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发展指数课题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钱明辉、应芷安、潘菲
界面新闻/界面智库:崔宇、毛盾、王玉
2024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界面新闻/界面智库等联合启动了“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旨在科学评估不同区域“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水平,发现各地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为各地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兼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参考。课题组撰写的《长江经济带“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研究报告》,已于11月9日在南京举办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
相关阅读:
长江经济带“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研究报告:成都、武汉、上海位居前三,部分中小城市更“爱才”
课题组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政策精神,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从政策广度、政策力度和政策效果等维度全面综合地构建了“人才友好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爱才友好度”“育才友好度”“引才友好度”“用才友好度”和“宜才友好度”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32个二级指标。
相关阅读:
城市人才政策观察① | 各地人才服务各具特色,侧重点有何不同?
城市人才政策观察② | 人才政策哪里更透明?中小城市有待提升
住房保障,作为确保人才安居乐业的基石,是人才群体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深入了解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人才提供的住房保障服务情况,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报告中的“住房补贴吸引度”和“住房服务便利度”两个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的人才住房政策进行了梳理和评估。其中,“住房补贴吸引度”以城市为博士层次或高技能人才提供的一次性购房补贴金额及当地平均房价为基础进行测算;“住房服务便利度”则指城市为人才提供中短期住房支持措施的情况,包括免租、配租或人才驿站等。
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的住房保障政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西部城市领跑住房保障服务;二是中小城市的住房补贴吸引度优势显著;三是东部城市的住房服务便利度更加多元。
第一,在对住房保障服务的综合评估中,贵阳位列榜首;巴中、上海、衢州、攀枝花、眉山、丽江、安顺、曲靖分列2-9名;滁州和六安并列第10名。在住房保障服务十强名单中,除贵阳和上海外,上榜城市均为中小型城市,且西部地区的城市占比超过60%。这些城市在住房补贴吸引度和住房服务便利度方面均有比较亮眼的表现。
以攀枝花为例,其不仅为各层次人才提供了分层次的安家补助,还额外设置了为期三年的租房补贴政策,补贴金额在每月1000元至2000元之间,或者提供人才公寓的入住权限,一至四类的高层次人才还享有终身入住人才公寓的特权。此外,攀枝花还积极建设了“青年人才驿站”,为前来该市求职就业的高职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提供最长10天的免费住宿服务。
滁州也推出了颇具吸引力的住房保障服务措施。该市为在该地创办企业或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10万元至80万元不等的住房补贴,并且对于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超过1年、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且在该市无自有住房的高校毕业生、初级以上职称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为期3年的免费租住人才公寓或国有公司房源的福利。
相比之下,衡阳、萍乡、湘潭、淮北和乐山在住房保障服务方面表现不佳,在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中排在后5名。具体而言,这几个城市在公布的人才政策文件中,均未提及免租、配租或人才驿站等相关住房保障政策,难以充分满足人才的多样化居住需求。
第二,94.5%的长江经济带城市推出了住房补贴相关政策,中小城市在这方面优势显著。为了进行城市间的横向对比,课题组计算了各城市为博士层次或高技能人才等提供的一次性购房补贴金额与当地平均房价的比值,进而换算出这些补贴所能购买的住房面积。结果显示,特大超大城市平均提供的住房面积约为22平方米,大城市接近27平方米,而中小城市则达到了近36平方米的水平。就住房补贴吸引度这一指标而言,六安、曲靖、毕节、雅安、贵阳等城市名列前茅。
以六安为例,其为认定的C类博士提供购房总额100%补贴,最高不超过80万。根据当地平均房价进行换算,这一补贴金额相当于约122平方米的住房面积。
曲靖则针对高层次人才以及达到一定层次的教育、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了最高120平方米的住房,且这些人才在服务期满5年并经过考核合格后,将拥有住房的完全产权。
贵阳作为跻身住房补贴吸引度五强榜单的唯一大城市,近年来积极推动“人才兴市”战略。仅在2024年上半年,贵阳就成功吸引了6.74万名高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发展。同时,该市已向347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市区两级人才公寓的免费入住机会,通过“筑梦驿站”为青年提供了4.1万人次的免费服务,并投入运营了由政府筹建的2.35万套房源。此外,贵阳还为留在当地的毕业生发放了总计262.84万元的租房补贴。
第三,77.3%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在其人才政策中纳入了免租、配租或人才驿站等相关住房便利服务措施。具体而言,东部城市几乎全部都出台了相关政策,而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的覆盖率分别为73.1%和66.7%。此外,随着城市能级的降低,住房便利服务政策的覆盖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特大超大城市几乎全部都实施了相关政策,而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中,这一比例分别降至92.3%和70.1%。
杭州、宁波、攀枝花、黄石、吉安等城市在住房服务便利度方面表现尤为亮眼。这些城市的人才政策中涵盖了住房补贴、免租配租、人才驿站等全方位多维度的住房服务内容。以杭州为例,其针对不同类别的人才提供了灵活多样的住房服务政策,包括不设最长租赁期限、最长5年租赁期限,以及免租、支付20%或40%租金等多个梯度。
宁波则适当放宽了人才公寓的租住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但如有需求且房源充足,可适当延长至多2年,并设立了提供一站式7天内免费住宿的人才驿站。黄石为新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5年的人才公寓租住保障,并根据人才层次享受50%至100%不等的租金补贴。此外,对于毕业5年内且户籍不在黄石的高校毕业生,该市还提供了一次为期10天的免费住宿服务。吉安则为引进的不同层次人才提供了6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不等的人才住房,并对毕业5年内在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的人才实施了第一年免租、第二年50%租金、第三年20%租金的优惠政策。
综上所述,长江经济带城市在人才住房保障服务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西部地区城市在住房保障服务的综合评估中表现突出,中小城市在住房补贴吸引度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东部城市则在住房服务便利度上更为多元。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各城市在人才政策制定上的不同侧重点,也体现了各地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特点所做出的灵活调整。
展望未来,随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可以借鉴先进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更加完善、多层次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既要注重提供长期稳定的住房补贴和购房优惠,也要关注中短期住房需求的解决,如增加免租、配租房源,延长人才驿站免费住宿时间等。此外,各城市在制定人才住房保障政策时,应注重与其他人才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例如,可以将住房保障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紧密衔接,以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人才支持体系。