面上,12月LPR报价保持不变,年末降息预期落空,也有利于银行稳定净息差。另一方面,在11月经济数据出炉后,市场一度加速“抢跑”,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全线下行,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持续创下新低,也变相抬高了银行等高息分红板块对市场的吸引力。

中信证券认为,12月重要会议结束后,市场对于政策的博弈告一段落,人民币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下思考,银行股仍将是确定性强的方向,年底和年初将步入保险开门红增配季,股息高、波动低、经营稳的银行品种预计仍是险资增配方向。

据相关消息,9月底一揽子宏观刺激政策出台后,海外主动管理基金纷纷调仓换股。近期,多家万亿美元级别的资管巨头出手,旗下中国市场基金和新兴市场基金大手笔增持中国银行股,以捕捉刺激政策下经济回暖带来的投资机遇。

湘财证券表示,高股息策略是投资于“高分红+低估值”类资产。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加强央国企市值管理工作;从资产性价比来看,近期十年国债利率的持续走低,当前市场上高性价比资产越来越少,因此更多险资等低风险偏好资金会流入优质红利资产;从市场交易层面,2025年,该机构认为市场会延续2024年剧烈波动的特点,高股息资产具有较强的避险功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youlianyunpindao@163.com
以上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