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颜开:坚持做原创,把变现放在更遥远的未来

原创之外,有意义的改编同样值得去做,但一定要不忘初心。

他说,对漫画的执着,是因为热爱,所以才义无反顾;

他说,从“颜开文化”到“漫言星空”,只做及格线以上的精品 ;

他说,中国的漫画事业正在崛起,终有一天日韩会反过来“拜山”;

他说,坚持做原创,不是因为高尚,而是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收益;

他说,原创之外,有意义的改编同样值得去做,但一定要不忘初心;

他说,看日漫长大的一代人,已经开始在拿人民币甩日本前辈们的耳光了;

他说,粉丝经济是在聚合和自己拥有相同梦想、相同爱好的人,非做不可;

他说,能产生共鸣和记忆点的作品,才具备真正的商业价值;

他说,条漫,其实是四格漫画的进化体,传统漫画不会消亡,只会不断融合演变;

他说,引进优秀的日本动画电影,对培育中国动画市场而言,是种利好;

他说,百万创意创业大赛给年轻人提供了机会;

他说,如果想做漫画,那就赶紧来吧,现在是最好的时候……

他是“中国原创故事漫画第一人”、“中国内地首席漫画家”——颜开。

中国内地首席漫画家 颜开

作为中国漫画界的领军人物,颜开老师给大家呈上了无数漫画精品;

作为“首届百万创意创业大赛”的特邀评委,颜开老师为有漫画梦想的年轻人传道授业解惑……

眼下,在 “第二届百万创意创业大赛”即将启动之际,文创资讯有幸采访到了颜开老师,听这样一位行业“泰斗级”的人物,讲述他的漫画梦以及对他中国漫画事业的解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迪。

以下是文创资讯记者对颜开老师的专访实录:

因为热爱,而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文创资讯:您被业界誉为是“中国原创故事漫画第一人”,您是什么时候跟漫画结缘的?又是什么原因让您坚定地走上了原创故事漫画这条路?

颜开:和漫画的结缘,应该还是缘于从小的兴趣爱好吧!因为从小我就特别喜欢画画,然后正儿八经看的第一部故事漫画应该和我们大多数70后一样,是《铁臂阿童木》。后来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最喜欢的一套书是《丁丁历险记》,这都是故事漫画,只不过那时候都是以小人书的形式出现的。

当然真正的第一次知道新型的故事漫画是在1991年我读高中的时候,比如《圣斗士星矢》、《七龙珠》和《侠探寒羽良》这样的“老三篇”,当时接触到这种故事漫画时就觉得,这个就是我最想要的,以后打算一辈子从事这个行业,要做一个漫画家。

而我正式入行应该是18岁的时候。当时我还在读一个国际贸易的大专,在做我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我大概在高中的三年时间里面,自认为做了一些锻炼得到了储备,因为从小就喜欢写小说配插图,高中那时候就一直都在做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也学着画一些连续的故事漫画,大概画了有几百页。当时就很想投稿,但是很可惜,那时候全中国没有任何一家杂志或者报纸,或者其他的平台去刊载这种故事漫画。我跑到邮局去翻去询问,甚至把邮局黄页全部都翻遍了,结果发现没有一本杂志、一家平台可以投稿,非常绝望。

那时,我人在深圳,绝望之中突然有一天在街上逛书店的时候,发现有一本杂志叫《画书大王》,那本杂志居然很意外的是国内出版的,而且已经出到第七本,它上面已经开始刊载一些像我们的谭晓春老师、王培堃老师等等一些老连环画家的转型作品,并且上面还明确地说向青年漫画家征稿。我当时特别兴奋和开心,唰的冲到家里绘画了作品投去这本杂志。

很幸运!当时整个国内这种类型的人才非常匮乏,我幸运地跟《画书大王》的主编王庸声老师通上信了。那时候王老师说,他们因为之前中年连环画家的转型之作在杂志上面的刊载,受欢迎程度有限,所以很希望开发一些青年人绘画,一些更适合孩子看的全新的作品。并且提出要建立中国第一个职业漫画工作室。但是,因为当时的杂志社条件有限,所以只能从全中国选取三个人,而我就是其中一个人选。

这意味着,我可以去北京继续画漫画,追踪自己的漫画梦想了,这确实是个好事。但我也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阻力,就是如何去说服父母,跟他们协商,我要辍学,放弃学业去北京画漫画。这个问题纠结了我和我父母三天的时间,最终我说服我的家里人,让我去北京去做这个绘画工作。但其实,在当时我父母是很担心的,毕竟这么一个在国内还不能形成行业的行业,然后你去到那里,去做这个绘画,到底靠不靠谱?甚至我家里人还想办法去做过调研,说看是不是骗子骗小孩儿,然后又担心赚到的稿费可能不足以养活自己,然后又担心说你荒废了学业以后怎么办?进入一个完全不知前途的行业,我首先面临的是各种各样的中国式家长的担心。

但我那时候态度是很坚决的,因为我觉得国内没有这个行业,正意味着你可能在这个行业会拥有最大的机会,而这又是我从中学时代就一直梦想要做的事情。所以说,相对而言,我很坚决。我跟我父母说,大学永远在那里,如果说以后真的有需要,比如我这个选择不靠谱,那即使我现在辍学了,未来我还可以有机会再重新考进去,再重新开始,哪怕三五年后或者什么时候想进修我都有机会进修,因为大学一直在那里,但是这个机会可能一辈子只有一次。如果说错过去了,那么我等到大学三年四年出来,那我可能就错过一个时代,我将不再是第一批进入这个行业的,也不能拿到最早的机会。

最后,我说服父母去到北京加入了这个工作室,当年中国第一个职业漫画工作室主要成员就是我,然后青年漫画家陈翔(《小山日记》的作者)和青年漫画家郑旭升(《繁华如梦》的作者)三个人,后来我们被称为“中国新漫画三剑客”。2006年我也找他们回来一起搞过三剑客工作室,基本上其实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其实,跟漫画结缘,走上原创故事漫画的道路,对我来讲是一个很轻易的选择,就是决定了然后义无反顾去坚持。我最爱这个,最喜欢这个,我一定要干这个,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扑上去,任何东西都不顾。这也算是一种执着吧!

漫言星空作品:《大唐无双》

坚持匠人精神,走精品化路线

文创资讯:在您20多年的漫画生涯中,创作了无数让人津津乐道的漫画作品,也形成了“颜开文化出品”这样一个品牌,将来要到影视等其他领域发力,要如何在这些领域也打造出您的品牌?

颜开:这个首先有一个品牌升级的过程。为什么说和光线传媒谈妥,接受他的投资参股之后要更名为漫言星空呢?是因为觉得之前的“颜开文化”这个名称的个人色彩太过浓厚,那么我们希望的是,未来能够集合更多的力量,更多的有才能的人,然后创作更多的作品,所以说首先不再是我自己的个人品牌,而是从“颜开文化”升级成为漫言星空。

漫言星空的寓意是用漫画去诉说世界,这样一个意思。星空的意义就是希望在我们这个团队当中能够呈现出很多闪亮的星星,能够有很多明星级别的作品出现,所以说我们有这么一个品牌升级。

另外我们在影视等其它的领域发力,当然是主要借助于光线的后备力量,那么这部分的资源我们会尽量去用好,而且会尽量想办法把相同的资源和渠道带给行业当中和我们进行合作的公司团队乃至个人以及一些优秀的创作者,我们在做的是这么一个升级的道路。

在除开我们之前单纯的漫画创作之外,我们也会尝试在整个产业链的链接上面去做一些工作,利用我们已有的一些资源去和其他的产业链中后段的企业去做对接。动画也好,影视也好,游戏也好,我们认为当中都会有很多很多的空间。

至于我们IP的打造方向,其实从颜开文化时代就自始至终没有变化过,那就是我们只做及格线以上的精品。我记得我曾经在另一个访谈上面回答过,现在新媒体时代整个行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在网络端和移动端,有非常多的新作品出来。在我看来,不管它是属于科幻还是玄幻还是爱情之类,从我的角度上来讲,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在新媒体时代刚刚开启大门的时候,为整个时代去铺路并且去贡献流量的作品;另外一种是在新时代大门开启之后,在短期内可能某种程度上会被压抑,但是如果坚持走精品路线,在未来一定能够获得相对更好更大的回报和收益,并且有机会成为经典作品的这种作品。

对我们而言,我们不走流量,只走精品路线,我们希望用我们这二十多年的创作经验和我们对于专业方面的这种有点类似“匠人精神”的这种坚持,去给行业里面带来更多的真正有生命力的,未来可能产生真正的效益和利润的这种精品作品。

对我来讲,最好的状态,不是说我们短期内获得多少的数据流量或者眼球经济做得多好,而是说让看我们作品的受众能够获得感动,能够让我们的作品和他的童年、少年时代交织在一起,产生共鸣,产生情感。

漫言星空作品:《凤临天下》

坚持做原创,把变现放在更遥远的未来

文创资讯:从一个原创漫画家,到成立自己的文化公司,一路走来,你是如何平衡漫画创作和漫画“变现”之间的关系的?

颜开:其实还蛮简单的,我们工作室成立初期,也就是在叫“颜开文化”之前,是叫“三剑客工作室”。在“三剑客工作室”的时代,基本上那时候陈翔老师和郑旭升老师是在当尖兵,我的状态就是在用自己在动画公司的年薪养着工作室往前走,一直到工作室第一个项目《神精榜》基本上可以持平了,那我才敢辞职出来,然后才敢开始说去做这些相关的工作。

后期同样的,用商业单赚到钱,然后再投入原创,这是所有的很轴的一根筋搞原创的人都在做的事。而且在早些年很艰苦的时代都是这么去做的,有些人可能说在做的过程当中,因为商业单利润比较厚一点,可以让公司良性运转,慢慢就偏离了初衷,就忘记了自己想做原创的初心和目的,慢慢变成了纯粹做代工和商业的公司,有些人还能够继续坚持,那我们很明显是后者。

我们的状态是,在原创项目逐渐可以形成一个循环的时候,就开始越来越多地砍掉商业项目,而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原创,所以我们团队一直都是二八开吧。就是在良性运作的状态下,有八成的力量在做原创,有两成的力量在做商业单,去进行一些帮补。而这么去做,一方面确实是我们愿意坚持初心,我们热爱做这个事情,但是并不是强调我们品格有多么高尚,是因为我们相信做原创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收益,如果能够循环的话,我们会把变现放在更远的未来,我们也相信那会是更好的未来。

漫言星空作品:《机动战士敢达UC》

原创之外,有意义的改编同样值得去做

文创资讯:就您自己公司的漫画作品而言,您是倾向于原创还是改编?为什么?

颜开:我们还是相对倾向于原创,因为一方面把控性会比较强一点,那么我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最原本的创作初衷和本心去进行创作,对于原创人来讲,始终都是愿意做原创的。

但是我们也并不完全性地排斥改编,像我们在这么多年一直走来的历史当中也进行过一些改编的作品,比如说和江南合作的《龙族》,比如说和日本万代角川合作的《机动战士敢达UC》中文版等等。另外,包括正在腾讯连载的《凤临天下》这些都是合作改编的作品。我认为,只要改编的作品确实是足够好,足够打动我们这些原创者,那么它就值得做。

当然,这其中也要大概遵守几个原则吧:

第一,这个改编是可以双赢的,我们和合作方最终都能够有所斩获。

第二,这个改编的作品我们觉得有尝试的价值,比如说《机动战士高达》这个项目。我们当时如果出去谈,从商业层面上来讲,肯定不会有获益的,因为像这种国际级别上都有很大知名度的品牌产品,你是不可能拿到相应的版权的,他基本上是一个接近代工的形式。但是为什么我们会选择去制作?因为我们要向外界证明,我们可以拿到国际上面最优质的单子,我们可以实现这个作品中日同步连载,我们国内的制作实力也可以获得日本最顶级的专业人员的认可,那么这是一个对于公司实力方向的一个呈现。我们认为做这个事情是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的,所以这种我们也会去做。

第三,就是说如果这个事情是具有前瞻性意义,或者说是开拓性意义,甚至说是实验性意义,对于行业有帮助的这种作品,我们也会很愿意去做。

基于上述这三个原则,我都会愿意去做改编作品。其实应该还有第四种可能性,就是有金主拿人民币来抽我们耳光,我们觉得这个事情也是值得做的。当然我们原则性的话是前三种。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是一个很好很棒的项目,我觉得即使不是原创的,也一定是有值得做的意义。因为未来都是在强调强强联合,像这种项目我们觉得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不管是资本还是大公司,他都会有一种对于风险性的预判和预估,那么当很强的几个产业链前中后端的这样的公司,如果真正能联手去推一些作品的话,形成类似日本那样的制作委员会,去做联合作品,我觉得这个会是最棒的一个方向。这种方向我是很期待并且很推崇的,这比刚才说的那个第四种让我们纯粹做代工,我要感觉更有兴趣。

漫言星空作品:《龙族》

中国动漫正在逆袭,粉丝经济非做不可

文创资讯:中国观众受日漫的影响比较大,我们身边很多80后、90后都是看着日漫长大的,对此您怎么看?您是如何看待“粉丝经济”在漫画变现过程中的重要性的?

颜开:确实我们身边80后90后甚至70后都是看日本动漫长大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一些很极端的小伙伴会说,这个是日本文化侵略。那没有办法,早年我们在动漫领域确实很弱,被人侵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去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去真正地在市场竞争当中获取属于自己的受众。

一方面很开心的是,政府一直都对此比较支持,比如对国外动画在引进数量上有所限制,还有播放方面有一些打压措施,这给国内动漫行业的生存提供了一定的时间跟空间;另外一方面,我们始终都有一个最大的优势,这不是说日漫所能够获得的,就是我们足够的接地气,在创作的毕竟是中国人自己本身的作者和团队,那么在这当中的很多细微的情感和价值观,是日漫不能够真正完全替代掉的,所以这些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抓得很稳的话,最终能够获得最大市场的还是我们。

如果我们能够在国内的市场真正做到很强悍,真正能够占据国内七成八成以上的市场,到那时候我们可以再尝试反过去,做文化侵略,去其他的国家把我们中国的一些文化、思想和精神去向外面的土地去散播。我觉得这一天正在到来,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有土豪去抽日本、韩国的前辈的耳光了,去说你们帮我们做代工,而且有很多这样的工作已经开始达成了。

这让我回想起当年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和日本人来抽我们的耳光,然后让我们的,比如上海美影制片厂那一批很有能力、很有梦想的,但是在国内找不到太多机会的这些人才变成他们做代工的人才。我认为这个时代正在翻转过来,而且从中国的角度上而言,不管说是我们做漫画在白银时代抢先做了彩色漫画,避开了和日本漫画的竞争,还是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批90后的受众群体,在我看来,这都是打了一个大胜仗。

那么除开这一块,其实我们在网络上面的高速发展也是比日本和韩国有优势的,加上我们巨大的非常接地气的电影票仓。再比如说,大约从09年10年开始,我们在新漫画白银时代做彩色漫画的杂志销量做到了全世界第二,做到了图书销量上千万册的时候,就有无数的日韩前辈过来拜山,那时候我就有预感,整个情节的反转会出现,我觉得现在正在进行中吧。

其实,现在大家很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80后90后看着日漫长大的一代人,会不会对我们有多大影响,但是如果真正有深入去关注,就会发现80后可能还不太明显,但90后他们已经开始。没有任何人去推销或者是去向他们教育要重视我们自己的中国动画,但是他们自己已经开始行动,比如类似国风相关的音乐剧也好,cosplay也好,作品也好,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属于我们中国自己风格的东西,这是一种国家在逐渐强盛的体现。它跟经济挂钩,当我们的经济在更强盛的时候,90后00后会拥有更多的自信,他们就会更愿意把自己的文化,看得更重。我相信从00后开始日漫对他们的影响将逐渐变小,越来越微乎其微,他们会有更大的自主意志和自信去做属于自己的作品。

粉丝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我认为未来不管是大的集团也好,或者小型的公司也好,甚至是个人也好,都要去注重运营自己的粉丝。大家应该发现,像央视这这种国字头的,100%全覆盖式的媒体,在现在新的时代的冲击下,影响力正日渐式微,而自媒体、网络上面的各种声音、直播,新兴出来的东西反而影响越来越大。这就证明未来一定是像现在这样的一个状态——碎片资讯的时代,而且会继续往前发展,越来越割裂,就是大家各取所需、各取所好,所有的民众都各自有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山头,会选择自己喜欢去收听和收看的媒体或者平台。那么,如果你不去运作粉丝经济领域,你会发现你的声音无法透过这种被割裂成很多块的屏障,去传达到其他的一些没有收听你的粉丝的耳中或眼中,所以说粉丝经济一定要做。粉丝经济其实是在聚合和自己拥有相同梦想、相同爱好的人,这件事情非常非常重要。

漫言星空作品:《神精榜》

能产生共鸣和记忆点的作品,才具备真正的商业价值

文创资讯:近年来,大量的漫画作品被改编成了动画、游戏,相应的衍生品也不断推向市场,那么,根据您多年的经验来看,一部漫画作品,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他是否有商业价值呢?

颜开:我一直说一部漫画,比画技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比故事更重要的是他的角色,比角色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带来的那种情感诉求。我认为一个作品如果所能做到的终级,就是做到他能够和受众的情怀和受众的年龄完全融合在一起。当他回忆起自己的小学时代,中学时代或者大学时代,如果你的作品是跟他那个时代完全融合在一起做,然后他将一辈子都会为这个作品消费,这里面就会产生商业价值。

其实,各种类型的作品都有商业价值,比如说我们前面说到的眼球经济。如果你想赚快钱,可能你做一个短平快的产品,根据现在流行的趋势,不管是玄幻也好,盗墓题材也好,根据这种流行趋势去迅速地打造一个吸引眼球经济的作品,然后迅速地赚快钱,这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全中国现在无数的公司在做和在仿效的,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获得了成功。

但是我一直认为,更大的价值就是来源于这个作品是否能够深深地植入受众的童年少年时期或者青年时期,让它成为他生命当中的一个记忆点,如果说能够做到这样的作品,将是拥有最大的价值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一般情况下要拥有完整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可以拓展的,可以在策划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之后的产业链后端。其实,不管是游戏还是影视,还是衍生产品变现的作品,都必须是一个满足基本及格要求的作品,最害怕的是那种在最开始的什么都没有想,只是因为我爱好,或者只是因为我想追逐一个潮流,只是因为我想独特,标新立异,但是结果却稀里糊涂地在网络上面红起来的作品。这种作品虽然拥有很高的点击率和短期内看起来很好的数据,但是在做后端变现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有各式各样的问题陷阱和软肋。

在我看来,虽然现在传统的平台不被看重,但是我一直还是强调从传统的媒体走出来,经过市场验证相对靠谱。实际上,那些销售过海量图书的作品的价值是被低估的。相反,目前在网络上拥有非常好的数据的作品,可能只经过了半年一年这样飞快地冲起来的,这些没有真正经过市场验证的作品,它的价值某种程度上是被高估的。因为它还没有经过像传统纸媒一样,经过第一个关卡的验证,比如说我们传统纸媒拥有的受众是确实拥有的,假设我们图书销售30万,那我确实拥有30万的受众群体,还是实际愿意掏钱的,而网络上拥有的状态则是,有可能说我拥有的是30万,而到你一开始收费,他就立刻说一句粗话,然后就会离开再去寻找其他的作品,这个状态应该是不太一样的。如果,过于注重数据、流量,过于注重受众的感受,那么你会发现它在后端产业链开发的时候会面临非常多的技术问题。

漫言星空作品:《星海镖师》

条漫,其实是四格漫画的进化体

文创资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条漫作为适合屏幕阅读的漫画形式,大行其道,相比之下,四格漫画风光大不如前,甚至有人说未来条漫会取代四格漫画吗,对此您怎么看?

颜开:我认为不是说取代四格漫画,而是当条漫出现以后,四格漫画现在的状态是被条漫吃掉,变成了一个细分的门类。我们可以这么去说,就是条漫其实是四格漫画的进化体,2.0或3.0版本的这种四格漫画。

条漫打破了四格这个形式,变成更多格,它打破了四格起承转合的这种固定的讲故事的形式,有时候它会变成平铺直叙简简单单去讲一个小情绪讲一个小鸡汤。我认为在未来,四格漫画应该是条漫当中的一个种类。就比如说,漫画是一个大种类,以前会分讽刺幽默的漫画,会分四格漫画,然后会分故事漫画,但现在的状态就是一面是故事漫画,另外一面是条漫。

当然,有可能会在条漫下面涵盖四格漫画和讽刺与幽默的单幅漫画,会整个涵盖在里面。我觉得吃掉也就算是取代了吧,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一定要分的话还是可以分出来,但是我认为,条漫这个形式是可以覆盖的,而且,条漫的这个状态正在导致传统的页漫故事漫画产生变化。因为某种程度上面,我们其实也可以把故事漫画切割成条漫的形式,让受众用条漫的形式来阅读,只不过它带来的画面冲击力会受损失,然后传统页漫故事表现力方面也会受到比较大的损失,但是这里面也是有融合的部分。

漫言星空作品:《雪椰》

传统漫画不会被淘汰,但会不断融合演变

文创资讯:随着纸媒式微,网媒的崛起,漫画从内容、表现形式、口味尺度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传统漫画家来说算不算一种挑战?您觉得,传统漫画会随着新媒体的主流化而被慢慢淘汰吗?

颜开: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漫画家来讲算是一种挑战,因为传统的画家,他在脑海里面有很多固有的公式和固有的概念,以及从前辈那里传承得来的经验,这些东西在传统纸媒时代是一种优势,但是在网媒时代某种程度上开始变成一种禁锢,让传统漫画家有时候放不开手脚去做,因为你很难想象说前辈们可能花了半个世纪才能够积累出来的这种经验,然后在这个网媒时代突然发现完全没有用处。

如果要我举例的话,比如举一个角色造型的例子,传统的纸媒漫画家们积累下来的数十年的经验告诉他们:角色的设计设定,一定要有标识性,一定要有设计概念,向传统的这种标志、LOGO去靠拢。比如,当一个角色,你设计完以后把他全部涂黑,他那个剪影能够让人认得出来的话,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合格的漫画主角,你只要回想一下,比如说类似那个龙珠的孙悟空或者阿拉蕾,或者说其他的传统漫画里面很多角色都是按照这个规则和经验去设计的。

但是,在新时代这种规则完全被颠覆了,因为新时代的读者受众他愿意看到主角要很酷很潮流,所以说他要染发,他要变装,他要随时跟进最新的潮流,也就是说他不会拥有很固定的形象,这是很可怕的,会把以前传统的所有的概念都打破。

另外,在传统的故事漫画当中,它对于漫画的分镜,会拥有各式各样的要求,包括分几格、对白的画面怎么处理、战斗的画面怎么处理,然后再想办法设计对开,怎么设计翻页,怎么去掐字秒,有很多很多各式各样的技巧。但是这些技巧在网媒时代全都不能拿来己用,全部都要经过消化,经过很大很大的变革才可能去使用。

网媒时代它拥有自己完全不一样的打法,那么传统漫画家要转成网络漫画家还真的需要学习很多很多,他们唯一拥有的优势就是自己可能拥有更多的创作经验,拥有更多的讲故事的能力,讲齐整更完美故事的能力,可能拥有更多的去塑造角色的这种方法和技巧。但是在网络上面的很多这种新的方式他们也一定需要去学习。我认为如果说能够走得通,他能够适应,传统漫画家依然会是比网络漫画家更强悍的存在。但是,转型并没有那么简单。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的传统漫画家,不太能适应这种网络的新的时代,这就需要磨合。

我认为,传统文化应该不会随着新媒体的主流化而被慢慢淘汰,我只能说它会慢慢地,就像刚才我说的条漫和四格漫画一样变化和进化。那某种程度上,可以预见到再往前走,传统漫画和条漫会逐渐融合。

但是,条漫是最终的形式表现吗?我觉得也未必!因为再往下走的话,某种程度上甚至连漫画、动画、影视都会开始融合起来。因为,我之前一直都在讲,这个事情往前再继续发展到终极,那么终极的漫画形式应该是一个互动漫画的形式,它会拥有跟受众的交互式体验,它会拥有动态,会拥有声音,你会越来越分不清楚,就是无法像以前传统一样把这些东西分得那么清楚,它会发展进化到我们不太能够想象的地步。

漫言星空作品:《爷在江湖飘》

引进日本动画电影对培育市场是种利好

文创资讯:去年,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从日本火到中国。据了解,去年一共有9部日本动画电影登上内地银屏,这种一反常态地引进日本动画电影,是好事还是坏事?

颜开:我的态度基本上是肯定的。像《你的名字。》确实是一个从内容和角色再到画面都非常过硬的一个作品,在日本卖到那么火是有道理的,在中国的票房自然不会差。

去年,一共有9部的日本动画电影登上内地屏幕,从我个人角度上来讲,应该算是一个好事吧!因为,一方面日本行业对我们的大荧幕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为日本的行业确实是在下滑,那么我们整体的影视行业的利好和我们整体经济的发展让日本无法忽视这一点,他将会愿意把他们最强的作品都引入到中国来。一方面我们将有机会确确实实地拿到最好的作品,放在我们的市场上。另外一方面,我希望这些作品可以帮我们对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育,当市场上动画片的播放越来越多的时候,无形当中它会培养受众进院线看动画片的习惯,那么动画片的社会影响力也会随之越来越大。当然前提是,引进的这么多部片子,其中一定要有票房特别好的,类似《你的名字。》这种,那么对于市场就是一个利好。

我一直在圈子里和在微博里说,我期待内地的院线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这种高票房的动画电影,不管是国产片还是引进片,因为它在培育市场和受众,同时也在培育院线对于动画片的排片率,那么当这些东西都被培育起来,我们国内的原创动画,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不是说,跑到电影院跟前去买票,然后售票员好意地提醒你,这是一个动画片哦,而且还是国产的哦,你确定要买吗?我相信这种问题在前几年是经常会被问到的,当然现在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觉得一定是好事,我希望引进的公司要慎重的挑选,不要说引进来一推,结果票房都很烂,那就很糟糕了,一定要每年有这么几部高票房,四五个亿的这种好片子。

百万创意创业大赛是给年轻人提供机会的平台

文创资讯:对于我们的蓝海创意云百万创意创业大赛,颜老师,您有什么高见吗?

颜开:百万创意创业大赛,我当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现在本身我们的经济也在高速发展,然后有非常多体量的资金是愿意投入到这个文化行业当中的,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机会。

那么,像这样类型的大赛,某种程度上就是给年轻人和有才能的人提供机会的平台,能够借助这样的大赛,去培育出更多的种子选手,能够给他们机会能够帮他们连接资源,然后让他们能够闯出来,反过来再去赋予行业,赋予我们的这个平台,我觉得是很棒的事情。

如果让我说建议的话,那我觉得可能因为这是第一届,感觉概念上有一点点模糊和过于宽泛,要是能够更聚焦,更明确一点,可能会更好一些,比如说打几个点,或者我主打哪个方向。

漫画正成为新的风口,年轻人机不可失

文创资讯:作为一个漫画行业的老前辈,您对当下年轻的漫画从业者们,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或者建议?

颜开:那我就说,赶紧来干吧,来入行吧,如果你有才能的话,我希望大家都能为这个行业贡献力量。换成若干年前,那时候连纸媒都还没有完全起来的时候,我给年轻人的建议就是,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行业,那你就来吧,否则的话我会建议你去干啥啥啥啥。

因为那时候这个行业确实还不够稳定,机会还不够多,那么在社会上跟其他的行业相比,它确实比较弱势,但是最近的两三年来讲的话,应该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一方面,成为了风口,成为了投资想要进入的一个热点区域。另一方面,从市场上来讲,也确确实实有这样的需求,实际的就业缺口很大,所以说现在应该是最好的机会,行业里面非常缺人才。如果你确实很喜爱这个行业,不需要有我们当年的那些顾虑,比如说你有没有坚持心,愿不愿意一辈子做这个行业,有没有这个忍耐力。现在不需要这些特质,我也很欢迎很多人来这个行业,因为我觉得,立足这个行业,抓住当下的机会可以引起更大的社会影响。从亚文化变成一个主流文化的契机,当然是有越多的人才加入越好。

那么大家一块来共同铸就这个行业,让它能够垒得更高,不论是做动画也好,做漫画也好,未来你能够骄傲地跟人讲,我是一个漫画家,我是一个动画导演。我现在在做世界级的作品,而且我能够拥有怎么样的销量和票房,是能够挺直胸膛说的。

这个时代,我觉得确确实实正在到来,动漫一定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而不是前些年的亚文化状态。

人物名片:

颜开,中国著名漫画家,动画导演。1994年入行,中国原创新漫画的开拓元老,最早画王时代的“中国漫画三剑客”,被海内外业界誉为“中国原创故事漫画第一人”、“中国内地首席漫画家”。他是国内外各大动漫奖项专业评委,也是“颜开文化”的创始人。2008年创立“北京颜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中国原创动漫事业,旗下拥有郑旭升、陈翔、陈晖、白骁等十多位签约漫画家,是国内一线的漫画原创团队。

代表作品:

著有中国第一部新漫画单行本《雪椰》,主要代表作还包括《星海镖师》《神精榜》《龙族1》《机动战士敢达UC中国版》等。动画作品包括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等。

采访:孙璟 整理:黄梅梅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